第六章 行车延误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ti22 (辆.s2)
5000 8575 14175 12100 46475 84375 158950 90250 33075 39675 46875 127575 21025 72075 760200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案例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6)该调查方法的特点
➢ 优点
模拟研究:负荷度≤0.3时,每辆车平均延误≤19s 负荷度≤0.7时,每辆车平均延误≥19s(32-55s)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7、交通控制与管理 ① 交通控制方式: 线控制信号机好于感应式信号机 感应式信号机好于单点定周期信号机控制 ② 信号灯配时 ③ 停车标志、让路标志 ④ 交通的信息化和实时化
观测数fi (辆) 8 7 7 4 11 15 22 10 3 3 3 7 1 3 104
频率Fi (%) 7.69 6.73 6.73 3.85 10.58 14.42 21.15 9.62 2.89 2.89 2.88 6.73 0.96 2.88
100.0115
fiti (辆.s)
200 245 315 220 715 1125 1870 950 315 345 375 945 145 465 8230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例、表6 为某交叉口车辆入口延误调查结果,试对其做出分析。
交叉口名称:________引道:_______ 调查时段: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 时间:_______ 天气:_______ 记录:_______
(2)点样本法
4)调查注意事项 ① 若所调查的交叉口为定时信号控制,选定的取样
间隔时间应保证不能被信号周期长度整除。 ② 调查启动(开始)时间应避开周期开始时间(如
绿灯或红灯启亮瞬间); ③ 每到一个清点停到入口车辆数的时刻(例如15s
时),要清点停车入口或拟调查的车道上的所有 车辆,而不管它们在上一个时刻是否已被清点过。
表4 车牌照法延误现场调查记录表
交叉口名称:________引道:_______ 调查时段: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 时间:_______ 天气:_______ 记录:_______
序号
特征
车型
车号
通过端面I 时刻(min,s)
通过端面II 时刻(min,s)
流向
通过调查 段时间(s)
5.3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② 输入输出法:
案例分析: 析交通调查表2,求每辆车通过瓶颈路段的延误时间?
表2 瓶颈路段阻塞调查结果
时间
到达车数(辆)
到达
累计
离去车数(辆)
到达
累计
阻塞情况
9:00~9:15
80
80
80
80
无阻塞
9:15~9:30
100
180
90
170
阻塞开始
9:30~9:45
120
300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1、车辆 2、驾驶人 3、行人和非机动车 4、道路条件 5、交通条件 6、交通负荷 7、交通控制与管理 8、道路环境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1、车辆 车型 从头车反应时间加起动时间看:小型车<大型车<拖挂车 从加速性能看:小型车>大型车 车龄
第5章 行车延误调查
5.1 行车延误 5.2 影响行车延误的因素 5.3 延误资料的应用 5.4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5.5 交叉口延误调查
5.1 行车延误
一、基本定义
1、行车时间:汽车在实际交通条件下沿一定路线,从一 处达到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2、延误:由于道路与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 与控制设施等驾驶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时间损失, 以s/辆或min/辆计。
4)注意事项 抽样 样本总数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
5)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将实际耗时和畅行行驶时间的数据分组整理,
分别求的平均值,两平均值之差即为平均每辆 车的引道延误时间。 延误的分布规律 引道延误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
5)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续)
6.67-15/90=6.5(min)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四)路段延误调查结果处理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四)路段延误调查结果处理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四)路段延误调查结果处理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四)路段延误调查结果处理
第二节 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四)路段延误调查结果处理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5、停车延误:由于偶然原因使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而引起 的时间延误。停车延误等于停车时间,包括车辆由停止 到启动时驾驶人的反应时间。
5.1 行车延误
一、基本定义 6、运行时间延误:实际行驶的总行程时间与完全排除干 扰后以畅行速度通过路段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7、延误率:车辆通过单位长度路段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车 辆在理想条件下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之差。 8、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畅行通过排队路段的 时间差即为排队延误。 9、引道延误:车辆在引导上实际消耗时间与车辆畅行通 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
3、基本延误(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 误,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主要发生在交叉口、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和 铁道口等处。
5.1 行车延误
一、基本定义
4、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由其他交通组成部分(如行人、受阻车辆、路 侧停车及横穿交通等)对车流的干扰(称为侧向干扰) 而引起的延误和由交通流之间的干扰(主要包括交通拥 挤、汇流、超车与交织运行等,称为内部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两个部分。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一、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2、调查时间 天气良好、交通正常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调查时间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停车时间法: 包括:点样本法、分间断航空摄影法、延误
仪测记停车时间法 2、行程时间法:测定从交叉口前某一点至交叉
口之后某一点的行程时间,各车辆的平均行 程时间减去这段行程的车辆畅行行驶时间就 是交叉口的延误。 包括:试验车法、牌照法 行程时间法测得的延误包括:停车延误、减 速延误
5.3 行车延误的调查方法
① 跟车法 跟车法观测交通延误与区间车速调查同时进行,
并且调查方法也相同。 ② 输入输出法: 适用于调查瓶颈路段的行车延误。 假设前提: ➢ 车辆的到达和离去属于均匀分布(细讲均匀
分布) ➢ 车辆排队现象存于某一持续的时间内
当到达的车辆数大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时,车 辆开始排队; 当到达车辆数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时,排队 将开始消散。
一、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1、调查地点:依据调查目的确定 ① 指定交叉口
目的:了解某条道路或整个路网的延误情况。 ② 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的交叉口
目的:提高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交叉口的整体 服务水平,为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基础延误资 料; ③ 某个交叉口一个或几个引道 目的:了解交叉口引道的延误情况及评价交 叉口整体运行效率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8、道路环境 行人与路侧干扰的不同 城市道路的行车延误>公路的行车延误 商业中心区道路>一般城市道路的行车延误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资料的应用 1、评价服务质量
美国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表1
服务水平 A B C
平均每辆车的延误(s) ≤5.0
方法简便
机动灵活
精度较高
可获得引道延误的分布规律、各流向车辆的延 误状况
能前后对比调查。
➢ 缺点:无法获得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和停
驶车辆百分率等统计量。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2)点样本法
1)样本容量
N
(1 p)k pd 2
2
2)调查方法
每入口配3~4名观测员和一块秒表
3)结果分析
总延误=总停驶数×抽样时间间隔(辆.s)
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停车)延误=总延误/停驶车辆数 ( s)
每一入口车辆的平均(停车)延误=总延误/入口交通量 ( s)
停驶车辆百分比=停驶车辆数/入口交通量×100%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第三节 交叉口延误调查(重点)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车牌照法
1)样本容量
(sk )2 N E2
式中:S—引道时间的样本标准差,s,通常取 s=10~15s;
E—引道时间的容许误差,s,通常取E=2~5s; K—所要求置信度对应的常数,可查表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
常数K值 1.00 1.50 1.64 1.96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5、交通条件 交通流中大型车和重型车所占比例大时,行车延误增 加 左转或右转通过路口的车速低于直行车速 公交车站点停靠或路侧停车,会干扰正常车辆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6、交通负荷 负荷度: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案例
例:表5是某交叉口引道时间调查数据的整理结果。已知 引道长度为265m,引道畅行行驶车速为 27.5±2.0km/h.计算置信度为95%时的平均每辆车引 道延误及其区间估计。 表5 某交叉口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
例(续)表5 某交叉口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2、驾驶人 驾驶技术 驾驶人自身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性格取向 等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3、行人和非机动车 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 有无机非分隔带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人、车、路、环境) 4、道路条件 有隔离墩分离的道路<用标线分离的道路 机非分离的道路<机非混行的道路 车道较多的道路<车道数小的道路 行车道较宽的道路<行车道较窄的道路 渠化过的交叉口<没有渠化的交叉口 设有专用左转车道的交叉口引道入口<没有设左转车道
5.1~15.0 15.1~25.0
服务水平 D E F
平均每辆车的延误(s) 25.1~40.0 40.1~60.0 ﹥60.0
2、评价道路交通堵塞程度
5.1 行车延误
二、行车延误资料的应用 3、经济分析 4、改建道路和交叉口的依据 5、交通管制 6、运输规划 7、交通规划 8、掌握行车延误的发展趋势
表3 一定置信度对应的K值
置信度(%) 68.3 86.6 90.0 95.0
常数K值 2.00 2.50 2.58 3.00
置信度(%) 95.5 98.8 99.0 99.7
5.3 交叉口的延误调查
(1)车牌照法
2)人员和设备 每个引道入口设5~6名观测员并配备两台无线电 对讲机和4块秒表。
3)调查方法 入口断面和出口断面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组区间 (s)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合计
组中值ti (s)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155
90
260
阻塞
9:45~10:00
90
390
90
350
阻塞
10:00~10:15 70
460
90
440 阻塞开始消散
10:15~10:30 70
530
90
530
阻塞结束
输入输出法(续)
② 解:
例如求第300辆车的延误时间 1)第300辆车是在9:45到达的,此时仅离开了260辆车, 因此它排队的位置为300-260=40辆,即位于排队中的第40 辆车。 2)由于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为360辆/h,即90辆/15min, 因此每辆车通过瓶颈路段的平均需要时间为15/90(min).故 第300辆车通过瓶颈路段所需时间为: 15/90*40=6.67(min) 3)由上式得知第300辆车是在9:45(到达时刻)加 6.67min(6:40’00”),即9:51’40”驶离瓶颈路段的。 4)第300辆车通过瓶颈路段的延误时间,应为实际行驶时 间与无阻碍时的自由行驶时间之差,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