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绪》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课件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课件课件
• 音乐智能:指感知、区分、欣赏和表达音乐的能
力,对音高、音色、旋律敏感。〔作曲家、演奏 家、指挥家、乐器制造者和音乐爱好者〕
•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
能力。感受、区分、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 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对线条、形状、 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敏感并能用模型的方式表 达出来,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力。〔雕塑家、画 家、建筑师、摄影师〕
间。
• 3.组织集体生活,培养创造力
• “学贵知疑,大疑那么大进,小疑那么
小进,不疑那么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 用它’。教学过程设疑的步骤;〔1〕要使学 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2〕要使 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 他想方法去解决,使他想出可以解决这疑难 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 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 去;〔6〕要使他审查使用的效果,究竟能否 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试 用的法子,是否屡使屡验。
• 〔四〕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
• 〔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个孩子
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
• 第二,教师要有宽容的心,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
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教师的宽容下学生中 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掰〞、 “搿〞〕
• 第三,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创设时机让
• 语言智能: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
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
与人交流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 著名节目主持人等〕
• 数理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进行运算和推理的
能力,表现为个体善于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 系,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敏感,擅长推理,具有强 烈的探索欲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逻 辑学家和电脑设计员等〕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一、引言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功能,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教育的要素: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要素。

3.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4.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发展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4.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经济学支持。

5.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的运行规律,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总结教育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教育提供借鉴。

2.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3.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

4.实验研究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教育现象进行人为干预,探讨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

5.理论研究法:通过逻辑推理、概念分析等方法,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

五、教育学的应用1.教育政策制定:基于教育学原理,为政府提供教育政策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2.课程与教材开发:根据教育学原理,设计和编写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与教材。

3.教学方法创新:运用教育学原理,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2020/3/21
3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萌芽阶段
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思 想散见在各 种著作之中
15世纪后, 教育学已从 哲学中分离 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 科学
初创阶段
18世纪---20世纪前半 期,学前教 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 学
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中 叶以后至现 在
2020/3/21
2020/3/21
15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对学前教 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于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了学前教育 机构——儿童之家,并用生理学和心 理学的知识及系统观察法和实验法等 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验,提出 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推进学前教育 学的发展。她在1909年写成《蒙台梭 利教学法》,她还著有《蒙台梭利手 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 教育》、《蒙台梭利基本的教材》、 《教育的自发活动》等书。
4
三、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之前)
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 中。
中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颜之推(公元前531年_?) 《颜氏家训》
2020/3/21
5
2、西方古代
(1)柏拉图《理想国》 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 公共提高儿童嗅觉和味觉灵敏度的嗅、味觉训练教具
和活动。
2020/3/21
19
蒙 氏 教 具
2020/3/21
20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的意义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 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 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 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 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 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 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 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解读 •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梳理 •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策略
探讨
2
目录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分享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进策略
研究
2024/1/27
提问技巧
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情感表达、非 言语表达。
2024/1/27
共情技巧
理解学生感受、表达共情 、提供支持。
辅导策略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行 为训练、家庭治疗。
27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
07
进策略研究
2024/1/27
28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分析
塑造孩子性格
02 近代教育学
开始关注教育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代表人物 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03 现代教育学
形成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文化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等。
2024/1/27
6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01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
02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 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2024/1/27
10
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探讨
价值取向的含义
教育理念的含义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 、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 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 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和追求。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原理PPT课件

教育原理PPT课件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古希腊罗马—资产阶级革命前 (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清朝末年 (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 551—479年)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 言论。
客观存在之物、教育实践的产物、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
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
第一节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教育原理是以教育中最 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 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 般性问题的科学。
第一节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教育学分化成几门独立学科 (二)按教育层次,分化成一系列学科 (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四)交叉性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论教育与天赋 2.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4.论学前教育 5.教学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
4.关于教育目的。 “为政在人”------“礼贤下士”、“举贤 才” ------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孔子的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解决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 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教育 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的教育家昆 体良(公元35—96年)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别是关于人全面发展
PART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2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科的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 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 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 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 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 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不同层次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人的教育活动是复杂 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 因为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 目的往往是多重的而非单 一的。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活动是复杂甚至充满矛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教育活动还包含着现 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从事教育活动的现实的个人 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因此 其教育活动在具有历史性和 现实性的同时还具有理想性 。
教育科学:是运用方法研究人类活动的诸多总和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 于教育科学体系一级学科的地位。在教育科学体 系的诸多学科中,教育学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 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育学和科:是体系中的基础,处于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 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 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608赫尔巴特在1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

绪论——学前教育原理(朱宗顺版)

绪论——学前教育原理(朱宗顺版)

❖ 行为的客观描述
❖ 解释与说明
丽丽比规定的时间迟到 35分钟。她挂好外套, 就站在走廊上四处张望;
丽丽看起来显得胆怯羞 涩,几乎有些退缩。从 她到达的那一刻起,就
在半分钟内一动不动, 只转动眼珠;很快地瞟
显得很勉强,大概她本 来就不想上幼儿园。
几眼正玩得高兴的其他 幼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ABC:
事件前 Antecedent Events 事件 Behaviors Observed 事件后 Consequent Events
精品课件
观察者姓名、幼儿姓精名品课、件幼儿年龄、幼儿性别 观察时间、观察地点
明确、统一观察记录代号的含义
精品课件
三要素——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学前教 育措施
❖ 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 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精品课件
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 ❖文献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定义 手段/媒介 类别 优缺点
精品课件
Thank You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观察的种Βιβλιοθήκη —— 参与式观察❖ 观察的客观性
描述发生的事实、而非自己所体验的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五指教学法 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
精品课件
❖ 张雪门
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 陶行知
教育的中国化、平民化(小先生制)
❖ 建国后 ❖ 改革开放后
精品课件
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 研究学前教育现象
绪论
精品课件
闫菲菲
学前教育学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
(1)确定目标; (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结果。 泰勒课程原理实质上就是对这些步骤的进一步 阐释。
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 展开的。所以,泰勒原理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
三、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1、人本主义的课程论 (意· 维多里诺) 2.泛智主义的课程论(捷克 ·夸美纽斯) 3.自然主义的课程论(法 ·卢梭) 4.主知主义的课程论( 德· 赫尔巴特) 5.功利主义的课程论(英 ·斯宾塞) 6.实用主义的课程论 (美 · 杜威 ) 7.要素主义的课程论 (美 ·巴格莱)
第二节 课程理论概述
一、课程研究历史概述 我国古代古籍中关于课程实践方面的记载: 《礼记· 内则》 《礼记· 王制》 《礼记· 学记》 孔子、墨子、孟子和荀子等对课程问题作的探 讨。
我国古代古籍中关于课程实践方面的记载
《礼记· 内则》: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 日;十年,出外就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 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 《礼记· 学记》: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 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
1929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 美国的“八年研究”(1934~1942年 )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
泰勒(R.W.Tyler)的课程原理
原理围绕的四个基本问题 :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6、课程即社会改造
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 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 制度的束缚。因此有人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 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 学校的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摆脱对外部强加给 他们的世界观的盲日依从,使学生具有批判的意 识。
三、课程定义的方式
1、联系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 2、考察每一种课程定义所隐含的某些认识论的假设 3、关注结果(产品)还是关注过程(程序),或是 关注两者的整合上 4、课程定义的层次(美· 古德莱德的分类)
年)
自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 (race- course)。
英国牛津字典 美国韦伯字典 《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目 我国古代六艺 欧洲中世纪七艺 斯宾塞 目前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教 育学教材 实质: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 典型的“教程”。
西方的课程思想
古希腊 : 柏拉图:理想国的目标通过为不同社会等级的 人设置不同的课程而达到; 亚里土多德:最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 的阶段相课程的设置。 20世纪初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 : 美·博比特:《课程》(1918年)--课程作为 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美·查特斯:《课程编制》
泰勒课程原理的诞生:
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主要观点:
这一理论不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应该围绕当 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即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并把它们付诸社会行动。这种 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 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4、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 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 目前,一些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论者趋向 于这种观点。 这种课程定义的核心,是把课程的重 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 技能。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需要宋规定所教的内 容,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把它们转 化成可以传送给学生的课程。 这种定义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社会的 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课程应该反映各 种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 可见,这种课程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社 会。
美· 古德莱德对课程五个层次的划分
(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
四、课程定义多样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课程自身的复杂性 直接原因:研究者的出发点的研究角度不同, 关注课程的重点不同: 根本理念、实践过程、 整体结构、具体内容、 课程性质、课程功能、 课程对社会或对学习者的功能等
课程与教学理论
南京晓庄学院 刘克健
第一节 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唐朝孔颖达: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宋代朱熹: 《朱子全书· 论学》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 古代的“课程”实际上是“学程”。 近代:“课程” --“教程”。
英语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主要观点:
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把人类文化遗产 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 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 形式。
美· 布鲁纳:传授学科结构有四点好处:
(1)掌握结构,有助于解释许多特殊现象,使学科更 容易理解; (2)有助于更好地记忆科学知识; (3)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 (4)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学科课程理论在60年代时曾风靡一时 。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 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 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 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 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 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 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 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