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设计与指导PPT课件

2、知道西红柿的用途。 3、丰富词汇: 又酸又甜,光滑,清香可口。
活动准备: 西红柿的生长资料片,西红柿一株
(带有根、茎、叶、花、果实),西红柿多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西红柿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1、出示西红柿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西红柿是什么 颜色的?”“西红柿的外形像什么?”“表面怎 样?”
2、让儿童亲历过程的探究性原则 3、与学前儿童的合作性原则 4、资源共享原则
(二) 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的能 力培养。 其一:充分的感受和正确操作科技产品的能力。 其二: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 其三: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按规定步骤的操作能力培养。 其四:幼儿自行设计并动手开展科技小制作的能力培养
活动设计二
活动名称: 多种多样的根 (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植物都有根,根是多种多样的。 2、 使幼儿知道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激发
幼儿探索植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根的葱、小青菜及萝卜、红薯等若干,每组 一份,榕树的图片一张,操作卡片“哪里是根” 若干(小树、萝卜、吊兰、玉米等根部的图片), 吊兰一盆。
小结: 成熟的西红柿有鲜红的、橙黄色的,西红柿 的外形近似圆形,表 面光滑。
2、切开西红柿让幼儿观察:“西红柿表面有什 么?”“里面有什么?”“籽是什么样?”
小结: 西红柿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皮下是红红的 肉,里面有三四个“小房子”,每个“小房子” 里面都有好多的水和圆圆的籽。
3、品尝西红柿: 尝尝西红柿是什么味道。 小结: 西红柿吃起来又酸又甜,用西红柿做的汤味
一、 认识多种多样的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课件

(二) 科学教育培养了儿童的求知欲和学 习的兴趣
(三) 科学教育培养了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遵守上课的课堂纪律,
思考问题的严谨性,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及主动 学习,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等。 此外,科学教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儿童其他方 面的发展。
• 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 但每个普通人都能回想起童年的记忆 • 捉蚯蚓、养蚕、捉知了爬爬,或是拆电筒、玩镜 子… • 这些经历曾给我们带来多少发现的喜悦和满足! • 它让儿童感受到童年的乐趣甚至人生的乐趣 • 它让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奇迹 • 学会了关爱生命 • 这正是早期的科学教育 • 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毕生的财富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科学探究的教育 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包括动植物的多样性、动植物 的生存和生长变化的基本条件、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性、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与繁殖等。
2.感知常见的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包括认识物 体和材料的颜色、硬度、光滑度、纹理、质 地等特征:认识物体和材料溶解、传热等性 质及不同材料的用途;认识常见物体的结构 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等。
3.常见的物理现象,包括物体和材料的形态或 位置及其变化条件。
4.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感知、体验和发现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周期性变化等。
5.了解科技产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6.了解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
和珍惜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等。
(二)数学认知的教育 2.数系列教育 包括认识和理解10以内 的数,学习10以内数的 加法、减法及其应用。
案例:形形色色的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形形色色的尺 一、 设计意图
在现代社会中,尺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 作之中。幼儿时时处处接触到尺,但缺乏对尺的了解,此活动是 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讲讲的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 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 问题的兴趣。 二、 活动目标 (一) 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 (二) 使幼儿注意观察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三) 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测量及观察尺度的方法。 (四) 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三、 活动准备
幼儿园科学领域PPT课件 (2)

05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 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观察法
作品评价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参 与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来评价幼 儿的学习成果。
根据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完成的实验报告、 手工作品等,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和动手 能力。
测试法
反思日记
通过设计科学知识小测验,了解幼儿对科 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育的质量。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持续学习科学教育的 新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
的教学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实践。
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讲解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区别和联系 ,以及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以及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应用
探讨现代科技在生活、生产、医疗等 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创新与发明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科 学假设和技术创意,培养其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科学领域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01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 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01
02
03
培养观察力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引 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事 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 化。
总结词
探索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 生长所需的条件。
详细描述
通过PPT展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 生长成株的过程,介绍植物生长 所需的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演示课件

科学素质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每个公民 提出应具有科学素质的要求,反应了知识 社会的特点。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该包括三 方面的内掌容握:必要的科学知识
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 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以及具有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价值取向
19
• 总之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 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 科学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真理,更不是 绝对的真理,科学具有开放性。
16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AAAS颁布的《2061》计划中, 提出的科学态度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17
科学素质
• 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 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 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 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运算图 式 (7岁以
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 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 过它,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 验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
是经验在头脑里以心理符号 (表象或语言符号)的方式 被表征
33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 认知结构(图式) : 指的是思维或行为动作的一种组织 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与自己相 关的经验。
• 三种认知结构(图式):动作图式或感知运动图式、
符号图式以及运算图式。
34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
名称 概念理解
特征表现 举例
动作图 式(感 知运动 图式)
符号图 式
22
• 例二: • 某五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讲:“我知道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 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则更令 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 电筒对我们一会开,一会关,我们在地球上看, 就好像星星在眨眼睛。”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 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你想的真好, 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 后就知道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_第四章_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教材教学课件原创力文档

第五节 测量
二、测量的类型
第五节 测量
观察测量
正式量具测 非正式量具
量
测量
第五节 测量
三、测量活动的指导
第五节 测量
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帮助幼儿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第六节 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的含义
第六节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指幼儿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 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 进行表达和交换。
第七节 科学游戏
二、科学游戏的类型
第七节 科学游戏
感知游戏 分类游戏 运动游戏
按作用分
按材料分
实物 图片 科技玩具 语言 情境 多媒体互动
第七节 科学游戏
三、科学游戏的选编和指导
第七节 科学游戏
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 则性
让幼儿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第八节 文学艺术
一、文学艺术方法的含义
菜和农作物等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饲养的方法: • 幼儿通过在饲养角里喂养和照管习性温
顺的动物的活动
第三节 种植与饲养
二、种植与饲养的类型
第三节 种植与饲养
常见植物的栽培管理
无土栽培
温室技术
盆栽与园 地植物
水养植物
第三节 种植与饲养
常见动物的饲养管理
水生动物
鸟
昆虫
家畜
家禽
第三节 种植与饲养
三、种植与饲养活动的指导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观察
1
• 实验
5
2
• 种植与饲养
6
3
• 分类
7
4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 •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 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以幼儿园学前儿童为对象,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动 画和实验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探究精神。
目的和意义
提高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 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良好的科学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 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培养其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
进度安排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幼儿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 提高科学素养。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
个体差异
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
个性化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激发幼 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详细描述
观察学习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观察自然环境、生活现象和科学实验, 让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观察学习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游戏
总结词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详细描述
科学游戏是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 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游戏能够激发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 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学课ppt课件(2024)

学前教育反思与改进策略
2024/1/26
0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够激 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02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够真 实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
26
学前教育反思与改进策略
改进策略
调整教学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2024/1/26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元素。
个体差异表现
每个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认 知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存
在差异。
2024/1/26
教育对策制定
针对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关注每 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兴 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 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家园合作共育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学前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教育
2024/1/26
5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孕育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发展趋势
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整合化、科学化。
2024/1/26
6
2024/1/26
02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7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体发育迅速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
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
方面的增长。
03 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 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0 评价方式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儿童 的发展状况和学习成果。
14
2024/1/26
04
学前教育方法与手段
15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2024版学前教育学(全套5PPT课件)

0102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国际性。
定义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01研究对象02任务主要研究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
揭示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儿童教育的原则、方法、手段等,提高教育质量;探讨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再到多元主义的发展历程。
趋势国际化趋势加强,跨文化交流增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非常快,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增长。
身体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运动能力提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在学前阶段逐渐发育成熟,为儿童感知世界提供了基础。
感觉器官发育学前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如饮食、睡眠、卫生等方面。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情感发展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语言能力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个性初步形成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如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01020304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则、道德标准等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
社会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如同情心、责任感等情感的培养。
社会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适应新环境、解决人际冲突等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教育01制定依据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天生的 “科学家”,他们对未知世界有很多问题,在观察 活动中,不仅局限于解决已有疑问,还会提出更多 的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小朋友们进行讨论、争 执或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如“蛇有脚吗?”“它 们是怎么走路的?”等,可以促进了幼儿探索周围 世界的兴趣和探索能力的发展。
(5) 鼓励幼儿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帮 助幼儿用语言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使之条理化、 系统化,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 既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 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事物的显著、本质特征, 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观察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观 察对象的特征也是多方面的,它们有着颜色、气味、味道、 大小、形状、冷热、声音、手感等多方面的差异。在保障 幼儿的身心安全的条件下,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 听,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有时还可以用舌去尝,从而 使幼儿对其属性有一个比较完整和丰富的认识。这样既使 幼儿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又发展了其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观察的类型
观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看有很多划分方法。以下划分不是 绝对的,分类之间存在交叉现象。
(1) 依据时间不同,观察可分为间或性观察和长期观察。 ① 间或性观察。间或性观察是指间隔一段时间领导幼儿对某 个物体或某种现象进行的多次观察。每次观察都是在以前观察基 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观察,以便加深幼儿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同时, 每次的观察也都是单个物体或一种现象的观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知识目标
ü 熟悉幼儿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ü 掌握各种方法包含的类型和指导要点。
技能目标
Ø 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
引导案例
春天来了 春风吹,吹走了冬爷爷,吹来了春姑娘。春姑娘给孩子们 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礼物:嫩嫩的小草从柔软的泥土里探出头来 笑,碧绿的柳树在池塘边轻轻地梳洗着长发,调皮的蝌蚪扭动 着小尾巴在跳舞,金黄的迎春花在阳光下和蝴蝶嬉戏……此情 此景对孩子们来说,就像是一本活教材。那么,如何利用这一 活教材呢?
Words and Expressions
② 比较观察。比较观察是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在观察过程中, 通过比较、分析、思考等思维过程来精确地认识事物。在比 较观察活动中,通过比较使幼儿发现物体间的不同点,找出 相似点,在此基础上挑选出同类物,并进行分类。比较观察 要求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需要较复杂的认知活动,所 以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地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幼 儿的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的形成。
引导案例
该案例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让 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眼睛、耳朵、舌、鼻 子、皮肤)感知自然资源,取得对自然之 物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幼儿从自然界中摄 取知识的养分,并在观察活动中养成正确 的观察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 观察和实验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 径和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 的是观察法。
(一) 观察
1. 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认识客 观世界的主要方式,是认识活动的低级形式。人 们在和客观事物接触时,首先通过各种感官获得 事物的外部特征,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没有丰富的 材料,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认知水平比 较低的幼儿,观,观察可分为室内观察和 实地观察。
① 室内观察。室内观察即在室内开展的各种观察活动。 一些需要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观察的科学教育内容,适宜在 室内进行。
②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在活动室外的观察,如参观 建筑、寻找春天等。实地观察一般与采集、参观等活动相结 合。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经过实地观察,可以获得 直接经验,并在观察中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学会保护 大自然的方法,促进其认知、情感的健康发展。
(3) 依据被观察对象的数量不同,观察可分为个别观察和 比较观察。
① 个别观察。个别观察是指对某一特定的自然物体、自然现 象和科技产品的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通过感官与观察对象直接 接触,从而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习性,以及与周围世界的 关系等。具体要获得以下方面的信息:一是物体的外形特征,如 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软和硬、粗糙和光滑、轻和重 ,以及弹性、黏滞度、光滑度、湿度等不同特性;二是物体的外 部结构和功能,如物体的生存、生长习性和特点;三是物体相对 的静态和动态;四是观察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 在观察中给幼儿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幼儿 通过对操作对象的操作、摆弄,了解事物的变化。
(4) 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运用提问来激发幼儿 的思考。幼儿因为还未掌握一些初步的观察方法,所以观 察事物较笼统,不够精确,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同 时,应有目的地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另外, 在观察中,教师要围绕观察目的向幼儿提出问题,使幼儿 明确观察的方向,引导他们全面、系统、有序、有重点地 观察,进而练习和掌握观察的方法。
4. 观察的活动指导
观察的活动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物和实景是保证幼儿获得观察活动成功的前提。幼儿的思维是具 体形象思维,来源于具体、可观的生动的形象。只有到实地进行观 察,特别是带领幼儿外出观察实景和实物,才能使其获得清晰的、 准确的感性材料;而通过模型或图片使幼儿获得的感性经验是模糊 的,不清晰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2. 观察的意义
观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提高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在观察活动过程中, 幼儿用各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的特性,促 进了幼儿各种感官的活动能力的发展。例如,儿童用手去 触摸物体表面,感觉其粗糙和光滑、硬软,用眼睛去辨别 物体的颜色、形状的不同,用舌头去品尝甜、酸、苦、辣 的味道,用耳朵去倾听小鸟的叫声……儿童在各种观察活 动中促进了感官的发育、感觉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