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与二胡的现代化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

92

ART EDUCATION 2012 · 11

刘天华与二胡的现代化改革

【内容摘要】在一个世纪前,二胡尽管在民间深受喜爱并且已经广泛使用,却只是一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纯粹民间乐器。二胡之所以能登上音乐的大雅之堂,并成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国粹,就是因为有了刘天华。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刘天华对二胡的现代化改革,就没有二胡今天的辉煌。文章对刘天华改造二胡的原因、过程、意义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 改革 意义

◆ 冯军

今天的二胡,在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力方面正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其特殊的音乐文化内涵及国际影响力完全可以与西洋乐器相媲美。但是,在一个世纪前,二胡尽管在民间深受喜爱,却只是一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纯粹民间伴奏乐器。如今,二胡之所以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国粹,就是因为有了刘天华。可以说,无论是在音乐观念,还是在乐器演奏技艺或是音乐作品的创作方面,刘天华都为二胡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音乐是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当然就应当得到“现代化”发展(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使其具有现代先进科技水平)。而刘天华对二胡的种种改进,也正是基于使它具有更先进、更科学、更现代的科学发展之目的。可以说,没有刘天华对二胡的现代化改革,就不会有二胡今天的辉煌。然而,关于刘天华对二胡的贡献,许多论著都有所介绍,但是缺乏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换言之,对刘天华予二胡的贡献是没有评价到位的。

一、杰出的音乐改革家

刘天华(1895—1932年),江苏江阴人,幼时由于家乡的一些庙会及宗教活动经常播放音乐,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正是在这些民间音乐活动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下,刘天华对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1909年刘天华在中学时便参加了校内业余军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小号、军笛等管乐器演奏。后由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学堂停办,刘天华辍学回家。直到1912年随刘半农赴上海担任上海开明剧社乐队工作,同时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进行音乐专业的学习,在全面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技能之后,逐渐萌生出要改进国乐的想法。

刘天华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还表现在1914年至1916年他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期间,以及后来在江苏省立五中担任音乐教员期间,即使是遭遇了父亲逝世以及失业、患病,仍坚持自学二胡并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国乐改革之路。同时,他还尽可能地向民间音乐家学习音乐和乐器演奏,如与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演奏,向崇明派代表人物沈肇洲学习琵琶演奏,利用暑期远到河南向民间艺人学习古琴音乐,等等。他还在外出学习的沿途,大量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地民间音乐。刘天华也常常将街头卖艺的那些有特色的民间艺人请到家中演唱、演奏,记录他们的曲谱,《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就是他在这一时期收集的民间音乐作品。1921年,刘天华为了实现自己改革国乐的愿望,在江阴组织了“国乐研究会”。此后,他还曾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等。这一切经历,为其国乐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刘天华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国乐的演奏艺术,发扬

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特长,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对国乐的改进制定出非常详细而具体的计划。例如,探查、收集和保存那些已有的或行将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音乐、曲谱和民族民间乐器;寻访仍然在世的民族民间音乐家并记录他们的音乐经验,整理他们的音乐作品;改良民间音乐的记谱法,整理、改良和规范民族乐器演奏法,并编撰成系统化的音乐书籍予以推广;组织乐器厂,研究乐器的改良,以使国乐的弘扬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向国人全面介绍西方音乐知识以及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术和经验,为国乐的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依据;发行普及型音乐刊物以及创办音乐学校以推广国乐改革成果,创建国乐研究所以进一步研究发展与创新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等等。

遗憾的是,尽管刘天华国乐改进的计划非常完整与完善,但正值国内军阀割据南北分裂之际,形势与环境十分恶劣,而政府也完全不重视音乐,导致国乐改进计划推行困难。尽管后来由于形势所迫,他退一步而求其次提出:最重要的如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那些濒临失传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及后续研究,包括刊行音乐杂志、推行国乐教育和乐器改进与制造等应该先期进行的临时性措施。但终因当时政府的不力和国家的动荡等原因而使计划化为泡影。

二、刘天华对二胡的改革

在刘天华对音乐的杰出贡献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他对二胡的“现代化”改革过程。刘天华之所以选择二胡作为国乐改革的突破口,是因为他认为:虽然二胡传统不如其他乐器如瑟、琵琶、古琴那样丰富和深厚,但它却是二胡前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而且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他在1928年发表的《〈除夜小唱〉〈月夜〉的说明》一文里,对当时尚被称为“胡琴”的二胡以及社会上对二胡轻视的传统旧观念进行了议论和批评:

“论及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今人误以为国乐,一般贱视国乐者,亦连累及之……有人以为胡琴上的音乐,大都粗鄙淫荡,不足登大雅之堂。此诚不明音乐之论。要知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故同一乐器之上,七情具能表现,胡琴有何能例外。”

显然,刘天华在此文论中不仅为二胡这件民间乐器大鸣不平,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音乐的价值和高低不在乐器,而在作品和演奏。

刘天华为将二胡推上音乐的大雅之堂,身体力行地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他首先对二胡的制造规格进行了改进,如从二胡的制造材料、制作技术方面所进行改变和定制,其目的是为了使二胡的音色和音量较以前更好。为了能够提高二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他还通过自己的反复探索试验,对二胡内外弦的音准和音高进行了调整,并增加和定制了二胡演奏的把位。他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还非常注意与乐器制作厂商进行合作;也曾在北京经营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