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一.初期:雅尔塔体制

(美、苏两级)

含义

背景美国头号强国

苏联唯一能抗衡

西欧衰落

实质建立在美、苏势力均衡基础上,划分了势力范围

评价两种制度共处合作

强权政治

二.世界整体化发展联合国:1945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

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3.1947,关贸总协定

世界经济三大支柱

三.两级争霸背景美苏势力均衡,超级大国

冷战(1947.“杜鲁

门”主义---1991

年苏解体)

形成:起因,根源

序幕:1946,富尔顿演说

开始标志:1947,杜鲁门主义

实施:(两极格局形成)见下表

重点欧洲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1947年,马歇尔

计划

莫洛托夫计划

军事1949年,北约

1955年,华约

战争危机: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

1950年,朝鲜战争

殖民体系瓦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1955年,万隆会议

结束:1989:东欧剧变

1990:德国统一

1991:苏联解体

重要史实50--60年代,美攻苏守,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70年代,苏攻美守,越南战争

80年代,美攻苏守,星球大战

四.1968年,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西欧一体化煤钢联营

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1993年,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

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1967年,合并

为“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召开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议。

【A】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满足苏联的势力划分要求。

【C】评价: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积极),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消极)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2.联合国【B】

美、英、苏、中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

结果: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意义: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

附图:(联合国徽章)

3.布雷顿森林体系【A】

为了重建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国方案为基础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附图:世界银行(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右)

第8课苏美冷战的开始

1. 杜鲁门主义【A】(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

1946年2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这篇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冷战的起因是双方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其根源则在于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德国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宣告冷战格局的终结。

2. 两大阵营的形成【B】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1947年,在苏联主导下,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3. 第一次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A】

1948年,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

危机过去,但德国的分裂却成定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与其他15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第9课殖民体系的瓦解

1.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表现【A】

战后民族独立浪潮有两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其中心区域在亚洲,并延伸到北非。

第二个高峰兴起于1960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其中心区域在非洲,其中,1960年因独立的非洲国家众多而被称为“非洲年”。

2.不结盟运动【A】

1955年,亚非国家在硬度尼西亚召开会议,史称“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1961年,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起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以不与大国结盟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

意义: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冷战格局的主动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与经济利益。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