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的回顾
下面,我们给大家讲第二个问题,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就是,为什么在当前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提出来要加快社会体制的改革?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基于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回顾。大家都知道,中国中国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经过了30多年,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逐步认识、逐步深化的。从1978年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5年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到80年代后期进行价格改革、1992年的治理整顿、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中国逐渐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一个包含了很丰富内容的东西。中国正是对于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认识、不断深化,中国才建立起在这个体制机制基础上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系列的办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以,你看中国党的重要文件里边从最早计划经济,然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文件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所以,中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也是逐步深化的,中国逐步地由计划经济走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地走向了采取法律法规规划、财政货币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控、进行监管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对社会主义社会体制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张表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这张表是向大家展示社会体制的决策和作用,从经济体制改革得到的启示。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启动,那个时候主要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到1984年10月中国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实行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开。在宏观上发挥计划、
价格、工资和国家机构的配套改革,创造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为微观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
到1988年中国开始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在地方财政实行财政包干,在这个基础上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到1993年中国提出了分税制,在全国实行分税制,分税制的实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强化了中央的权威、强化了中央调控经济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1992年开始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纷纷成立,分业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管、管理的格局开始形成。到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以后,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全部上市,标志着中国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回顾想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中国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深化的。同样,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也需要不断的认识、不断的深化。
二、社会体制是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第二个大问题的第二点我们想讲的是,社会体制改革是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党的“十四大”提出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要推动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导向的改革。那么,市场体制的基础我们一开始就讲了,它的核心就是明确产权、公平竞争,发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过去30年中国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就需要中国去重新考虑市场经济体制的非市场因素。从理论和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市场体制它依赖于市场体制本身,也依赖于市场体制之外的非市场性的制度因素。比如说,一个社会的凝聚力、一个社会去管理它的社会的各种冲突的方式方法和办法、一个法制的政府和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这些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完善的非常重要的、非市场性的制度因素,它也是社会体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和一个社会管理冲突的办法。
经济体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因为,中国正是基于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才逐步地形成了对于宏观调控的一套办法。那么,社会体制的改革、对社会体制的认识,也是中国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央提出来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然,不是去年提出来的,中国在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来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去年,中央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党和中国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工作部署。那么,如何把这项工作推进下去?就像,中国过去30年如何把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管理这套模式摸清楚、搞好一样,对社会的管理要基于对社会体制的认识。所以,社会体制、社会创新的基础,换句话说,今后中国要把社会体制创新搞好,离开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是难以深入的。
另外,从社会体制的顶层设计来看,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走到这一步核心问题是如何打破利益格局,而打破利益格局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它是经济体制改变的核心,同时,它
也是社会体制的核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重合了,正是因为这种重合让中国可以集中精力来调整利益分格局,调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这些利益不公平、不合理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体制的改革也是整个改革的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提出来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要不断的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快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它从整个改革的整体考虑的。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就是要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过:“创新管理社会管理,它的近期目标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它的长远目标,它的远期目标就是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又有稳定。”那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使社会更有秩序、更有合理,就必须把社会成员至于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之内,让他们参与到公共决策中
去,让他们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中去,这样社会才能有活力,才有秩序。因此,要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改革社会体制,尤其是,从长远目标上来讲是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