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简维雄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含义: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含义: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象之涵义有二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明白什么是藏象 了吗?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 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源自文库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概念
五:金木水火土(五材) 行: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1.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生 我 者 为 母 , 我 生 者 为 子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1)主血脉: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B.
血脉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1.阴阳的对立制约 《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 之使也。”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阴阳的消长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4.阴阳转化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含义: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初期含义: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念
阴阳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脏腑包括
脏腑
脏:心、肝、 脾、肺、肾
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 子胞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心气
血脉
全身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学实验室
简维雄
内容提要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 经络 病因 病机 诊法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难经》扁鹊 3.《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概述
二、中医学特点
1.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体本身的统一 人体身心的统一 人与社会的统一
2. 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 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念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素问.金匮真言论》: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念
阴阳属性的特性 1.阴阳的相关性 2.阴阳的相对性 3.阴阳的普遍性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确立护治原则 6.归纳药性 7.指导养生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