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诊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显微镜:电子致密物沉积於系膜区以及内皮下 部位。内皮下电子密集物常为小到中等大小;足 突广泛融合;内皮、系膜、上皮及炎症细胞增殖、 浸润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光镜: 累及50%以上几乎全部肾小球;损伤程度也更为
严重 肾小球呈显著的细胞增殖,以系膜细胞增殖最
突出,内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袢内各类型白 细胞浸润 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可伴有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 可发生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
LN的高发生率与肾脏学流丰富、肾组织特殊结 构易于使抗原抗体及其复合物沉积有关
引起肾炎的主要是DNA—抗DNA的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的机制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形式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抗原本身的性质、抗 体的数量及亲合力有关。
DNA抗原与GBM上之糖蛋白及阴电荷有较强的亲 合体。使“自由”抗原有机会在循环内以自由 形式存在、并与GBM结合。在狼疮性膜性肾病 中已观察到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滴度较低; 狼疮性膜性肾病的抗体水平显著低於增殖性狼 疮性肾炎的抗体水平,有时甚至不可测得。
通过旁路及传统途径激活补体,狼疮性肾炎者常 於循环中检测到C3 (旁路途径激活)及C4(传 统途径激活)肾炎因子
以补体-白细胞(多个核及单个核)依赖性及膜 攻击性补体(MAC)直接攻击两种途径引起肾组 织破坏
三、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表现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 狼疮性肾炎病理的特异性表现 活动性病理损害与慢性病理损害
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有颗粒性免疫球蛋 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C1q沉积
电镜:可见较小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系膜区及系 膜旁区,GBM及其他部位无明显损害
可见足突触融合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此型肾小球损害已较显著,除系膜区外,已出, 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增殖及节段性坏死。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多样性: 不同病人病理表现不同 同一病人小球与小球之间病变不同 同一小球不同节段病理改变不同
-多变性: 肾脏病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受治疗与否以及治疗强度影响而发生转型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
1982年WHO肾脏病理学分类标准。 Ⅰ型 正常肾组织 Ⅱ型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Ⅲ型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Ⅳ型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Ⅴ型 膜性狼疮性肾炎 Ⅵ型 硬化性狼疮性肾炎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光镜: 出现局灶节段性GBM损害 50%以下的肾小球呈现节段性显著系膜细胞增殖,
中等程度的内皮细胞增殖 可见节段性上皮新月体形成 毛细血管腔内可见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
储积 此型可见到核碎裂,细胞死亡及组织坏死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免疫荧光:弥漫性系膜区及沿毛细血管袢壁的颗粒 样IgG、IgM、IgA、C1q、C3、C4沉积,节段性损 伤部位可见到粗颗粒样IgG、IgM免疫荧光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电镜: 广泛的、大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全部肾小球的
任何部位,内皮下部位更为显著 上皮下及GBM内沉积也较常见 系膜细胞及基质插入并形成双轨征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光镜: Ⅴ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 Ⅴb:弥漫性系膜改变 Ⅴc:存在节段性细胞增殖或节段性硬化 Ⅴd:同时存在着弥漫性增殖性肾炎,临床及
组织学表现与Ⅳ狼疮性肾炎类似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免疫荧光:上皮下小的IgG、IgM、IgA、 C1q、C3及C4沉积以IgG及C1q发生率最高
电镜:上皮下部位小的均匀的电子密字物沉积 偶可见到系膜区电子密集物沉积
多数病例最终都会发生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A
具备下述三项指标之一
肾活检证实系膜增殖IIB、局灶增殖、弥漫增 殖、膜性肾小球肾炎
在1年的病程中Ccr下降大于30%
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大于1克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B
具备下述标准四项中的三项
Alb小于3g/dl 持续性2+—4+的蛋白尿 尿中可见颗粒、透明、蜡样或Rbc管型 尿中持续性5/HPF Rbc
抗磷脂抗体,并发血管内血栓形成。
LN 与 HLA
HLA-7; HLA-DRW2与LN易感性有关
HLA-DRW2, HLA-DQ1W与年轻患者发病及高反 应性有关
HLA-DQW2与大龄发病及Ro-Lo抗体相关
LN发病的其他因素
雌激素的刺激 病毒感染的影响
LN是免疫符合物肾炎
LN与实验性慢性免疫复合物肾炎类似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光镜 各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蜕化 核碎裂、坏死灶、苏木素小体 银耳环,GBM呈现不规则双轨征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免疫荧光: IgG、IgM、IgA、C1q、C3、C4及C5b-9呈
弥漫性沿GBM及系膜区沉积,毛细血管袢壁 内皮下更为显著 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鲍曼氏囊壁更为显著
一狼疮性肾炎的病因
病因不明, 环境因素(药物、毒物、饮食、感染等) 遗传背景(组织相容抗原,细胞因子,细胞受
体,细胞因子受体等表达的不同) 性激素(雌激素) 其他
二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免疫反应的调节异常,T辅助细胞功能增强;T 抑制细胞功能受抑,导致产生抗核蛋白抗体。 通过抗原抗体免疫符合物引起组织的病理性炎 症损伤。
正常肾组织(Ⅰ型)
光镜:肾脏组织结构正常 免疫荧光: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电镜:无肾组织结构异常,无电子致密物。
此型少见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
光镜: ⅡA: 光镜正常、IF或EM可见系膜区沉积物 ⅡB:系膜区可见系膜细胞增殖及单核细胞 浸润
损害只限於肾小球系膜区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
狼疮性肾炎
在线咨询医生网址:http://www.12320bst.com
肾脏损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及最严重的 临床表现之一。
狼疮性肾炎在狼疮中的发病率为29-65%, -年龄 -性别 -种族 -病程
临床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有关。
确诊SLE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床LN为24.24%; 半年后为42.42%; 一年为61.29%; 二年时为72.4%; 四年时高达92.31%。 可见SLE患者若不在早期死於肾外疾患,绝大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光镜: 累及50%以上几乎全部肾小球;损伤程度也更为
严重 肾小球呈显著的细胞增殖,以系膜细胞增殖最
突出,内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袢内各类型白 细胞浸润 部分或全部肾小球可伴有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 可发生新月体性狼疮性肾炎
LN的高发生率与肾脏学流丰富、肾组织特殊结 构易于使抗原抗体及其复合物沉积有关
引起肾炎的主要是DNA—抗DNA的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积的机制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形式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抗原本身的性质、抗 体的数量及亲合力有关。
DNA抗原与GBM上之糖蛋白及阴电荷有较强的亲 合体。使“自由”抗原有机会在循环内以自由 形式存在、并与GBM结合。在狼疮性膜性肾病 中已观察到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滴度较低; 狼疮性膜性肾病的抗体水平显著低於增殖性狼 疮性肾炎的抗体水平,有时甚至不可测得。
通过旁路及传统途径激活补体,狼疮性肾炎者常 於循环中检测到C3 (旁路途径激活)及C4(传 统途径激活)肾炎因子
以补体-白细胞(多个核及单个核)依赖性及膜 攻击性补体(MAC)直接攻击两种途径引起肾组 织破坏
三、狼疮性肾炎的病理表现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 狼疮性肾炎病理的特异性表现 活动性病理损害与慢性病理损害
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有颗粒性免疫球蛋 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C1q沉积
电镜:可见较小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系膜区及系 膜旁区,GBM及其他部位无明显损害
可见足突触融合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此型肾小球损害已较显著,除系膜区外,已出, 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增殖及节段性坏死。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特点
-多样性: 不同病人病理表现不同 同一病人小球与小球之间病变不同 同一小球不同节段病理改变不同
-多变性: 肾脏病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受治疗与否以及治疗强度影响而发生转型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
1982年WHO肾脏病理学分类标准。 Ⅰ型 正常肾组织 Ⅱ型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Ⅲ型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Ⅳ型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Ⅴ型 膜性狼疮性肾炎 Ⅵ型 硬化性狼疮性肾炎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光镜: 出现局灶节段性GBM损害 50%以下的肾小球呈现节段性显著系膜细胞增殖,
中等程度的内皮细胞增殖 可见节段性上皮新月体形成 毛细血管腔内可见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单核细胞
储积 此型可见到核碎裂,细胞死亡及组织坏死
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Ⅲ型)
免疫荧光:弥漫性系膜区及沿毛细血管袢壁的颗粒 样IgG、IgM、IgA、C1q、C3、C4沉积,节段性损 伤部位可见到粗颗粒样IgG、IgM免疫荧光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电镜: 广泛的、大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全部肾小球的
任何部位,内皮下部位更为显著 上皮下及GBM内沉积也较常见 系膜细胞及基质插入并形成双轨征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光镜: Ⅴ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 Ⅴb:弥漫性系膜改变 Ⅴc:存在节段性细胞增殖或节段性硬化 Ⅴd:同时存在着弥漫性增殖性肾炎,临床及
组织学表现与Ⅳ狼疮性肾炎类似
膜性狼疮性肾炎(Ⅴ型)
免疫荧光:上皮下小的IgG、IgM、IgA、 C1q、C3及C4沉积以IgG及C1q发生率最高
电镜:上皮下部位小的均匀的电子密字物沉积 偶可见到系膜区电子密集物沉积
多数病例最终都会发生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A
具备下述三项指标之一
肾活检证实系膜增殖IIB、局灶增殖、弥漫增 殖、膜性肾小球肾炎
在1年的病程中Ccr下降大于30%
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大于1克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B
具备下述标准四项中的三项
Alb小于3g/dl 持续性2+—4+的蛋白尿 尿中可见颗粒、透明、蜡样或Rbc管型 尿中持续性5/HPF Rbc
抗磷脂抗体,并发血管内血栓形成。
LN 与 HLA
HLA-7; HLA-DRW2与LN易感性有关
HLA-DRW2, HLA-DQ1W与年轻患者发病及高反 应性有关
HLA-DQW2与大龄发病及Ro-Lo抗体相关
LN发病的其他因素
雌激素的刺激 病毒感染的影响
LN是免疫符合物肾炎
LN与实验性慢性免疫复合物肾炎类似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光镜 各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蜕化 核碎裂、坏死灶、苏木素小体 银耳环,GBM呈现不规则双轨征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免疫荧光: IgG、IgM、IgA、C1q、C3、C4及C5b-9呈
弥漫性沿GBM及系膜区沉积,毛细血管袢壁 内皮下更为显著 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鲍曼氏囊壁更为显著
一狼疮性肾炎的病因
病因不明, 环境因素(药物、毒物、饮食、感染等) 遗传背景(组织相容抗原,细胞因子,细胞受
体,细胞因子受体等表达的不同) 性激素(雌激素) 其他
二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免疫反应的调节异常,T辅助细胞功能增强;T 抑制细胞功能受抑,导致产生抗核蛋白抗体。 通过抗原抗体免疫符合物引起组织的病理性炎 症损伤。
正常肾组织(Ⅰ型)
光镜:肾脏组织结构正常 免疫荧光: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电镜:无肾组织结构异常,无电子致密物。
此型少见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
光镜: ⅡA: 光镜正常、IF或EM可见系膜区沉积物 ⅡB:系膜区可见系膜细胞增殖及单核细胞 浸润
损害只限於肾小球系膜区
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Ⅱ型)
狼疮性肾炎
在线咨询医生网址:http://www.12320bst.com
肾脏损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及最严重的 临床表现之一。
狼疮性肾炎在狼疮中的发病率为29-65%, -年龄 -性别 -种族 -病程
临床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有关。
确诊SLE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床LN为24.24%; 半年后为42.42%; 一年为61.29%; 二年时为72.4%; 四年时高达92.31%。 可见SLE患者若不在早期死於肾外疾患,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