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幼儿胆怯心理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胆怯心理初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情商。高智商的孩子具有自信、好奇、自制、有毅力,善于与别人沟通,能合作等特点。其中,自信最重要。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但是经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常常害怕,退缩,惧怕,逃避等等。总之,缺乏自信心,最大的表现就是胆怯。然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却不能反过来说他一定是缺乏自信心。

胆怯俗称胆小儿,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独生子女中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切不可认为没有丝毫的胆怯就是完美的个性。

一个个性和谐发展的幼儿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对周围生活有价值的人,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能够怀着乐观的期望去生活。而一个胆怯的幼儿就很容易失去上述的表现。严重的胆怯,就容易形成社会性退缩。也称儿童社交性敏感障碍,是指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过分胆怯,孤独,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达到异常程度。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误区:不少家长在谈到孩子胆怯时,常常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将来怎么闯天下?忧虑孩子难诉委屈,将来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怀疑孩子一时的退缩会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虽然做父母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孩子声音低并不一定表示胆怯自卑,声音高并不一定表示勇敢自信,否则,何以解释孩子一时的腼腆,害羞呢?孩子面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有使孩子感到不快乐,没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没有阻碍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孩子真的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那么,这个孩子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胆怯。即使这样,教育者也不必不知所措,更不可为孩子贴上“标签”。只有针对其原因,帮助孩子走出胆怯。

一、幼儿胆怯的原因

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气质的差异的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活泼,有日呢内向、沉着,有人性急,有人慢性子。这些都是气质的表现。早在公元五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发现不同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黄胆汁,粘液,黑胆汁,并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胆汁,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乐于与人交往,兴趣易转移;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精力旺盛,态度直率;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发生缓慢且不易外露;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孤独,行动迟缓。

气质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某种气质可以促进某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对陌生人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更缓慢,更需要长一点

的时间来适应;也有一些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物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这很大原因是由于其内在天生的气质差异所决定的。

2、周围环境的影响。

婴儿自呱呱坠地之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开始了他五彩缤纷的人生之旅,在天真无邪之中,度过如梦的童年,迅速地成长起来,像一滴水汇入人生的海洋,也感受着海洋的气息,律动,生机。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影响着,改变着他,这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马克思指出:人无论如何“天生是社会的动物”,“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心理学家认为:初生儿童本来是没有社会行为的,他对别人和对物理刺激的反应,完全没有区别。但别人不断地给他社会生活刺激,使他很快便开始社会化了。而研究表明:首先与孩子交往的是他的父母,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不注意满足孩子这种欲望,整天把他关在房间里,不让他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社会交往性的萌发就会畏缩,就会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展。可以说孩子胆怯,怕生,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独立完成,正是这种缺少社会性交往的环境影响的结果。

3、特殊家庭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长期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也容易造成孩子孤僻胆怯,不愿意接受人,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勃特·索尔尼特认为:离婚是威胁着人类八十年代儿童的最重要,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克也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人才能比父母离异更痛苦,更损伤身心。离婚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孩子感受重大的损伤,发觉他们突然遭到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的伤害。

父母离婚,对于幼儿是一个严重的恶性心理刺激,造成精神创伤。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冲突与争吵之中,他们渴望着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疼爱,可他们的父母由于忙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无暇或根本没有心思去顾及他们。他们在行将破裂的家庭中,生活中备感压抑,孤立,无援。长期的这种心理压抑,就使他们形成一种内向,孤僻,胆怯的性格。

4、教育问题上的原因。

幼儿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是造成幼儿胆怯心理的一大原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8个月到3岁之间,是实现自主性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走路,说话。生活范围更加扩大,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如爱提问题,爱模仿,爱做游戏,并产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在行为特点上,喜欢争着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表现得顽皮,不听话,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反抗期”。如果家长不认识这一特点,总是不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劳,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相成胆怯心理。

家长对幼儿过分严格,或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正确恰当,不可过分严格。过分严格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形成一种自卑,孤僻的性格,不敢与人交往。还有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孩子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就不分青红皂白,不恰当地批评和指责孩子。比如:孩子主动擦桌子,由于人矮力气小,可能擦不干净。如果家长任意指责,说:“你怎么这么没用,擦桌子也擦不干净。”等语言也会刺激孩子,对孩子一些生理上的缺陷或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