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_三年级应用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本文是关于三年级应用文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感谢您的阅读!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三年级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三年级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一、《望天门山》1. 诗句解释: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李白在舟中望见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在此处的回旋。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进一步描绘了青山与红日之间的壮丽景色。
2. 重点词语:“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中断”意思是“被切断”,表现了山的险峻和江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意思是“回旋、回转”,表现了江水的湍急和变化。
“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是拟人化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两岸青山的挺拔和峭立。
3. 难点:这首诗以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1. 诗句解释:这首诗描写了苏轼在湖上饮酒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雨天都各有特色。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现了西湖的天然美丽和多姿多彩。
2. 重点词语:“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表现了水面的波光粼粼。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空蒙”意思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表现了山色的朦胧和神秘。
3. 难点: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学习时要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三、《望洞庭》1. 诗句解释:这首诗描写了刘禹锡在洞庭湖畔所见所感。
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述了洞庭湖在秋夜的美丽景色,以及湖面的平静和清澈。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则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以及湖中倒影的美丽景象。
2. 重点词语:“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意思是“和谐、融合”,表现了湖光与秋月相互映衬的美景。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怎么背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怎么背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
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背诵这首
诗可以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以下是背诵这首
诗的一些方法:
1. 理解诗意: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描绘
了天门山的景色,以及江水和船只的动态。
2. 朗读练习: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3. 分段记忆:将诗歌分成几个部分,逐段进行记忆。
例如,可以先背
诵前两句,再背诵后两句,最后再将整首诗连贯起来。
4. 视觉辅助:可以制作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图表,帮助记忆
诗歌中的景象。
5. 联想记忆:将诗歌中的内容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联系起来,通
过联想来加深记忆。
6. 反复练习:记忆古诗词需要反复练习,不要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一
些时间来复习和背诵。
7. 理解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要边背边理解,这样记忆会更加深刻。
8. 家长或老师引导:家长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理解诗歌的意境,帮助
他们更好地记忆。
9. 适当奖励:在孩子背诵过程中,适当给予奖励可以提高他们背诵的
积极性。
10. 应用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引用这首诗,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加深记忆。
通过以上方法,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望天门山这首诗,并在背
诵的过程中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望天门山原文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望天门山》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介绍《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
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知识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三年级古诗中的《望天门山》,这可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古诗哟!先来说说作者李白,他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被称为“诗仙”呢!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感。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原文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咱们一句一句来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天门山”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那个门,而是两座山,就像大自然的大门一样。
长江水把这两座山从中间冲开,气势可太磅礴啦!“楚江”指的就是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楚国。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滚滚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打了个转儿。
这说明水流湍急,天门山的地势险要。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它们仿佛在比赛谁长得更高更挺拔。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慢慢驶过来。
这画面是不是特别美?接下来咱们看看这首诗的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给人一种开阔、雄伟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长江水的力量夸大,突出了天门山被冲开的壮观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青山当作人来写,说它们相对而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咱们还要注意生字词。
比如“断”字,要注意笔顺和写法;“碧”字上面是“王”和“白”,可别写错啦。
理解了诗意,咱们还可以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背诵的时候,可以想象着诗中的画面,这样会更容易记住。
对于这首诗,咱们还可以做一些拓展学习。
比如,找一找李白其他描写山水的诗,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另外,同学们可以试着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把自己心目中的天门山和长江画出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考试的时候,关于这首诗可能会出这样的题目:让你解释某个字词的意思,或者让你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PPT课件
第四部分
延伸拓展
此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和壮丽的天门山,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 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 美好河山的歌颂。
课后作业
熟背并默写《望天门山》
感谢观看
第二部分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字
认字组词
duàn- 断 —— 中断 断开
chǔ - 楚 —— 楚江 楚国
zhì - 至 —— 至于 至今
ɡū - 孤 —— 孤独 孤单
fān - 帆 —— 帆船 风帆
1、望—— 看,往远处看 2、开—— 断开 3、至—— 到 4、此—— 这里 5、回—— 回旋 6、孤—— 单独 7、帆—— 船
望
授 课 老 师 :
天 部
编 版 三
门 年
级 语 文
XXX
山 上
册
目录
01 学 习 目 标 03 课 文 解 读 02 字 词 学 习 04 延 伸 拓 展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课文学习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介绍
课文解释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耸立。天 门山夹着长江,两山隔江耸立、 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 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出” 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 感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
课文解释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叶孤舟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孤帆 一片”以背景的形式显现“孤帆”高大 。 “日边”写出长江远景浩瀚迷茫,一个“来” 字,又给远景注入了活泼新鲜的色彩,使画 面马上活跃起来。
第三部分
课文解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1. 教材分析1.1 《望天门山》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触古代诗歌、领略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重要范例。
这首诗以其壮丽的景色描写、豪迈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对汉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2 知识点梳理1.2.1 字词理解诗中的字词,如“天门”“楚江”“中断”“碧水”“孤帆”等,是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基本含义。
例如,“中断”一词,要让学生理解其描绘的是天门山被楚江从中断开的雄伟景象。
1.2.2 诗句解读诗句的解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诗描写了天门山的雄伟险峻以及江水奔腾回旋的壮阔气势。
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动词“开”“回”来生动地表现出山水的动态美。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则写出了两岸青山相对而立的姿态以及孤帆在阳光映照下从远方驶来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1.2.3 诗歌意境与情感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感。
1.2.4 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夸张、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长江水势的汹涌,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雄伟气势。
动静结合方面,前两句中江水的流动是动景,天门山的矗立是静景;后两句中青山的相对是静景,孤帆的驶来是动景。
让学生理解这些表现手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1.2 准确认读和书写诗中的生字词,如“断”“楚”“孤”等。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总结01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02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03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04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05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望天门山
李白 (701~762年),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他医生写了 大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 他的诗色彩瑰丽,想象大胆, 被称为“诗仙”。
望天门山[唐] 李白 Nhomakorabea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向东奔腾而去, 到这儿突然回旋澎湃,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 悠悠驶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 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句话看似写山,实际上是借山 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 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断 楚 孤 帆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 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 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 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 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 一句是借水势衬托出山的危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三首三年级笔记
古诗三首三年级笔记
一、《望天门山》
1、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诗句大意: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叶孤舟从日边来。
3、重点词语解释:中断、至此回、相对出、日边来。
4、感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诗句大意: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3、重点词语解释:潋滟、空蒙、亦奇。
4、感悟: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三、《望洞庭》
1、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诗句大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重点词语解释:和、镜未磨、翠、白银盘、青螺。
4、感悟: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笔记总结:这三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通过诗人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古诗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祖国山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望天门山知识点
望天门山知识点《说说望天门山知识点那些事儿》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有名的《望天门山》,这里面的知识点可不少哩!先来说说这“天门山”。
嘿,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相当有气势的一座山!就好像俩巨人在那比谁站得高似的,中间呢,留了条道儿,让长江水呼呼地流过去。
那画面,啧啧,真是壮观得很呐!每次想到这,我就忍不住想,大自然这家伙可真是个牛哄哄的大艺术家!再看看这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哇塞,这想象力太绝了!那江水就跟个大力士似的,硬生生把天门山给冲开了。
要是江水流到咱这来,说不定能把咱们这的小土丘也给冲开个大口子呢!哈哈,开个玩笑。
这一句啊,就让你能感觉到那江水的威力,那股子一往无前的劲头,太带劲了!“碧水东流至此回”,哎呀呀,这水还知道拐弯呢!就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跑着跑着突然来个急转弯。
这一拐,可就有故事了,水溅起来了,波浪翻滚起来了,那动静,老热闹了!咱平时看河水都是平平淡淡的流,哪有这么刺激的场面呀。
“两岸青山相对出”,嘿,这两座山就跟两个门神似的,面对面站着。
咱想象一下,要是咱坐船从中间过,是不是感觉那山在跟咱打招呼呢?它们好像在说:“嘿,朋友,你来啦!”这种感觉是不是特有趣。
最后那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哇,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孤零零的一艘小船,从太阳那边慢悠悠地驶过来。
这要是再有点音乐,那可就是一部大片啊!我有时候就想,那船上的人在干啥呢?是不是也在欣赏这一路的美景呀。
总之,这《望天门山》里的知识点那真是丰富多彩,又有趣又好记。
咱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也跟着诗人在那游山玩水似的。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来到了天门山,看到了那壮观的景色,听到了那江水的流淌声。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啊,能让咱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古老又美好的故事。
所以啊,大伙们可得好好把这些知识点给记住了,以后出去吹牛都有资本了呢!哈哈!。
望天门山 小学三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望天门山小学三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词释义:①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③中断:从中间断开。
断,截断,断开。
③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出蜀远游,途经天门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现了诗人自在洒脱的精神风貌。
“望”字统领全诗,全诗也围绕着“望”字展开:天门山被浩瀚的长江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着,一只小船仿佛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诗的首句从山与水的关系表现天门山景色的雄伟,“中断”和“开”写出了江水雄壮的气势和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想象雄奇。
诗的次句写天门山近景,“碧水”两个字写出了长江流水的清激;“回”字极富动态美,表面上是在描写长江之水翻浪回旋,变化无穷,实际上是用水的回旋澎湃衬托山的奇险壮观。
诗的第三句写舟中望山。
“出”字把山写活了,山似乎在不停地升腾、崛起,展现了舟行山中特有的景象,体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末句写诗人行舟过天门山远望的景色。
“孤帆”与辽阔的长江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江水辽阔的特点,“日边”描绘出长江远景的浩瀚苍茫,给人以明朗温暖、色彩鲜明的感觉。
全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性格。
知识链接: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耸立于长江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东、西梁山相隔长江对峙,两山峭壁悬崖,自古为江防要地。
山间多小溪,主峰北侧有天门、梵天两眼泉水。
宋代诗人梅尧臣“东梁如卧蚕,西梁似游鱼”之句指的就是此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望天门山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小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诗的内容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诗人告别了白帝城,那里彩云缭绕。
在一天之内,他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千里之遥的江陵很快就能到达。
在长江两岸,青山连绵起伏,相对而立。
诗人乘坐的孤帆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小学生可以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天门山》知识点原文望天门山1天门中断楚江开2,碧水东流至此回3。
两岸青山相对出4,孤帆一片日边来5。
注释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西为西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练习题一、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望天门山》望:开:对:孤:楚江:二、说一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填空。
《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
参考答案一、1.望:远看。
开:通。
对:对峙。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知识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三年级的古诗——《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可有意思啦!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咱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望天门山”,意思就是远远地眺望天门山。
那天门山在哪里呢?天门山在如今的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里的“中断”就是指江水把天门山从中间断开。
“楚江”就是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这一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想象一下,那江水汹涌澎湃,就像一把巨大的斧头把天门山劈开了一样,多有力量呀!“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指的是长江东流到这里打了个漩涡,然后向北流去。
这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激荡回旋。
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儿却受到了天门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是不是很神奇?“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是说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着,好像在比谁更高、谁更雄伟。
随着小船的前行,两岸的青山不断地出现在眼前,就像在迎接我们一样,是不是很有趣?“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画面感特别强。
远远望去,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孤帆”突出了船的孤独和渺小,而“日边来”则给人一种广阔、遥远的感觉。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描绘天门山的雄伟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豪迈奔放的情感。
而且呀,诗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妙,比如“断”“开”“流”“回”“出”“来”,让整个画面都活灵活现了起来。
再来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李白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还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那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这首诗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要多读多背,把诗句记在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望天门山知识点
望天门山原文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
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
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
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
“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
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
的广阔胸怀。
练习题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望天门山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来看哦~同时会持续为大家跟新最新的内容,大家可进入首页选择自己需要的来查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