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蒙古草原狼》教学设计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草原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依据预习学案,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讨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蒙古草原狼的形象,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对狼形象重新认识。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身上表现的“人性”。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多媒体显示)狈为心狗肺如似虎子野心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些成语都与狼有关,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狼的残忍等特点。
的确,狼历来是贪婪、凶残的代名词。
说到狼,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恐惧、憎恶。
可是,在《人与自然》栏目中却这样形容狼:“它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悬念和阴谋,但也不乏亲情和友爱。
”姜戎在他的《狼图腾》这部书定稿前则写下这样两句话:“献给卓越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这不禁令人感到迷惑。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姜戎笔端那遥远而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去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和草原狼。
(书文题、作者。
)
二、资料助读。
1. 作者介绍。
(多媒体显示)
1946 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
受父亲影响,读初中的他,就阅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红与黑》《约翰·克利斯朵夫》《简·爱》等著作。
1967 年,21岁的姜戎和120 名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1978 年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
次年4 月,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7 年动笔写《狼图腾》。
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这部书中。
2. 由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关于草原狼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皑皑羊倌蛮荒嚼子毡靴出鞘
铮铮脊椎一蹴而就钢镫
2、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概述文章内容
相遇对峙离开
有天,陈阵陈阵开始吓得差点陈阵见狼派出
骑毕利格老人的大栽下马背,身经百战的探子,情急下想出
青马回队,忘记了老大青马的异常镇定,使办法,狂击钢镫,呼
人的叮嘱,抄近路,陈阵冷静下来陈阵抓喊着蒙古话,做蒙
在山谷口遇到了一大住了狼凶残多疑的特点,古猎人的手势猎语,
群蒙古草原狼和狼展开了场惊心动使狼误认为进入蒙
魄的对峙古猎人的猎圈,终
于,在狼口逃生
狼群八成是在开狼等待人的反应,狼群果然上当,
会,山那边正好有静观其变若只是人快速撤退但狼群
群马,狼王正在给手下一马,它们会将人和马撤退得井然有序
布置袭击马群的计划吃掉,如果是猎人的圈
套,它们就会远离
四、研读文章,深入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
) 1. 遇到狼群之前陈阵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陈阵正处在苍凉、寒冷、孤寂的草原之上。
此处环境描写,既形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渲染了一紧张的气氛,暗示将要有险情发生。
2. 阅读文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大青马是一匹身经百战的著名猎马?明确:在遇到狼群之前,大青马就凭借自己与狼斗争的经验,判断出狼群的存在,并想办法提醒陈阵。
看到狼群之后,它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异常镇定,保护此时不知所措的陈阵,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抵御狼群。
可见,大青马是一匹勇敢、机智、身经百战的猎马。
3. 读完本篇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蒙古草原狼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写的狼的形象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文章中的蒙古草原狼虽然生性多疑,令人感到畏惧,但它们在从出现到离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若、勇敢睿智、团结如一,后退中依然保持着血脉里的尊严与威严,都使人折服。
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狼的赞美之情。
而蒲松龄笔下的狼则是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4. 陈阵仅仅是靠个人的勇敢和机智逃离狼口的吗?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不是。
陈阵能够逃离狼口,不仅是靠自己的冷静、机智,还有大青马的帮助,毕利格阿爸教他的抵御狼的办法。
毕利格阿爸的御狼经验和大青马的勇敢机智,是草原人与大自然、与草原上的王者——草原狼,在无数次的斗争中得来的。
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草原、对狼、对草原人、对游牧生活的难忘和赞美之情。
5. 本篇文章是如何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到紧张不安的?明确:主要是从对陈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刻画中感受到的。
陈阵的绝望和抵抗的交叠牵动着读者紧张的心弦。
另外,从环境的渲染,对狼群的刻画上,也使读者感到紧张不安,仿佛身处其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目睹了蒙古草原上惊心动魄的一幕,也重新审视了狼的形象。
它凶残却又桀骜不驯;狡诈却又勇敢顽强;多疑却又团结如一。
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恨它又膜拜它。
我们也可从它的身上得到人生启迪,做生活中的强者,在磨炼中锻造成熟的生命。
对于我们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二课时
一、揣摩重点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在“天越来越冷,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太阳被冻得瑟瑟颤抖,缩到地平线下面去了”一句中,“瑟瑟颤抖”和“缩”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明确:“瑟瑟颤抖”“缩”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迫近傍晚的时间,同时也暗示了危险情境将要出现。
(2 )“陈阵忽然一阵战栗,心里有些莫名的紧张”,是什么原因使陈阵感到紧张?明确:他怕大青马迷路,怕变天,怕暴风雪,怕冻死在冰雪荒原上。
(3)“后来,陈阵跟毕利格详细讲起狼群当时的阵势,老人用食指刮了一下额上的冷汗”,毕利格阿爸是一位勇敢、睿智而且有着丰富御狼经验的草原牧民,他怎么会从额头上“刮”下冷汗呢?明确:此处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极言蒙古草原狼群的凶猛,以及当时情况的危急。
陈阵最后还能狼口逃生,也体现了草原人民的智慧。
2. 合作研讨。
(1)在第 6 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狼群的?作者用这么多笔墨描写狼群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在本段文字中,作者连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狼的目光”比作“锥子”,将狼“平翘的长尾”比作“即将出鞘的军刀”,形象地描写出草原狼的凶狠、战斗性极强的特点,衬托出陈阵见到狼群时的恐惧心理,还表现出陈阵当时所处环境的危急。
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写狼群,一方面让读者对狼群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还突显出当时紧张、危急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在关于蒙古草原狼的资料展示中,我们了解到狼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本篇文章中哪些描写体现了狼王的权威?明确:“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蒙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这句
话直接描写狼王,展现狼王的威武雄姿,体现了它的威严和地位。
“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
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狼群成员为狼王之首是瞻。
最后,在狼群逃走时,虽未提到狼王,却也让我们在整个狼群撤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绝对的领导地位。
(3)“陈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可怕庞大的蒙古狼群,居然被两只钢镫所击退。
”难道狼群畏惧的真是这两只钢镫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明确:一方面是由于狼群的多疑,以为误入猎人的猎圈。
另一方面是这非自然的钢铁声响,要比自然中的惊雷声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惧的捕兽钢夹所发出的声音更具恐吓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狼与人的斗争中,其实,狼更畏惧的是猎人。
在人类先进的捕猎工具下,桀骜不驯的狼群也会选择逃离。
如果人们无节制地狩猎草原狼,群狼将在猎枪下无处遁逃。
(4 )“狼群被它们所怀疑的蒙古猎人的猎圈阵吓得快速撤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陈阵看呆了。
”面对狼群撤退的方式,陈阵为什么会“看呆了”?明确:在这情况下,狼群应该是急于逃走,有混乱的表现。
可这群草原狼却是镇定自若、团结如一、井然有序。
陈阵被狼群的冷静、睿智、周密的部署看呆了。
虽然心有余悸,内心也产生了对狼群的惊叹和钦佩之情。
二、联系实际,感悟事理。
1. 多媒体展示现在蒙古草原遭到破坏,狼群大量被猎杀,土地沙化的资料。
千百年来草原民族一直认为狼是草原的保护神,狼是草原四大兽害——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的大天敌。
“四害”中尤以鼠和兔害烈。
兔灾曾毁坏了澳大利亚大半草原,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没有狼。
而内蒙古草原有大量狼群,几千年来内蒙古大草原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兔灾。
事实证明,狼是草原生态的天然调节器,内蒙古草原过去几千年一直保持了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
但是建国后一直到“文革”期间,政府却鼓励打狼,狼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导致草原迅速沙化。
草原狼在消逝,随草原狼一起消逝的,还有狼图腾精神,还有草原生灵,还有真正的蒙古文化…… 2. 阅读本篇文章及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生1:我们不应该因为憎恶某动物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
消逝的罗布泊至今让人深感遗和痛惜。
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生2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不禁对狼这凶残的动物肃然起敬,它们在面对威胁时从容镇定、井然有序地离开,依然保持着自己草原英雄的威严。
他们团结如一的行阵和精神令我折服。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具有这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3 :大青马的不慌不乱,灵性通人使我体会到了动物与人的和谐。
毕利格老阿爸的开阔襟怀,陈阵临危不乱、敢于抵抗的品质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4 :文章中的故事还启示我们在灾难面前,应当具有勇于逃生的意识和善于逃生的能力。
在汶川地震中,小英雄林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生5 :我认为,我们还应做到做事果断,要积极进取,要努力实践。
3. 教师小结。
在广袤草原上生存、战斗的草原人、草原狼、猎马等,他们在低唱着大草原的神奇、雄壮,使人心生一悲怆的感觉。
原这沉默中的低唱,汇成一股精神力量,游动在古老、厚重的图腾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狼图腾。
它告诉人们,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
可是,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里退化。
我们应该保护这份宝贵的资产,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和不屈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 推荐学生阅读姜戎的《狼图腾》这部小说。
2. 了解图腾文化。
3. 积累有关狼的故事,品味其中的图腾精神。
四、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内蒙古草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对草原上的人民和草原狼的赞美。
在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了人生启迪,感受到自然画卷中神奇的一笔。
也认识到应当善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怀抱中的朋友,不要让它们成为博物馆里被人参观的标本。
让我们用真心呼唤,让包容、和谐的清泉流淌在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
五、作业:
1、课外阅读《狼图腾》。
(《狼图腾》是一部全面研究狼、描绘狼,与狼共舞,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
小说以密实而丰富的细节,平实而不失诗意的语言,描绘草原狼与家驹、马群甚至与人激烈的运动战、奇
袭战、游击战、伏击战……为我们重现了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辉煌场面。
它不仅是一部狼的小说,更是一部历史与文化、人道与狼道、狼道与天道融会的小说。
)
2、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