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端午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文章,单元教学要求是了解民俗风情。

全文仅700余字,把湘西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湘西民风的淳朴、端午节的热闹、茶峒人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场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了解不深,因此,针对本文我采取讲授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通过字句品析让学生体会出端午节龙舟竞渡场面的热闹和湘西民风的淳朴。

由于最近几年对国外节日的渲染,学生们的传统节日观念日益淡化。

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过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赛龙舟、赶鸭子的精彩场面。

2、能领会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多角度细节描写场面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有诗云:“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大家猜猜这写的是哪一个节日?你们知道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在湘西这个地方啊,正在进行着激烈的龙舟竞赛,就让我们跟着沈从文先生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端午日吧。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02页。

(板书:课题、作者)
二、基础检测
1、作者介绍
师:走进这片湘西大地之前,我们还得先来认识一位文学大家沈从文,课本有没有对作者进行介绍?
明确:沈从文生于湘西凤凰县,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我们这篇课文也就节选自《边城》,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描写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那里的民俗美和人情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什么收获呢?来读一读我们的学习目标。

(展示PPT)2、字词过关
师:好,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边感受湘西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一边把一些易错
难懂的字词在文中勾划出来。

师:现在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易错字词?
明确:从音、形、义角度进行归纳。

师:老师也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全班同学齐读这些易错字词,横向依次读,每个两遍。

蘸酒(zhàn)茶峒(dòng)
洞穴(xué)呐喊(nà)
泅水(qiú)擂鼓(léi)
戍军(shù)调理(tiáo)
师:请将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标注在文中,有两个词语是我们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洞穴”、“擂鼓”注意它们的音调,还有“蘸”字特别难写,注意是上下结构。

在平时的字词积累中,我们要结合音、形、义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整体感知
1、湘西的人们到底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我们先来找找文中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赶鸭子。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端午日的氛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端午日?
明确:热闹、有趣、欢乐。

3、同学们,在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
明确:详写赛龙舟、赶鸭子。

(板书)作者着重笔墨详细描写这两个场面,做到了有详有略。

(板书)
师:大家发现写得最详细的场面就是赛龙舟了,课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依次展现了比赛前、比赛时和比赛后的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同感受赛龙舟的别样精彩。

四、细品课文
(看划船)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师:先来读一读课文这一段对比赛前的描写。

这一段除了“画王字”、“吃鱼肉”、“穿新衣”、“看划船”这些词语外,还有哪个词也特别渲染了赛前的氛围?
明确:“莫不”。

师:你从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感受?
明确: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显示了过节的喜庆气氛,表明端午节在茶峒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说明百姓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百姓们尚且对赛龙舟如此重视,那比赛时龙船选手们又有怎样表现的呢?我们先来读一读对选手们的这一段描写。

(龙舟竞渡)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①师:这一段描写了龙船上都有哪些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描写?
明确:选手们的外貌、动作。

②师:针对这一段描写,老师做了一些改动。

对比原文和修改后的描写,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少了动词效果怎么样?(板书:细节描写)
“每只船可坐十几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用短桨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向前划船。

带头的手上用两支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敲打锣鼓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修改后)
明确: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运用,是一系列对选手们动作的细节描写。

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③师:回忆一下,细节描写除了动作,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好,那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看看,这一段主要是动作描写,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加点语言、心理描写?
明确: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④师:我听说你们准备要开运动会啦,那我想啊,不管你是运动员还是观众,你们初中生涯的第一次运动会一定会有很多令你印象深刻的场面,那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以致用,描写场面的时候加上一些细节描写。

师:细节的勾画是对龙船选手们的特写,那现在我们把镜头切换到河两岸旁,还有一大批人,他们虽是这比赛的配角,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是谁啊?(观众)观众们都在干什么?(呐喊助威)
“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明确:
①既然说赛龙舟的主角是龙船选手们,那对旁边观众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象这种写法我们称为“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描写)
②难怪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老鹳河水战的场面是如此激烈,我们的龙舟比赛声势也是那么浩大,这两个场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那由一个场面想到另一个场面的写法就是“联想”。

(板书)
师:咱们赛龙舟比赛结束后,当然要有奖励啦。

我们看看,这奖励丰厚吗?那他们的努力又是为了什么?
明确: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享受团结拼搏的过程;淳朴民风。

师:好啦,回顾一下整个赛龙舟场面的描写,在整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赛龙舟的
活动,通过一系列对船员们动作的细节描写,和对观众的侧面描写,再加上作者的联想,让我们一同在沈从文先生的笔墨中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龙舟竞赛。

(竞追鸭子)
师: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捉鸭子)来,我们首先把赶鸭子这段读一读。

师:赶鸭子时人们的心情是?(快乐的)有百姓的快乐,也有军官的快乐,这就叫做——与民同乐。

(板书)
师:现在“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此时此刻,假设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了湘西小河,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去抓住鸭子的,黑板上老师已经给了大家一些提示,扩写时用上这节课所学过场面描写的方法。

待会我们请同学来口头表述几句话,现在前后桌交流一下。

明确:学生口头表达,针对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进行点评。

五、概况中心
师:同学们,咱们的湘西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天的经历,真是收获颇丰。

我们一同感受了湘西端午日赛龙舟、赶鸭子的热闹,更被人们合作争先、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淳朴民风所感染。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文化中凝聚着的都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美好的民族愿望。

过好一个传统节日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的文化精神留存于我们的内心。

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端 午 日
沈从文
奋发向上 合作争先 与民同乐 赛龙舟 赶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