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民族:专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的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云南少数民族
3.世居民族:25个世居民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民族。

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蒙古、布依、独龙、水、满等民族。

4.跨境民族:16个跨境民族::傣、阿昌、佤、独龙、德昂、拉祜、苗、彝、瑶、哈尼、布依、壮、傈僳、景颇、布朗、怒等民族。

5.少小民族:8个少小民族:怒、布朗、基诺、普米、独龙、阿昌、德昂、景颇等民族
6.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7.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8.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9.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指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民间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云南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支柱和根基。

10.云南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性与传播性:(传播)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横向传播过程。

是指某种民俗文化由其原来发生地逐渐传播到新地区,通过传播使这一民俗文化影响地域范围扩大和认同民众数量增多、是在空间和时间平面上的伸展。

(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即纵向的延续。

是指依靠后人对已经形成的民俗文化从心理上认同,从行为方式等方面遵从、实践的过程。

11.民俗文化稳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大都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稳定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随后就按这个模式(类型)代代相传、延续下来。

(变异性):是指民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政治、生活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民俗文化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12.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社会性):指民俗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所形成和约定的风俗习惯。

(集体性):首先,指民俗文化产生,是集体创造结果。

其次,指民俗文化传承(袭)靠集体行动来完成。

13.云南民族生产劳动(物质生产)民俗文化:定义:是一个民族经济生活的文化体现,是一个民族群体成员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日常生产生活文化。

内容:采集、渔猎、农耕、游(畜)牧、马帮、工匠、商贸等习俗文化等。

14.云南民族人生礼仪习俗文化:定义:又称“通过礼仪”,指人在一生中各阶段所标志出的礼仪,或主要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中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一些特定仪式活动。

内容:诞生礼、成年礼、恋爱、婚礼及葬礼等。

15.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定义狭义:指的是云南各地各民族对饮食喜好,包括选料、烹饪方法、配菜、饮料,以及根据场合、季节菜肴的调配等。

(或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广义:是与云南民族饮食有关的文化传统。

它与社会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发展程度等相关联,并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与现实状况相联系。

16. 民族饮食习俗文化象征性:象征性:主要表现在饮食习俗文化“时序性、礼仪性、主体性和多义性”等四方面
17. 云南民族居住文化:指一个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18. 云南民族的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
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云南居住的惯制主要体现,一是人与火塘突出作用,二是住房的分配,三是公房,四是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19.云南民族交通习俗文化: 即云南各民族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历史悠久、道路漫长,道路险峻,国际通道,水陆兼行,文化内涵丰富。

二、填空及简答
1.云南民族概况(民族种类、民族分布等:1.基本情况(民族种类众多)25个世居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少小民族。

总人口4596.5万,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

汉族306
2.9万,占66.63%,各少数民族(25个)153
3.7万,占33.37%。

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等6个民族人口过百万:彝族(502.8万)、哈尼族(163.0万)、白族(156.1万)、傣族(122.2万)、壮族(121.5万)、苗族(120.3万)。

人口压力仍大,但进入人口发展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人口过快增长得以控制。

分布一具有“交错分布,呈大杂居小集(聚)居”特点;二是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特点;三是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特点;四是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特点。

2.云南民族的族系及文化源流:云南各民族大致分为氐羌族系(古代西北地区不断南迁到云南的古氐羌族后裔)、百越族系(傣、壮、布依、水等民族属百越族系。

其文化特点是沿河谷种植水稻,居干栏式建筑,“断发纹身,善于纺织” )、南亚(百濮)族系(又叫“百濮族系”,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和克木人属南亚族系。

居住在云南南部热带丛林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保存着较多共同的古词语,与傣族比邻,信仰小乘佛教,善于编织和纺织工艺,能制造精美铜鼓。

传统文化保存较好,以种植旱稻和茶叶为业)、苗瑶族系(苗族、瑶族属苗瑶族系。

其氏族祖先为黄帝时代的“蚩尤”、“三苗”,传承古老的“盘瓠神话”。

最早沿长江中下游游耕狩猎)和其它民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四个部分。

3.民俗文化形成原因及民俗文化的分类: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环境)、语言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四类分法: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娱乐民俗文化
4.民俗文化传播与一般性上层文化传播的区别:民俗文化传播是一种有条件有选择的传播,绝不可能运用“拿来主义”。

一般性上层文化(如数学、物理、化学乃至社会科学等)传播是无条件接受,大都具有“拿来主义”特点
5.民俗文化传播的两种类型:一自愿认同性传播(正常性传播或和平环境中进行的传播),是在友好的文化交流中进行,二强迫性认同传播(非正常性传播),发生在异族控制和战争、灾荒、瘟疫流行等特殊条件下,是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高压政策等特殊因素所导致的民俗文化传播。

6.民俗文化传播的三种途径:一文化交流性传播:伴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导致民俗事象影响地域的扩大和民众数量的增多二民族融合性传播:伴随民族融合而展开的民俗文化的相互传播。

三移民性传播:由移民将原有民族民俗文化带入其新迁徙地,从而导致民俗文化所影响地域扩大。

7.民俗文化传播的四种方式:一语言传播(口头传播)是民俗事象以语言为媒介来达到其传播目标的一种方式。

二心意传播是依靠心意、通过心意和悟性为媒介来传播民俗所代表的观念和意识三行为传播是以人的一定动作和形态来表达民俗内涵以实现其传播目标的方式。

四政府行政命令及新闻媒体传播以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播和扩大。

8.云南民族宗信仰习俗文化类型:一本土宗教:云南本土产生的和云南各民族的原初生存状态密切相连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

二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
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及原始巫术等。

三现代宗教(人为宗教):从中原或国外传入云南,在云南各民族中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阿吒力教”等。

9.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文化类型:一农事节日: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节日。

即为了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科学地调整生产的节奏,保证农业丰收的一种民俗活动。

二宗教节日:与民族宗教信仰、祭祀等相关节日;三缅怀(纪念)节日:与缅怀祖先、英雄人物及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节日四:商贸节日:以商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五健身节日:出于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而举办的节日;六社交节日:带有社会交往内容的节日,分为“不谈情说爱社交节日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两种
10.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文化特点:周期性:是按一年内,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和信习俗,挑定一个极为特殊日子,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年沿袭,时代相传。

民族性:云南众多民族,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难以数计、绚丽多彩、具有民族特色节日习俗文化。

群众性:无论任何类型节日,都有群众参与的普遍性。

古朴性:云南许多民族的节日中,还保留较多的原始古朴的色彩。

综合性(复合性):云南民族的节日庆典活动几乎包揽民族文化方方面面。

11.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理论出发点: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

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态度—扬弃。

12.民族民俗文化产生变异主要原因。

:集体创造和传播造成(集体性决定变异);口头传播方式局限性和灵活性导致;地域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影响;地域观念和民族心理影响—中秋节。

13.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变异的五种情况:一经过不断累积和沉淀,内容得到扩充且有特色—婚俗中“撒账” ;二两种以上民俗文化经过不断继承和延续形成一种合流式的民俗文化—求子神“娘娘和观音”;三民俗文化内涵得到变化和创新—闹新房;四民俗文化内容变化(改变或消亡)—放风筝;五民俗文化死亡—缠足
14.民族民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历史传承(记录)功能;二是教育和规范调节功能;三是凝聚(维系)功能;四是娱乐和审美功能。

15.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形成的条件:1.地处边陲(疆)2.历史悠久3.民族众多4.资源丰富多样5.民风淳朴
16.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基本内容生产劳动习俗文化2.宗教信仰习俗文化3.人生礼仪习俗文化4.节日庆典习俗文化5.日常生活习俗文化
17.云南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基本特征:种类多样性或多样化;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的融合(融合性)多元并存和多形混融
18.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的作用:一是民族社会兴衰的“温度计”二是民族社会运行的“调节剂” 三是民族社会发展的“推进剂”
19.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特点:总体特点: 体现在野、奇、鲜、养等四方面。

具体特点:多样性(广泛性)、民俗性(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象征性、讲究鲜嫩、兼容性、古朴性等七个方面。

21.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特点:1云南民族民居,古代遗存多,品系齐全,堪称民居建筑博馆。

2云南民族民居风格迥异、地方民族特色鲜明。

3云南民族民居建筑,善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营造出较为舒适居住环境。

4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是时代写照和人类文化纪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2.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体现伦理性和宗教性;追求和谐自然观;建筑与火塘文化;性别生育与民居;家庭布置与尊卑礼俗;建寨建房中礼俗文化;民族民居中艺术文化
23.云南民族交通习俗文化特点:1历史悠久、道路漫长,道路险峻,国际通道,水陆兼
行,文化内涵丰富。

2马帮运输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有铜矿、盐及茶叶马帮运输。

运输路线:滇西、滇东、滇西、滇南等干线。

3汽车运输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据主要地位。

4铁路、航空、江河等运输有巨大发展潜力。

24.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特点:多样性(内容、形式及种类等多样)古朴性(古老遗风)全民性(广泛性或群众性)地方性(地理特征,因地而生、因族而异)民族性(民族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方面特征)神秘性(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感等)自然性(丰富自然知识)
25.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作用:社会作用、对旅游的作用。

社会作用:分内、外两方面。

内:增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利益;健身祛病、心理安抚;传授劳动技能,交流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丰收丰产;休憩娱乐。

外:了解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推动旅游、社会经济等和谐发展。

对旅游的作用:民族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必要条件)。

有助于民族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双赢或多赢)。

了解和掌握民族民俗文化是做好旅游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重要前提。

26.开发和利用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理论出发点、原则及途径:出发点: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

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态度—扬弃。

原则:一是特(色)殊性原则:即“你无我有、独一无二”。

参照旅游资源主要度量指标:珍惜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完整度、审美度、组合度。

二是文化性原则:优秀、有价值、有品质。

三是乡土性和古朴性原则:展现历史传统和现状特色,且有浓郁的古朴性,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怀古思悠心理感受,继承传统和移风易俗结合,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

论述部分回答要点:第一、介绍某地某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第二、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价值介绍第三、结合实际,阐述该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路及具体实施办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