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如何解决青少年的自杀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者如何解决青少年的自杀危机

能够引起新新人类自杀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而言,这样的行为不应该认定为单纯的自杀行动,也应该包括情绪压力所引起自伤行为或自残行为,更进一步的延伸,攻击行为、忧郁反应亦可以视为广义的自杀行为。为了能够处理青少年的类似行为的发生,我们必须了解可能导致相类似行为发生的因素。进而在面对类似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给于青少年协助。

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面向来讨论如何青少年的自杀危机

一、青少年自杀的前兆与特征

(1)人际、家庭和心理社会特征

儿童或青少年若有人际关系的困难,容易形成具有自杀的念头与行为,特别是在当青少年失去亲人与失去朋友的状况下,加上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够具有自行调适悲伤的能力,若无人发现给予引导与支持,而使得青少年觉得自己被遗弃及没有价值感时,其自身极可能陷入了自杀的危机中。对于青少年所处在的家庭,若发生功能异常或与分裂时,也会形成为青少年自杀因素之一。而就青少年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我们也会发现,缺乏沟通技巧及成就行为极端(高成就、低成就者)的青少年,还有青少年本身所属的团体及个人对于所处时空,有着高度悲观看法。这些人格特征都与自杀行为有不可分的关系。

(2)内在与心理特征

忧郁的产生:

以相关文献所提到的,并非所有青少年自杀个案都有忧郁症状,但是忧郁却是青少年自杀一项重要且普遍的现象。其它心理异常如:焦虑症、强迫行为、敌意和精神病也与青少年自杀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冲动与冒险的个性:

冲动的青少年不仅会感受到他人的自杀的冲击,也会对别人对自杀的反应所影响。青少年虽然对于结束自己的生命感到矛盾,但是以冲动的习性处理压力,再加上不怕死的反应很容易产生自杀行为。我们会发现,学习如何控制青少年冲动行为便是阻止自杀危机的关键行动。

寂寞:

延续前段文章所论,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形成,成肇始于缺发情感的支持与疏离感的形成。而寂寞可视为前者的结果,也可能视为沟通能力的缺乏所致。

自我形象:

自我尊重低、自我观念差和自我无价值是自杀青少年的典型特征,而另一方面在不合理信念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思考型态,如(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常以二分法来思考事情;对于周遭事物的反应僵硬缺乏弹性;高估事情的难度,而无力解决问题,总是认定自己是问题的始作俑者,进而放弃未来),而造成了青少年的行为退缩、个人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而错误的思考型态往往会加重青少年自我挫败现象的程度。

二、青少年自杀辨识与评估策略

(1)谘商

谘商可能是最有效的自杀评估方式。谘商的对象包括青少年本身、父母和教师。因为可能自杀的个案恨自己、恨世界且处于情绪的狂飙期,所以谘商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需给予当事人感受到信任、信心和帮助的热忱。谘商员可以从下列的参考点作为评估的依据:

1.问题发展的背景(忧郁、焦虑、寂寞等)

2.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

3.青少年的发展过程

4.人际关系交往的情形

5.语言与行为上的可能线索

6.目前可能发生导致自杀的压力源

7.行为饮食睡眠习惯和情绪状态的突然改变。

(2)行为警讯

自杀危机的警讯在行为上的改变包括: 1.情绪变动或不稳定。 2.积极乐观的人际关系转变为消极退缩。 3.冷漠或缺乏活动,如:放弃原有重要的良好习惯。

4.睡眠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如:缺乏食欲或暴饮暴食,失眠或昏睡。

5.学校成绩一落千丈。

6.逃学情形严重。

7.教室捣乱行为增加。

8.可能在学校或放学后与「狐群狗党」嗑药或酗酒。另一方面,伴随行为所出现的语言讯息也是一项重要的警讯。

(3)语言讯息

大部分感受自我挫败的青少年多少都会在语言上暗示其生命的无常与难于掌握,或没有继续生存的价值。如果青少年当提到下列的话语: 「真不晓得如何

活下去」,「真想挂掉算了」,「我的问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解决」,「我已经为时不久了」,「活着真累」,「这样对待我你会后悔的」,「我的问题很快会过去的」等等都是一种暗示,甚至有些青少年会直接表明自杀的意愿。

三、防治青少年自杀危机策略

(1)就危机管理与因应技巧方面

在面对青少年自杀危机当下,可以试着运用下列的六大步骤,作为化解自杀危机的步骤:

1.倾听与尊重自杀个案所表达的情感。自杀青少年感觉到他们的问题十分严重,他们的情感急需被他者体会及关注。

2.增强他们个案寻求协助的意念承认自杀的想法与企图自杀是件羞愧和尴尬的事。必须协助个案承认上述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他们年了解其所存在的求生欲望。

3.评估致命程度要有其特殊性。直接地问:「你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吗?」直接问明其执行自杀的具体计画:「你计画如何自杀」「是否有自杀的工具」「以前有无自杀过?」

4.为个案作决定。当遇到自我表明几个小时后要自杀的青少年,应立即将其带往住院观察并给于特别照顾,且通知家长。

5.与个案签订契约。口头约定也可以,但是书面契约会比较有约束力。

6.运用相关资源。在第一时间后,找寻周遭可以运用的心理健康机构,以获得后续辅导还有资源的转介。

(2)对于辅导者所应有态度而论

在面对一个有自杀意念的人时,自身必须建立的的四种认知:

1.讲理是白费的:一般人面对一个说「我很想一走了之」的人,往往会说服他说「自杀是不负责的行为」「你要想一想家人的悲伤」之类的话,其实,这种的说服对于那些想要死的人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当事人对于这些理由是非常清楚的。同样的,去追究自杀的理由也是无济于事的。

2.要了解他们「想死」的心情:当事人说「很想一死了之」的背后蕴藏者「只有死路一条」、「逼得你想寻短」的某些原因,我们必须试图的了解这些心情,一起去讨论这样的问题。

3.共同分享痛苦:有自杀意愿者几乎都是独自面对痛苦于身上,他们不会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别人,认为没有人可以了解他。因此,必须分享他的痛苦,减轻他的痛苦。这样做,等于给于支持。对于企图死亡者说「应该如何」、或「不应该如何」都是没有用的。

4.让对方知道我们希望他「活下去」的意愿:首先要接纳并了解对方的心情,同时要让对方感受到「希望你活下去」的念头,不仅口语如此,更需要以态度表达。

四、早期介入的手段

当我们从前面两段来讨论青少年自杀问题时,常会觉得自身是处在一个面对自杀危机中被动反应的情境之下。但是,事实上,我们仍然可以在文献之中找到,主动面对处理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方法。在自杀过程中,自杀意念(指一个人内心有自杀的想法或计划,但尚未付诸实施)是自杀行为的最先发展的层次,也是我们可以早期发现并且加以辅导的重要关键时刻,我们可以这样说「昨天的自杀意念可能成为今天的自杀威胁或企图,或明天的完成自杀。」。就学术理论来看,自杀意念的发展,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导火线事件,即促使个人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事件:

1.考不好、功课多

课业压力包括考试及写作业,功课很多写不完,会造成个人烦恼,较常见的是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所感受到的压力。

2.整天都被骂,谁会高兴?

日常生活中,持续受到责骂,易使个人感受到较平时更大之挫折,特别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3.和同学吵架或意见不合

对青少年而言,朋友可能比父母重要,和同学能否相处顺利,就成为其生活中之重要课题。

(2)助燃性事件,对自杀意念有助长效果:

1.听说那有人自杀过,也想试试!

由于听过别人自杀之事件,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也兴起类似念头。

2.他们就吵起来了,想换个家!

父母亲因管教方式不一致而发生争执,使个人处于冲突中,无所适从;对手足管教态度不同亦使得个人不平衡,希望脱离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