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先生二三事》段落 篇章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侃先生二三事》段落的篇章结构分析

一.写作意图

通过阅读文本篇章,掌握和分析叙述类行为的篇章结构,以及在今后写作和学习中够自如地运用。

二.材料来源

①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②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③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径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三.材料分析

这是一篇叙述类行为的篇章,主要以时间话题为链接结,同时也是一篇判断解释类的篇章。

第一段是一个判断行为,接下来的两个段落是为了对这个判断进行解释,都在阐述“黄疯”之说。

第①段中,“故时”,是称代性时间词,指的是当时黄侃先生就有“黄疯”称号了,而且是在晚清是持续一段时间的。

第②段中,“1908年春”,是实指性的时间词,这个时间指示词是很明显,而且是的确定,“先后”交代了病逝的先后顺序,“举行国丧当时”出现在话题链的开头和两个话题链之间的节点上,对后事发展做了顺接,才有后来堂长杨子绪

高悬虎头牌警吓之事。“过了几天”,是无定指称的时间词,我们不能明确具体的天数,它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只知道话题又换了一个,作者举第二个例子来说明黄侃的“壮士之志,革命之行”。“先……后……”是表示动作的一前一后。这些词的在事情发展上的运用都说明了黄侃的任性而为。

这段话中,时间段和时间点穿插运用在其中,读起来不会觉得很单调和机械,时间上有过渡的效果。

第③段中,“1911年7月”,是实性性的时间词,很清晰地看到此事是发生1908年春之后,事情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作者没有采用倒叙或是预叙,而是采用普通的表现手法。“之际”没有明确时间,可能是前一晚也可能是提前了两天,这并不是很重要。“席间”黄侃激怒不已,“当晚”就挥毫成文,这两个时间前者是无定指称的时间词,后者是称代性时间词,事情紧接着进行,说明黄侃性情急,敢为。

通篇看来这篇文章虽然采用了平淡的叙述变现手法,但是在时间词在运用上是有讲究的,用词谨慎、准确。

四. 结语

分析了这个篇章,我对一些时间点时间段的词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其类型,再如“先……后”这个词知道是有时间上的前后,但是在具体的说明时,还是不能说得有条理。在分析语篇结构时,逻辑上还不够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