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血管性痴呆(脑萎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肾化痰祛瘀法治愈血管性痴呆

治疗期间共服药约200余剂,治疗时间6个多月。

病案:沈某,男,54岁,2012年7月12日。

主诉: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2年余。

病史:该患2年前患脑出血,左丘脑出血6ml,经治后肢体恢复正常,感觉减退,麻木不适。同时出现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烦躁不安。经针灸及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今来我院就诊。

初诊: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烦躁,情绪低落,表情痛苦,生活不能自理,形体略胖,舌红苔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脑萎缩

中医诊断:痴呆

辨证审机:肾精亏虚,痰瘀阻络,清窍被阻,脑失所养。

治法:补肾填精,祛瘀化痰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20克山萸肉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20克石斛20克远志15克半夏15克巴戟天15克

水蛭10克地龙20克丹参15克桃仁15克。十五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12年7月27日。服上方十五剂,该患烦躁有所好转,睡眠有所好转,舌红苔腻,脉弦滑,上方加天南星15克。

三诊:2012年8月11日。服上方十五剂,该患能够正常入睡,烦躁明显好转,记忆力减退明显好转。

四诊:2013年2月13日。半年后,该患记忆力明显恢复,生活能自理,能够做简单家务,睡眠尚可,嘱停药。

按语该患脑出血后出现痴呆症状,辨证为肾精亏虚,痰瘀阻络。《内经》:“脑为精明之府。”王清任认为:“灵机记性不在于心,在脑。”“小年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脑髓消与肾有直接关系,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再者,该患脑出血多年,瘀血阻络,蒙蔽清窍,故亦出现痴呆症状,加之素体肥胖,痰湿较重,痰浊蒙蔽清窍,故亦出现痴呆诸症。纵观病情,该患是由于肾虚不能滋养脑致髓消,痰浊瘀血阻闭清窍,以致出现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等一系列症状。故采用了补肾填精,祛瘀化痰为法治疗。一诊以地黄饮子加水蛭、地龙、丹参、桃仁、半夏等活血化瘀之品。诸药合用起到了补肾、祛痰、化瘀、开窍之功。服用半月后,诸证渐轻,根据舌脉表现上看,痰浊较重,故加祛痰圣药天南星,服十五剂后,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将上方制成丸剂,继服半年,半年后复诊,记忆力明显恢复,生活能

够自理,临床治愈。整个治疗过程以补肾为本,使肾精充,脑有所养,并以祛邪即祛瘀化痰,使正气得复,邪气得去痼症得愈。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8-9,李延治医案。

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出自宋代(公元 1117 年)太医院编撰的《圣济总录》,全书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集医方较多的医学全书。地黄饮子别名地黄饮。为补益剂,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者。

【歌诀】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组成】

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用量】

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

枚,擘破,同煎七分,去,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义】

“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致使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故口干不欲饮,虚阳上浮,故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数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

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配伍】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标本并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二是补中有敛,开中有合,而成补通开合之剂;三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乃成平补肾阴肾阳之方。

【运用】

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属痱而无喑者,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禁忌】

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不宜应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圣济总录》卷51:“肾气虚厥,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夫中风一证,有真中,有类中。真中者,真为风邪所中也。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