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溯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拳溯源】

意拳,曾名大成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为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所创。意拳源自于形意拳,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六合拳,河南嵩山少林寺嫡传称心意把,为少林寺镇山之宝,秘不轻传。清道光、咸丰年间,河北深县李洛能先生闻山西祁县戴隆邦父子精于心意拳,遂慕名前往拜学,独得详传,十年大成,后改心意拳名为形意拳,为河北形意拳之开山鼻祖,人称“神拳李洛能”。近代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贺运亨、李镜斋等诸先生皆出自其门下。其中,河北深县郭云深先生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名扬于世。

郭云深先生访问山西时与车毅斋先生及其门人留影于太谷

徐沟(时间待考)中坐者:郭云深先生(右),车毅斋先生(左)

王芗斋先生1886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幼体弱多病,因患先天喘疾,家人恐其不寿,为求强身健体,送至郭云深先生处学习形意拳。因其天资聪慧,用功刻苦,精研拳理,倍受郭老赞许,尽得所传,并由此奠定了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拳术的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坚实基础。自学拳之始,王芗斋先生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别门户之见。他认为,

我国拳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每一个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与特点,这是我国拳术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历史上虽几经曲折,但始终延绵不绝,并且直至今天日益繁荣的主要原因。他对于拳学的着眼点并不在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平生切磋交流与孜孜以求的是,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探索和研究贯穿于整个拳学领域里的学术真谛。

王芗斋先生(中年时期)

正是怀着这样宏大的抱负,王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于1907年离乡出游,期间曾一度投军效力。1915年,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部成立武技术教练所,王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最早的弟子为齐执度和周松山二人。1917年夏,陆军训练总监部裁撤,武技术教练所改隶陆军部军学司,史称“陆军部武技术教练所”。1918年,因时局动荡,王芗斋先生离开陆军部武技术教练所,为进一步探索我国拳术的真谛,离京再次出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诸省。游至河南时,曾访问嵩山少林寺,与寺中住持、心意把嫡传恒林大师切磋交流,形意拳与心意把同出一源,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王芗斋先生对少林寺的访问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山门

游至福建时,得识南少林寺心意嫡传鹤拳名家方恰庄先生,并进行交流,后经方恰庄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

相识,互换心得。期间游至湖南时,在衡阳与心意拳巨擘解铁夫先生相遇,较技败北,得解老倾囊相授。在福建期间,王芗斋先生曾在闽军周荫人部担任武术教官。1925年,因战事频起,王芗斋先生离闽经沪返京,在上海停留期间,形意拳名家高振东先生前来问学。翌年,北返途中,王芗斋先生在安徽淮南巧遇心意拳名家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白鹤、挥浪等健舞。1920年代中期,王芗斋先生对多年游学所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和总结,针对当时拳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遂在形意拳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摒弃了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的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于1926年在北平开始倡导并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的创立无疑是我国拳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拳术界的巨大震动,正如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所说的那样,意拳的创立“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以新的理论内容”,“芗斋先生所总结和倡导的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拳术的训练方法,而且对现代体育运动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后不久,王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同门师兄张占魁先生,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开始设帐,正式以“意拳”之名传授学生,先后有赵恩庆(赵道新)、裘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马骐昌、郑志崧、苗春畬、张宗慧、顾小痴等从学意拳。此

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式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实战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世上流行的传统形意拳。1929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位先生的邀请,王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先生伴同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国术游艺大会,任大会评判委员,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和试声,即所谓的沧海龙吟、掇脚等拳法。

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比赛场景(1929年)

会后,应同门师兄钱砚堂先生的邀请,王芗斋先生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张长义、张长信、尤彭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先后拜学意拳。1929年,王芗斋先生写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意拳正轨》,书中虽然还有比较明显的形意拳痕迹,但与传统形意拳在训练上已有实质性的区别。早年间,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张占魁等同门师兄均推重王芗斋先生,钱砚堂先生亦然,在上海钱砚堂先生曾以“夫子之墙高千仞,君既入室且登堂”的诗句赞誉王芗斋先生。钱砚堂先生自幼从学于郭老,其父钱锡采老先生在前清正定任知府时曾有恩于郭老。1931年,金警钟先生在他的著作《国术名人录》里曾这样评价王芗斋先生:“能深入形意三摩地者,只王一人而已。”

1931年金警钟先生编著之《国术名人录》

在上海期间,王芗斋先生与心意六合八法拳名家吴翼翚先生交往甚密,他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拳术》一文。当时,赵道新、高振东、韩星桥、张长信等四人被拳界称为王芗斋先生门下的“四大金刚”,意拳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上升时期。1932年,王芗斋先生曾回深县故里,为郭老树碑立传。其后,为实现中国拳术环球旅行的壮举,得友人赞助,王芗斋先生开始用全新的拳学理念和独特的训练方法指导和培养弟子,先后有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卜恩富等人参加集训,王芗斋先生不断改进和完善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实战等训练手段,意拳的拳学理念和训练体系开始逐渐形成。1935年,王芗斋先生携韩星桥、张恩桐、卜恩富等弟子北上经天津回河北深县,进一步强化集训,后因“七七事变”爆发被迫中止。1937年秋,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位先生的邀请,王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其时,北平名拳师洪连顺先生前来造访,三试三败,遂率徒众拜学于王芗斋先生,洪连顺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先生后最得赞许。

姚宗勋先生(青年时期)

1938年,王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了韩星垣、杨德茂、李永倧、敖硕鹏、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