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杜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班杜拉

关于班杜拉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老先生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其头衔有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关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通过波波玩偶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在该实验中,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每组各包括24名儿童。三个小组观看的电影情节一样,都是有一位坏叔叔不停地打一只小熊玩偶——“波波”,并伴随一定的攻击性语言:“踢死你!踢死你!”。但是三个小组看到的结尾是不一样的:小组一的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一名成人走进房间,表扬“坏叔叔”,并给他很多糖果;小组二的小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既没有被奖励,也没被惩罚;小组三的小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一

名成人走进房间,批评坏叔叔。电影看完后,班杜拉把三组孩子分别带到与电影场景相同的房间里,里面当然会有波波玩偶啦!然后观察小孩子的行为,结果发现,小组一和小组二的小孩子更多的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小组一更为强烈。班杜拉为了确认小孩子是否都学会了成人打玩偶的行为,而小组三是因为榜样行为被惩罚而没有表现出来相同的行为,班杜拉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实验。班杜拉走进实验室问小孩子们,说:“你们刚才看录像了。你们在录像里看到一个大朋友,他在干什么呢?一会谁学得像,我就给谁发糖吃。”小孩子听完后都争先恐后地去打玩偶。从而得出结论:幼儿是在观察中学习,当幼儿看到榜样行为被奖励时,幼儿的行为更可能被幼儿模仿。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点

说了这么多,那教资考试到底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当然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和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以及自我强化这几个知识点啦!

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两种理论,其一是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其二是观察学习,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班杜拉按照强化施加对象的不同将强化分为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强调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强调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强调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