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研读》之《大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从正面来说。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
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 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 身体安康。倒是那疯跛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 ,比装修房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 ,修养 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 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慎独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慎独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 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 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 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 观图示。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 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 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获得知识。 (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Biblioteka Baidu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解读】
《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 “慎独”而谈“诚意”,我们选本章,意在强调 “慎独”,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 “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 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 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 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 ,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 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 ,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 “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明明德
大学之道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他人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共同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他人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 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 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 等)。
。
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
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 ,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 美女。 (5)谦(qiè):通“慊”,满足。 (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内容分析:
☆八目:
☆八目:
☆八目:
☆八目:
☆八目: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 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 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 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 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 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 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 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 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 、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达则兼善天下
★★★★
修齐治平
身
家
国
天 下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 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 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 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 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 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 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 “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 “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 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注释】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掩盖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10)著:显露。 (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 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 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 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 情况。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穷则独善其身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
修齐治平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慎独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正面论述)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慎独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正面论述)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反面论述)
第三段
格 致 诚正 修 物 知 意心 身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 物 知 意心 身家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 物 知 意心 身家国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亲民
★ ★ ★★ ★★★★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静安
心安
向
处
虑 思得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静安
心安
向
处
虑 思得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 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 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 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 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 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 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学习目标
一、了解“修齐治平”的思想。 二、明白“三纲”“八目”这些内容的逻
辑关系。 三、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 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 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 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 篇章。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止
止 定
止 定 静
止
定 静 安
止
定 静 安 虑
止
定 静 安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静
界
安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标 ,
安
志 向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虑
止
最定
高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 理。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 没有这样的事情。
★ 格 物
★★ 格致 物知
★★★ 格致诚 物知意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 ★ ★★ ★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
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
,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 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
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 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 身体安康。倒是那疯跛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 ,比装修房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 ,修养 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 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慎独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慎独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 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 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 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 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 观图示。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 ,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 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 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获得知识。 (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
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 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 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 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 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 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Biblioteka Baidu 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 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解读】
《大学》的这一章,原本是谈“诚意”,通过 “慎独”而谈“诚意”,我们选本章,意在强调 “慎独”,而且是从内自我反省的角度谈“慎独 ”。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 “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 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 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 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 ,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 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 亲民(3),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 ,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 “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 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明明德
大学之道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他人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共同
明明德
自己
亲民
他人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 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 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 等)。
。
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
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 ,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 美女。 (5)谦(qiè):通“慊”,满足。 (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内容分析:
☆八目:
☆八目:
☆八目:
☆八目:
☆八目: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 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 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 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 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 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 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 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 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 、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达则兼善天下
★★★★
修齐治平
身
家
国
天 下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 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 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 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 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 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 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 “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 “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 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注释】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掩盖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10)著:显露。 (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 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 德。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 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 情况。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穷则独善其身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
修齐治平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内修 明明德
亲民 外治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慎独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正面论述)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第二段有哪两个观点? 诚意要做到不自欺,能满足。
慎独
内心诚恳,言行谨慎,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正面论述)
小人行恶,文过饰非,伪善真恶,无所不至
(反面论述)
第三段
格 致 诚正 修 物 知 意心 身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 物 知 意心 身家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 物 知 意心 身家国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亲民
★ ★ ★★ ★★★★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静安
心安
向
处
虑 思得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静安
心安
向
处
虑 思得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止
本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末
虑 收获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 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 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 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 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 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 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学习目标
一、了解“修齐治平”的思想。 二、明白“三纲”“八目”这些内容的逻
辑关系。 三、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 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 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 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 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 篇章。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格 致 诚正 修齐治平
物
知
意心
身
家
国
天 下
止于至善
明明德
亲民
★ ★ ★★ ★★★★
止
止 定
止 定 静
止
定 静 安
止
定 静 安 虑
止
定 静 安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静
界
安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标 ,
安
志 向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虑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得
止
最定
高
境 目静
界
标 , 志 向
静安 心 安虑
处
思得
虑
止
最定
高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 理。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他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 没有这样的事情。
★ 格 物
★★ 格致 物知
★★★ 格致诚 物知意
★ ★ ★★ 格 致 诚正 物 知 意心
★ ★ ★★ ★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
己,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
,这叫自我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 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