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

提起“那个”如影随形的疼痛,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女生都深有体会。有数据显示,世界有80%的女性有痛经问题,但是50%的患者找不出原因,并无法根治这种原发性的痛经。因此,一些女性认为,疼痛是生理周期的自然部分,默默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若不及时调理,就会引发在青春期,更年期出现更多的问题。青春期时,痛经往往还伴随皮肤粗糙发黑,长痤疮等问题,精神焦虑,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疾病;成年后,痛经还可能诱发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长期痛经还可能造成更年期提前,甚至癌变。临床数据显示,95%的子宫肌瘤和女性通经史有关,痛经女性的宫颈,卵巢,子宫体癌变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的3-5倍。那么你对痛经有了解多少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痛经的解剖结构

一、子宫

(一)子宫的形态

子宫(uterus)为一壁厚、腔小的肌性器官,胎儿在此发育成长。成年未产妇的子宫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长约7~8cm,最宽径约4cm,厚约2-3cm。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子宫底(fundus of uterus)为两端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圆凸部分。子宫颈(neck of uterus)为子宫下端呈细圆柱状的部分,其下1/3伸入阴道内,称子宫颈阴道部(vaginal part of cervix),上2/3位于阴道的上方,称子宫颈阴道上部(supravaginal part of cervix),子宫颈为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部分为子宫体(body of uterus)。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较为窄细,称子宫峡(isthmus of uterus),长约1cm。妊娠时,此部随子宫的增大而逐渐延长,临产前可达7~11cm,产科常经此做剖宫产术。

子宫内腔较为窄小,分上、下两部:上部称子宫腔(cavity of uterus)位于子宫体内,呈倒三角形,两侧角有输卵管的开口。子宫颈的内腔,称子宫颈管(canal of cervix of uterus),呈梭形,上口与子宫腔相通;下口称子宫口(orifice of uterus)与阴道相通。未产妇的子宫口呈圆形,经产妇的子宫口则呈横裂状。

(二)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的中央,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是指子宫与阴道相比向前倾斜,其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向前的钝角;前屈是指子宫体相对于子宫颈向前弯曲成钝角。子宫两侧的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称之为子宫附件。

(三)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是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纤毛细胞构成,内膜表面上的上皮向固有层下陷形成许多子宫腺。固有层结缔组织较厚,含大量网状纤维、血管和基质细胞。基质细胞的核大而圆,胞质较少,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

按功能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较厚,位于浅层,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剥落出血,即月经。基底层:比较靠近肌层,

且不脱落,能增生修复功能层。

子宫内膜分3期: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内膜有1-2mm增生为3-5mm,内膜表明高低不平。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至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增厚成海绵状约厚1.0-1.2c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基本病理生长在子宫腔内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上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增生、分泌和剥落出血。

由于异位的内膜没有一个自然引流的通路,在局部形成经血潴留的囊性肿物,即内膜囊肿。

二、卵巢

卵巢(ovary)左、右各一,位于盆腔内,贴于盆腔侧壁的卵巢窝内。卵巢呈扁卵圆形,可分内外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外侧面与盆腔相贴;内侧面与小肠相邻。前缘称系膜缘,借卵巢系膜与子宫阔韧带相连。前缘中部为卵巢门(hilum of ovary),有血管、神经等出入;后缘游离。卵巢的上端与输卵管伞相接触,并借卵巢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ovary)连于骨盆上口;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proper ligament of ovary)连于子宫角上。

卵巢的形态、大小随年龄变化很大。幼女的卵巢较小,表面光滑。性成熟期体积最大,此后经多次排卵,表面因瘢痕而凸凹不平。35~40岁时,卵巢开始缩小,50岁左右则随月经的停止而逐渐萎缩。

三、输卵管

输卵管(uterine tube)是一对输送卵子的弯曲管道,长约10~12cm。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包裹在子宫阔韧带上缘内。其外侧端游离,以输卵管腹腔口(abdominal orifice of uterine)开口于腹膜腔;内侧端连于子宫以输卵管子宫口(uterus orifice of uterine)开口于子宫腔。故女性腹膜腔经输卵管、子宫、阴道可与外界相通。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分:1.子宫部为贯穿子宫壁的一段,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

2.输卵管峡紧接子宫底外侧,短而细,壁较厚,水平向外移行为输卵管壶腹。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输卵管壶腹管径粗而较长,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行程弯曲。卵通常在此处受精。若受精卵未能移入子宫而在输卵管内发育,则为输卵管妊娠。

4.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外侧端的膨大部分,呈漏斗状。漏斗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卵巢排出的卵由此进入输卵管。漏斗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突起,称输卵管伞,盖在卵巢的表面,手术时常以此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输卵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肌层和浆膜组成。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组成。纤毛细胞在伞部和壶腹部最多,纤毛向子宫腔方向摆动,有助于卵子的输送。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参加输卵管液的组成,有营养卵细胞、防止细菌侵入腹腔的作用。

四、神经支配

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部分脊髓神经组成。盆腔神经丛主要由:①骶前神经丛的交感神经;②骶神经2-4的副交感神经(含少量交感神经);③脊髓神经的阴部神经分出的小部分副交感神经组成。

盆腔神经丛的分支分布于输尿管、膀胱、直肠及子宫。卵巢的神经为多源性,包括肾神经丛分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的卵巢神经丛,来自下腹神经丛及盆腔神经丛的纤维,以及子宫体延伸来的交感神经纤维等。卵巢对神经的刺激极不敏感,主要受内分泌的调节。

(1)神经分布:盆腔神经丛延伸至子宫颈两侧的子宫颈旁神经丛,在子宫峡部与子宫动脉的分枝并行进入子宫,并伸展至子宫及子宫颈的肌层,进人子宫肌层内的神经继续分支与矢状动脉并行通过子宫肌层,到子宫内膜并分布于螺旋动脉周围。另有少数位于子宫体外侧的神经与子宫动脉上行支并行上升至于宫底,分成较小的神经纤维,分布于卵巢及输卵管近端。

(2)神经功能:盆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中的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分布和功能各异。

1)感觉神经:交感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传递子宫体部的痛觉,经胸神经11—12传至中枢。副交感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传递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的痛觉,通过骶神经2-4传至中枢;尿道及阴道中、下段的痛觉经阴部神经,再通过骶神经2-4传至中枢。子宫峡部及子宫颈内口处有极为敏感的感觉神经丛,由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故该处的痛觉经两种神经纤维传至中枢。

2)运动神经:盆腔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由胸神经7-8输出,其中交感神经对盆腔器官的血管起收缩作用,对胃肠道的腺体分泌起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则相反,可舒张盆腔器官的血管及刺激胃肠道腺体的分泌。

生理机制

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下列的变化过程:

①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间质内小动脉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②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能分化,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④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卵巢黄体继续发育;若卵子未受精,则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