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讲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说出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贯彻《学讲计划》

新沂市港头镇潼沟小学吕超成

【摘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话可说、想说、敢说……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应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改变教学方式,提供说的机会,激发说的热情;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说完整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进行说的训练;预设并重视课堂自然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的能力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来,曾数十年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每年新接一班学生,最令人头痛的是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几乎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不能把自己的见解表达清楚,总是:“这个”“那个”说不出来;作业中只要是计算题,应用题,几何图形的相关计算,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列出算式,正确进行解答,但让其说出所以然来,他们个个瞠目结舌。我常笑着对孩子们说:你们学的是“哑巴数学”!如果作业中有说理题,比如,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苏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或者让孩子们说出某道题的想法,他们便会前言不接后语,句子不通,词不达意……针对种种现象,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数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

究其原因,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的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课堂上,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提问简单,知识含量低,课堂中“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不绝于耳,学生只是盲目的齐声回答“对”、“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求知欲被扼杀了,慢慢地,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大部分学生只能对数学望而生畏!机械地套用公式,乱用解法,到了毕业班,课堂中,学生个个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新课程推行了十年之久,课堂教学方式一定要改革,除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外,教学上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思维外化,加强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在讲评习题时,可以先示范一个,然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试着模仿教师讲评,其它学生可评价、补充;也可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自讲、自评,数学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堂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优秀的教师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其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炼,所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能使资源共享,对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应尽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培养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助于其它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并不是排斥,淡化笔算,要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巧设习题,培养思维能力,要把学生的说与做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培养数学课中学生说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你能应用已有知识求出它的体积吗?

生:(学生兴趣盎然)想到了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那我有一个圆柱体的小铁块,如何知道他的体积?

生:(学生积极讨论)想出了把铁块完全浸没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中,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是铁块的体积。

师:那我们想知道学校锅炉房一个很大的圆柱体烟囱的体积,如何求得?

生:(学生静静思考)有的说不能求,有的说需探究一个公式等,【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他们相互讨论,思维严密,表达积极,同时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改变教学方式,提供说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疑问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你一言,我一语,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将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高层次的说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改变教学方式,激发说的热情。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辩论会、答辩会等形式,使学生相互质疑,激发说的热情。对一些数学概念,判断辨析题,经常有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我在数学课堂中,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反驳、辩解,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越说越清,同时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激发了说的热情,“好胜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愿望”,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会积极思考,寻找有力的证据,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正如赞可夫曾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教师全部的激情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4、启发学生说完整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齐问齐答,填鸭式的问答应尽量少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语言,学生齐声“是”“对”等现象,看起来课堂热闹非凡,实则蒙蔽了课堂内有不少“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现象。最近,我听了同事执教的一节数学课——《容积》他在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投影出示了两个容积差不多的杯子,让小组讨论一下,“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杯子哪一个大一些?”问题一出,小组学生互相讨论。很快,三个小组分别汇报了他们的探究结果;学生的回答,表述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