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①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②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③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重点)

②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讲述《庄子·秋水》中寓言故事《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庄子语言的机敏、幽默与

诙谐。

二、简介庄子及《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自读课文,把握字词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找出还无法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教师析疑。

※注意下列词的读音。

相(xiàng)梁鹓鶵(yuān chú)醴(lǐ)泉鸱(chī)

濠(háo)梁鯈(tiáo )鱼从(cóng)容吓(hè)

※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

(1) 惠子相(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梁

(2)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国都、京城。)中三日三夜

(3) 非梧桐不止(栖息)

(4) 子非鱼,安(疑问代词,怎么)知鱼之乐

(5) 于是(在这时)鸱得腐鼠

(6) 鱼出游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 是(这)鱼之乐也

三、齐读课文,讨论探究。

(一)《惠子相梁》

1、概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3、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

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5、《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6、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7、《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

(①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②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③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3、讨论探究: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