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德育理念问题的研究

[摘要]:围绕树立和践行现代德育理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提出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势在必行,厘清现代德育理念方面的模糊认识不

可或缓,强调践行现代德育理念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

想,关键在于体现人文关怀,根本在于突出个性发展。

[关键词]:现代德育理念研究

现代德育是从古代德育发展而来,既是历史的,又是现时的,是历史的与现时的共存体。现代德育也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现代德育的理解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在高校德育中如何树立和践行现代德育理念,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势在必行

马克思有句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作为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德育理念,对时代精神的体现有着同哲学相似的性质。它应当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理论反思,树立现代德育理念,预示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新时代报晓的“高卢雄鸡”(马克思语)。

深化德育改革需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精神生活也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德育改革方面,虽然也有进展,但人们普遍感觉进展不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德育面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转型和价值取向的变革,原有德育体系的许多方面已经不相适应。在新的德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感到困惑和苦恼。这更加说明德育迫切需要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走出困惑的境地。而德育改革首先是转变德育理念。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是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和动力。没有德育新观念的萌动,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没有勇于改革的胆略,就谈不上德育的改革与发展。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树立起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的现代德育理念。只要树立起科学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理念,其他的德育问题就不难找到解决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了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综合发展,已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时代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新人。“马加爵案件”也警示人们,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是高校德育首要的价值指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性发展需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实事求是地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来受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念所支配,高等教育一直起着一种“工具”的作用。“文革”中它是“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工具;改革开放后,它又被要求成为“经济建设”的工具。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主要表现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匆忙上什么样的专业。导致的结果是:学校围着经济建设效益转,学生围着实用知识转,专业围着市场行情转。在这种教育价值观支配下,知识的工具价值不断膨胀,而知识的内在价值却被日益忽视。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一再感叹,如果长此以往,大学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将后继无人,科技能发展将失去后劲,这决不是杞人忧天。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现状,都要求我们必须抛弃唯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代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

培养新型人才需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德育作为诸育之首,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主动承担起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第一,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第二,崇高

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第三,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第六,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第七,具有与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达到七条素质标准,唯有靠德育创新才能实现。诚然,德育不能代替智育,但德育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德育大有可为,大有用之地。因为正确的思想能够产生持久的精神动力,促进智力活动。德育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二、厘清德育理念方面的模糊认识不可或缓

德育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德育理念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是异常广阔的。现代德育理念的真谛在于,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不是采取约束人、束缚人的方法来谋求一时一地的效果,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它是对人主体作用的一种尊重和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必须厘清模糊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敢于肯定个人的正当欲望,走出把个人欲望当作“恶”的认识误区。行为动力学认为,个人欲望不属于善与恶的道德范畴,它是一种维护与推动个体、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正当的精神动力。封建社会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文革”期间出现“狠斗私字一闪念”,这种把人的正当的个人欲望与个人主义等同起来的做法,是对人性的歪曲。问题在于,个人欲望与客观规定性关系是否合理。社会的构成、存在和发展规定了人不能为所欲为。在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人欲横流时,就会通过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背信弃义、假冒伪劣等方式表现出来。这就表明,在德育理念上首先要肯定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和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否则不仅任何市场经济都得不到发展,而且任何德育活动也难以开展。德育只有成为发展个性、满足个人正当需求的“保护伞”、“助推器”和“催化剂”,才能获得新的生机。因为人的思想道德进步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变化的产物。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在当今社会要人们完全牺牲物质利益和享受,去“安贫乐道”,追求道德的高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应把肯定个人的欲望(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作为前提,引导受教育者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能成为富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