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民行为改变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表现为如下三大作用:
(1)始发作用
(2)导向作用
(3)强化作用
动机是发动行 为的动力。行 为之所以能产 生,是由动机 驱使的。
动机是行为的指 南针。动机对行 为的导向,是在 反馈中不断进行 的。
强化作用是加速 或减弱行为速度 的催化剂。可以 分为正强化作用 和负强化作用。
5 创造性
人的行为是积极地认识、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个人的行为 受其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总是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二)行为产生的机理
动机是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动机则是由人 内在的需要和外界的刺激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其中 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动机
行为
4 尊重需要 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
和才华得到公正的评价赞许。要求在团体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一种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有相对 的独立和自由;另一种是要求给予名誉、地位和权力等,要求 他人对自己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5
自我实现需要
1
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这是一种要
目标
内在需要 外在刺激
需要满足 紧张消除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二、行为理论之一 —— 需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Needs)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 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 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 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 根本原因。
1.内在条件:即内在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 一个人感到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同时又期待满足时,就会产生 欲望,引发动机。但它的形成要经过不同的阶段。意向——愿 望——动机。 2.外在条件:它是通过内在需要而起作用的环境条件。 设置适当 的目标途径,使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 能性时,需要才能形成动机,才会对行为有推动力。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③分析农民需要的导性。 所谓需要的主导性是说众多的需要当中,某
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 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效果。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三、行为理论之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及其作用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
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行 动的内在原因,它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动机 是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内隐的特点,不易从 外部被察觉,但人们可以根据行为追究真正 的动机。有时良好的动机并不一定会达到预 期的行为结果。
要一般不会起主导作用。
2 安全需要
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需要。当人 的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后,就产生了第二层次的需要—安全 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保障、防止意外事故和经济损失以及 医疗保证、养老保险等。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3 社交需要
1
又叫情感和归属需要,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并希望被某一团体接纳为成员, 有所归属。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1 生理需要
1
包括人类对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各种物
质生活条件如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要。生理
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低级、最迫切也即最基本的需要,因而也是
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这一级需要未满足之前,其他更高级的需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二)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①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
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 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 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 (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 低等)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求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
全部能力的需要。
需要的循序渐进性: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 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主次性: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 继续存在,但其影响力已居于次要地位。
需求的差异性: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人的需要的水平、对 需要的满足程度可能不尽不同。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二)动机的特征
①力量方向的强度不同:最迫切的需要是主导人们 行为的优势动机。
②人的目标意识的清晰度不同:对预见到某一特定 目标的意识程度越清晰,推动行为的力量也就越大。
③动机指向目标的远近不同:长远目标对人的行为 的推动力比较持久。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三)动机产生的条件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3 差异性
人的行为受外部环境和个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强烈影响, 在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性别之间、年代之间,人们的个体行 为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4 可塑性
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得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 的教育与影响,可以成为不同职业行为和不同道德行为的人, 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主要特征:
1 目的性
人的活动一般都带有预定的目的、计划和期望。人 不但能适应自然,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一定的实 践活动,变革环境,改造自然,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2 调控性
人能思维,会判断,有情感,可以用一定的世界观、 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来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于1943年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 要划分为5个层次;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 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 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 实现需要。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本章学习要点
行为及其产生的机理 需要理论和期望理论 我国农民行为特征 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 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与阻力 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
第一节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产生
一、行为及其产生的机理
(一)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人的行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 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