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第5章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防腐作用
有些发色剂对肉制品还有独特的防腐作用,如亚硝酸盐在 肉制品中,可抑制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的繁殖。适量地添加 在肉制品中,能降低和抑制肉毒杆菌毒素的产生,可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由此引发的中毒事故。
3.增强风味作用
经过加热后,肉制品在冷藏过程中肉香味消失和出现酸败 异味 (即产生过热味, warmed-over-flavor, WOF),亚硝 酸钠能够预防腊肉产品过热味的产生,因为它具有抗氧化 能力,它能够抑制肉制品中的脂肪颗粒的自动氧化过程。 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钠后,由于脂肪自动氧化而生成的羰 基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的降低,从而不会有脂肪氧化味的 产生。另一方面亚硝酸钠产生典型的腌肉风味。研究表明, 腌肉风味是由许多化合物累加效果产生的复合感觉。
能促使发色的物质称为发色助剂,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烟酰
胺等既可促进发色,且抗坏血酸与α-生育酚尚可阻抑亚硝胺的生
成,故常与发色剂合用。
二、发色剂的使用意义(作用) 1.发色作用 平时常吃的酱牛肉,如果正常腌制不加亚硝酸盐,就会呈现一种褐 色、灰白色,而如果加了亚硝酸盐,则会呈现一种浅红色,让人感 觉肉质鲜嫩。一般来讲,发色剂本身无色,但在食品加工过程,尤 其对肉类加工制品,添加适量的发色剂,会促进肉制品产生鲜红色 而呈现良好的感官效果。
第五章 发色剂与漂白剂
重点: 1.发色剂的毒性发色机理 2.漂白剂的种类以及应用 的注意要点 3.不同物种的残留物质计 算形式
第一节 发色剂 一、发色剂概念 发色剂(Color fixative)也称护色剂、呈色剂、助色剂或固色剂, 是指一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与食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 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于分解破坏而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主要 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方面。
如上式所示生成硝酸,,不仅亚硝基被氧化,而且抑制了亚硝基肌 红蛋白的生成。由于硝酸的强氧化作用,即使肉中含有烟酰胺的还原 型辅酶或含巯基的还原性物质,也不能防止部分肌红蛋白被氧化成高 铁肌红蛋白
因此在使用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同时常用L-型抗环血酸、 L-型抗 环血酸钠等还原性物质来防止肌红蛋白的氧化,同时他们还可以把氧 化型的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
一般认为亚硝胺在机体内转变为重氮链烷后,才呈现生 理活性,如二甲基亚硝胺经肝脏中的酸类氧化而脱去甲基成 重氮链烷后,就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的鸟嘌呤第七位甲基 化引起细胞遗传突变而致癌 。
损害不同的脏器,主要是肝脏,其次是食道 。
五、发色剂类别与物种
1烟酰胺(Nicotinamide)
别名尼克酰胺、维生素PP(VPP)
2.另一方面,亚硝酸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具有强致癌性 的亚硝胺(R2N2O)。这种反应需要在一定高浓度的胺 类物质存在下发生如亚硝酸与二甲胺的反应如下,因 此亚硝酸盐不宜Fra Baidu bibliotek鱼类等水产品中使用,尤其是不新 鲜的海产品(易产生胺类物质)。同时在添加和使用 亚硝酸盐时,适当补充一定的还原性物质,如抗坏血 酸等,会对亚硝胺的生成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和缓解 作用。
4.抗氧化作用
脂质氧化是肉及肉制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脂类物质在肉及肉制品加工和贮藏期间,由于热、 光、 氧气、 微生物、 酶类、 金属离子等作用, 产生 不良风味,降低食用品质,甚至生成有毒物质的过程 。 亚硝酸钠在肉中的抗氧化作用被广泛认为是4种机理: 亚硝酸钠通过与碳-碳双键反应使肉中的脂肪部分稳定; 与血红素蛋白中的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防止血红素蛋 白催化降解过氧化氢;与某些微量元素进行螯合,这些 微量元素可能是脂肪过氧化反应的氧化前体; 与肉中的成分反应生成亚硝基和亚硝酰基化合物,具有 抗氧化活性
当摄入过量后,人体血液中会出现过量的亚硝酸盐和亚硝基 成分。这些外来成分可能会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心铁离子为二 价)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三价铁离子),并因此失去携带氧气的 功能,最终导致机体组织缺氧。
表现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 呼吸困难,直至休克死亡。
亚甲蓝(美兰)是特效解毒剂,1-2mg/kg体重。
另外也有用烟酰胺的。烟酰胺也有促进护色的作用。目前已经知 道肌红蛋白与烟酰胺相结合生成稳定的烟酰胺肌红蛋白,很难被氧化, 所以在肉制品的腌制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烟酰胺,可以防止肌红蛋白从 亚硝酸到生成亚基期间的氧化变色。
四、发色剂的毒理分析
1.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微生物或酸性条件下,均有可能转化为亚 硝酸和亚硝基,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 种剧毒药,极量一次为0.3克。
若继续氧化,肌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由二价被氧化为三价,变 成高铁肌红蛋白,色泽变褐。若继续氧化,则变成氧化卟啉,呈 绿色或黄色。高铁肌红蛋白在还原剂的作用下,也可被还原为还 原型肌红蛋白。
2.发色剂的发色机理
为了使肉制品呈鲜红色,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在细 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会生成 亚硝酸 。一般屠宰后成熟的肉因含乳酸,pH在5.6-5.8的范围内,所以不需外加 酸即可生成亚硝酸。
亚硝酸很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
此时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地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红 蛋白(MbNO)
亚硝基红蛋白遇热后,放出巯基(-SH),变成了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 原。
❖注意:
亚硝基NO在含水体系中并有氧气存在时:
2NO+O2=2NO2 强氧化剂 2NO2 +H2O→HNO3 +HNO2
三、发色剂的发色机理
1.肉的发色原理
原料肉的红色是由肌红蛋白(Mb)及血红蛋白(Hb)所 呈现的一种感官性状。动物在被屠宰或放血时,大部分的血红 蛋白随放血而流失,故一般来说,肌红蛋白占70-90%,血红 蛋白占10-30%,由此看来,肌红蛋白是表现肉颜色的主要成分。
新鲜肉中还原型的肌红蛋白稍呈暗的紫红色。还原型肌红蛋白 不稳定易被氧化。开始,还原性肌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上 的结合水,被分子状态的氧置换形成氧合肌红蛋白(MbO2),此 时配位铁未被氧化,仍为二价,呈鲜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