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
效果
结果
不违农时
谷 不可胜食
数罟不入
鱼鳖 不可胜食
养生丧死无憾
斧斤以时
材木 不可胜用
——王道之始
4、梁惠王自认为的“寡人之用心者”包括这些措施吗? (为什么) 梁惠王的措施并没有从源头上真正解决生产的问题。王道 之始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这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
百姓
表转折 称王
未之有也。
这样却
代词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却 制止 通“途”饿死的人 却 打开粮仓
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年成 这 跟…比有什么不同
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兵器
归罪 那么
至焉。”
归顺
表陈述 语气
课文分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 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 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 339) 将首都从 安邑 ( 今山西 夏县西 北 ) 迁 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 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 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 的。
• 1083年(宋元丰6年),升邹国公。 • 1330年(元至顺1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 • 1530年(明嘉靖9年),奉为亚圣,罢公爵。 • 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
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一直到民国3年,73 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民 国24年改称亚圣奉祀官。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 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课文导入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

③天时人不之如幼地利,

学科网
④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
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 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 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 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 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 题。
(1).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 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
事。
Z.x.x. K
如宝欲珠平玉治者天,下殃,必当及身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男女授受不亲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 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字音字形
好战
hào 弃甲曳兵 yè
胜食
shēng 数罟
cùgǔ
洿池

衣帛

鸡豚狗彘 tún zhì 畜

庠序
xiáng 孝悌

然而不王 wàng 饿殍
piǎo
朗读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梁惠王曰:“寡人 之 于 国也,尽心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 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 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 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 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 话说,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 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孟 母 一 迁
孟 母 二 迁
孟 母 三 迁
孟 母 断 织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吸引,于是决定 离开邹国到孔子的 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 国 国 君 也 时 常 向 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 去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王道之始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第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第7段)
问题探究
2、梁惠王为什么对本国“民不加 多”感到不解?作为高高在上的统 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 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梁 惠王为什么希望百姓加多?
王好战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 时邹人, 是 儒家家继孔子之后
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 ”。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
的根本民核本心是:“仁政 ”、“ ”。
Zx.xk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 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 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 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 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 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 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 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 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 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 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 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 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 书,遂成《孟子》。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 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 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 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 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 的 教 诲 , 立 志 成 材 。
5、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结果
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措施
效果
结果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不王者,未 之有也--
百亩……勿夺其时 无饥(数口)
王道之成
谨…….申之以孝悌 不负戴(颁白者)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 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衬音 用 结构助词……的人 穿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蓄养 错过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耽搁
形容词做动词认真从事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的 反复陈述 衬音 用
道理 通“斑”
背;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 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于是到 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 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 的 念 头 ,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府
孟 子 墓 碑
主要封赠
• 战国齐宣王在稷下学宫册封的第一任“上 大夫”就是孟子。[2]
抛弃 铠甲 拖 兵器 表修饰 逃跑 有的人 然后 停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那么
翻译:“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 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 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归去来兮辞》
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介宾短语
只是
罢了 指代:那 表判断 后置
曰:"王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如果
就 通负“栋毋”之柱助,词多于比南亩之农夫
翻译:(梁惠王)说架:梁之“椽不,可多以于。机上只之是工没女
《孟子》
o “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 孙丑等著。一说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 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 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名 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 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论理等学说和思想。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将它和《论 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我 结构助词 对于 国家
焉耳矣。河内凶,则 移 其 民 于河东,
语气词连用 荒年 就 迁移 那里 百姓 到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指粮食
这样
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尽了心 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
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察邻国 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
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特殊句式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跑啊
例句: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只是喜好 通俗乐曲罢了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战场上,弃甲之兵,不论是逃跑五十步还是 一百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逃跑。
(3).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 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那些措施, 有何结果呢?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 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 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特殊句式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 然后停下来。
例子: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主谓之间 比
耽搁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
副词:完
细网
池塘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
介词:按照
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这 道之始活也着的。人
为…… 办丧事
主谓之间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考察
的 政治
像 结构助词 ……的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更加
翻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没有更
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注释, 疏通语句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 鼓 之,兵刃既
喜欢战争
拿 比喻 咚咚地 击鼓 音节助词 已经
接,弃 甲 曳 兵 而 走。 或百步而后 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