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合集下载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是国家为了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而设立的一个重要项目。

该项目以传染病防治为内核,强化生物安全防御,重点开展可用于临床重大应用的防治产品研发、可打开新领域的原创理论发现及可解决核心问题的创新平台建设。

该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加强致病机制、溯源预警等为核心的病原研究,以及宿主免疫反应、临床治疗方案等为核心的人类免疫研究,通过新的科学视角寻求新的重大突破。

同时,该项目还分层次有重点地实现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在内的病原全覆盖研究,以有效支撑新发突发和慢性传染病防控与诊疗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该项目将围绕重大传染病传播致病机制与靶点,开展病原学、免疫学与临床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以期开发急慢性传染病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广谱药物和通用疫苗等新一代救治与防控产品。

此外,该项目还将打通研究成果从实验台到临床救治和预防之间的导向通路,有效支撑新发突发和慢性传染病防控与诊治需求。

总的来说,“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是一个集病原学、免疫学、临床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项目,旨在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 年、2017年及2018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共启动了109个三级指南方向。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高发恶性肿瘤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和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任务要求,2019 年本专项将结合前期的部署情况,以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聚焦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研究和突破性诊疗新技术的研发,拟在液体活检技术研发、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优化与评价研究及恶性肿瘤新型免疫治疗技术研发三个方面,重点部署5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8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2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1 年。

1. 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技术开发与评价研究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1.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现状,研发提高单个循环肿瘤细胞识别和捕获准确性的关键技术,优化微量核酸(外泌体核酸、ctDNA、miRNA等)的提取技术,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特定肿瘤的液体活检特异性检测靶点;研发特定标志物的靶向性PCR 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技术,筛选出10~20个差异最为显著的液体活检靶点,并建立相应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模型;在全国具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大样本(5万人以上)队列研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筛查技术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针对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基于自主原创性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夏建川 李雯
慢阻肺康复体系和策略的建立及其
15
2018YFC1313600
临床应用性研究
复旦大学
李善群
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
16
2018YFC1313700
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
同济大学
李强
17
2018YFC1313800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序号
项目编号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年)
1
2018YFC1312200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胡波
1668
2018.8-2020.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 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 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中山大学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 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分裂症早期个体化诊疗生物学 标记体系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酒精、吗啡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 广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2
2018YFC1312300
研究
四川大学
雷鹏
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
3
2018YFC131240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静
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研究
4
2018YFC1312500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3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9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1)重要方向: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旳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旳研究与研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0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8
云计算和大数据
(1)重要方向:关键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9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1)重要方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旳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重要方向: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措施、规划设计措施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构造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1)重要方向: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有奖答题竞赛100题库(完整版)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有奖答题竞赛100题库(完整版)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有奖答题竞赛100题库(完好版)1、 2023 年,全国爱卫会印发了《全国安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23 版〕》,以安康城市建立为载体的系列安康创立活动在全国展开。

2、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云南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 82%。

3、 ____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安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开展,居民主要安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程度。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消费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 70%以上。

4、毛________于 1933 年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

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阔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致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 这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关于卫生安康方面的理论。

5、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开展的决定》〔中发(1997)3 号〕中指出:“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立。

”6、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文章《药》中有对“病病” 的描绘, ____成立以后,我国的医疗程度大幅提升,通过科学的治疗,旧社会致死率极高的“病病” 患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医治,“病病” 其实是肺结核。

7、本次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7 个专项行动”方案中“公共厕所全达标” 专项行动提出了稳固提升城镇建成区旱厕消除成果,确保全省城镇消除旱厕,完善管理监视机制,加强公共厕所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公共厕所干净、卫生,到达“三无三有” 标准或“四净三无两通一明” 标准,其中“三无三有” 标准指的是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

8、按照《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与管理方法》,“国家卫生城市” 自命名后每三年复审一次。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登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11•【字号】登政〔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正文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登政〔2014〕2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12月11日登封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做好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郑政〔2014〕3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控协调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要充分考虑我市实际情况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程度,制定具体防控目标和控制策略,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重点通过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控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防控效果。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共拓中国特色慢阻肺研究之路-中文

共拓中国特色慢阻肺研究之路-中文

研究成果
发病机制:呼吸免疫机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文富强,陈磊等 Chen L, et al. Eur Respir J 2010
β-防御素2参与气道的防御功能; 香烟通过NF-κB通路上调大鼠气道β-防御素2的表达
研究成果
发病机制:气道炎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姚婉贞,陈亚红等 Chen YH, et al. Chest. 2005;
慢阻肺血清中硫化氢水平明显升高且与FEV1/预测值呈相关
浙江大学 柯越海等 Li FF, et al.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2;
香烟诱导气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2高表达; 敲除Shp2基因可以减轻香烟诱导的气道炎症; Shp2在香烟诱导的气道炎症中发挥促进作用
尿激酶-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可通过PI3K/Akt路径介导香烟诱导的上皮细胞向间充质 细胞转化的发生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冉丕鑫等 Zou W, et al.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3
尼古丁可以通过激活Wnt3a/beta-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过程, 促进气道重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
数据来源于Pubmed, /pubmed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 —慢阻肺防控技术
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 2016年
• 慢阻肺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1项 • 慢阻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技术研究 1项 • 慢阻肺救治体系和临床诊疗技术、策略及评价研究 2项 • 慢阻肺防控质量与效益研究 1项
概述
慢阻肺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 在现有成熟大队列的基础上,开展慢阻肺相• 建立生物标本库,开展基因、蛋白质、代谢以及表观遗传学层面的 组学研究

PRP科研协作模式助力慢阻肺患者全程管理

PRP科研协作模式助力慢阻肺患者全程管理

PRP科研协作模式助力慢阻肺患者全程管理一、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为降低发病率,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科从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规范化诊疗、延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

利用PRP(临床问题P:Problems、临床研究R:Research、临床实践P:Practice)科研协作模式,从主要临床问题入手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相互依托,将研究结果运用于临床,进行易患人群的筛查,指导个性化药物方案的制定,通过临床研究的实施建立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了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三全”慢病管理模式。

通过临床、科研的紧密结合,在提高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规范化治疗率和随访率,降低患者急性加重再入院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科研协作模式;慢病管理二、正文(一)背景慢阻肺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

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由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物或气体造成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2]。

据统计,当前慢阻肺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10%,我国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9.9%,其中男性为12.4%,女性为5.1%。

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第三位[3]。

2012年有超过300万的患者死于慢阻肺,占全球全部死亡人数的6%[2]。

而美国研究显示,轻、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劳动能力分别下降3.4%、3.9%和14.4%,慢阻肺高致死致残率不仅为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00年创建于上海。

郭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在研课题

郭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在研课题

在研课题情况:目前在研经费近 。
学院工作1年。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
300万元,包括慢阻肺急性加重 3、基础知识
作者/通讯作者在Thorax等SCI收录杂志发表18篇, 下呼吸道去定植(科技部项目) 扎实。
授权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13 、慢阻肺损伤修复(国自然面上 4、具备基本
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的作用及其检 的逻辑分析和
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多项,曾获上 测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统计学能力,
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授 2018.1-2021.12,在研,主持。 具备科研创新
权两项。在国内外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以
精神。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勤奋刻苦,
院内分泌科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 虚心好学。
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 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
青年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专项,在研、课题骨干。
2.有独立思考
研究 的病理生 。工作期间,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相关 4. 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在 和动手的能力
兴趣,有扎实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杂志编委、 障碍及急性疼痛的治疗。
的英语功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麻
醉工作2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杂志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30余篇

学术学位 内科学(呼吸系病) 学术学位 内科学(呼吸系病)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将重点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快来看看吧。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在卫生与健康领域进一步细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科技创新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特制定《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工作基础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在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保障健康作用不断增强。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在干细胞、基因组测序、疫苗设计、结构生物学、肿瘤免疫治疗等国际生物前沿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疾病作用机制、新靶点发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疾病防控领域,制定并推广了艾滋病、肝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50余项疾病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防控策略;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完善了出生缺陷防控适宜技术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传染病病原检测和监测体系,对未知病原体的鉴定和确诊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入境人员中首次检测出输入性黄热病、裂谷热病例,并进行基因组测序。

中山大学重点研发计划

中山大学重点研发计划
中山大学重点研发计划
序号
专项名称
项目名称
1 全球变化及应对 2 纳米科技 3 精准医学研究
地球系统模式与气候变化经济学集成评估模型的耦合与应用
新型纳米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及其CT图像重建方 法研究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分子分型研究
4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
环状RNA翻译蛋白质的调控过程与生物学功能
53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基于中美对比和对接的重大慢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及应用研究
54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2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5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物质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第 3 页,共 3 页
基于组学特征谱的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与精准治疗
19 精准医学研究
肺癌的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20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恶性肿瘤高危人群识别及预防策略的研究
第 1 页,共 3 页
21
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 究
建立有效的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优化体系及其临床应用的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
10 大气污染成因于控制技术研究 真空紫外光解-催化氧化协同净化低浓度VOCs技术研究(青年项目)
11 高性能计算
基于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教育实践平台
12 高性能计算
适应于E级计算的可计算物理建模与新型计算方法
13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长非编码RNA在微环境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5 精准医学研究
通过多组学数据整合提高肾癌分子分型的准确度
6 精准医学研究
免疫性肾病精准医学:个体化治疗的生物学标记及干预新靶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目录慢性病┄┄┄┄┄┄┄┄┄┄┄┄┄┄┄┄┄┄┄┄┄┄┄┄┄┄┄┄┄┄┄┄┄3一、慢性病的基本情况┄┄┄┄┄┄┄┄┄┄┄┄┄┄┄┄┄┄┄┄┄┄┄┄┄┄3二、慢性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及社会危害┄┄┄┄┄┄┄┄┄┄┄┄┄┄┄┄┄┄3 (一)82%的居民死于各类慢性病┄┄┄┄┄┄┄┄┄┄┄┄┄┄┄┄┄┄┄┄┄┄3 (二)患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3 (三)危险因素水平不断上升┄┄┄┄┄┄┄┄┄┄┄┄┄┄┄┄┄┄┄┄┄┄┄4 (四)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4 三、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概况┄┄┄┄┄┄┄┄┄┄┄┄┄┄┄┄┄┄┄┄┄┄┄4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4 (二)慢性病防治策略┄┄┄┄┄┄┄┄┄┄┄┄┄┄┄┄┄┄┄┄┄┄┄┄┄┄5(三)慢性病防控采取的措施┄┄┄┄┄┄┄┄┄┄┄┄┄┄┄┄┄┄┄┄┄┄┄6 (四)存在的问题┄┄┄┄┄┄┄┄┄┄┄┄┄┄┄┄┄┄┄┄┄┄┄┄┄┄┄┄8四、下阶段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8 (一)完善工作体系,健全防治网络┄┄┄┄┄┄┄┄┄┄┄┄┄┄┄┄┄┄┄┄8 (二)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8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高防治水平┄┄┄┄┄┄┄┄┄┄┄┄┄┄┄┄┄┄┄┄9 (四)开展健康促进,培育健康行为┄┄┄┄┄┄┄┄┄┄┄┄┄┄┄┄┄┄┄┄9 (五)创建示范基地,发挥带动作用┄┄┄┄┄┄┄┄┄┄┄┄┄┄┄┄┄┄┄┄9(六)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绩效考核┄┄┄┄┄┄┄┄┄┄┄┄┄┄┄┄┄┄┄┄9营养┄┄┄┄┄┄┄┄┄┄┄┄┄┄┄┄┄┄┄┄┄┄┄┄┄┄┄┄┄┄┄┄┄10一、概况┄┄┄┄┄┄┄┄┄┄┄┄┄┄┄┄┄┄┄┄┄┄┄┄┄┄┄┄┄┄┄┄10二、重点开展工作┄┄┄┄┄┄┄┄┄┄┄┄┄┄┄┄┄┄┄┄┄┄┄┄┄┄┄┄10 (一)营养政策推动┄┄┄┄┄┄┄┄┄┄┄┄┄┄┄┄┄┄┄┄┄┄┄┄┄┄┄10 (二)制订《营养工作规范》┄┄┄┄┄┄┄┄┄┄┄┄┄┄┄┄┄┄┄┄┄┄┄10 (三)成立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11 (四)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11 (五)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1 (六)在部分地区开展食物强化试点工作┄┄┄┄┄┄┄┄┄┄┄┄┄┄┄┄┄┄11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2 (一)继续推进《居民营养改善条例》进程┄┄┄┄┄┄┄┄┄┄┄┄┄┄┄┄┄12 (二)加强营养监测工作┄┄┄┄┄┄┄┄┄┄┄┄┄┄┄┄┄┄┄┄┄┄┄┄┄12 (三)继续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2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2 (五)积极推动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工作┄┄┄┄┄┄┄┄┄┄┄┄┄┄┄┄┄┄12 老年卫生┄┄┄┄┄┄┄┄┄┄┄┄┄┄┄┄┄┄┄┄┄┄┄┄┄┄┄┄┄┄┄13一、背景情况┄┄┄┄┄┄┄┄┄┄┄┄┄┄┄┄┄┄┄┄┄┄┄┄┄┄┄┄┄┄13(一)老年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13 (二)老年医疗保障不断加强┄┄┄┄┄┄┄┄┄┄┄┄┄┄┄┄┄┄┄┄┄┄┄13 (三)老年卫生服务内容逐步拓展┄┄┄┄┄┄┄┄┄┄┄┄┄┄┄┄┄┄┄┄┄13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3二、我国老年卫生工作进展┄┄┄┄┄┄┄┄┄┄┄┄┄┄┄┄┄┄┄┄┄┄┄┄14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一大类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带病时间长,服务需要量大,医疗费用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卫生资源。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国家科技计划一、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二级专项,目前出了13个)1)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专项2)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3)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专项4)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专项5)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6)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7)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8)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9)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1)大型飞机专项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个二级专项)“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大科学装置”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量子调控”重点专项“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代偿补偿资金)产学研合作专项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科技富民惠民专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与应用计划)五、基地与人才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六大方向,启动了个三级指南方向。

根据项目规划,年指南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六大方向继续部署个三级指南方向。

专项实施期年,年。

1.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1.1心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1.1.1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阻断的关键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研究其可逆的关键干预靶点,并评价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重要基础脂代谢异常,研究调控机制,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针对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心力衰竭,明确心力衰竭发展各阶段的病理特征,转录特征以及蛋白表达特征。

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获得完善的中国人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型,在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干预靶点;申请获得不少于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篇。

支持年限:年拟支持项目数:项1.1.2基于急性脑缺血损伤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神经损伤与保护研究研究内容:利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保护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研究,筛选出能改善动物模型神经结构和功能、临床患者有潜在获益可能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开展所筛选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0.12•【文号】国科发资〔2016〕308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14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任务(或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任务(或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4.5
42
2016YFC1304200
慢阻肺急性加重救治体系和支持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罗远明
567
4.5
43
2016YFC1304300
慢阻肺急性加重预警与救治体系构建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
567
4.5
44
2016YFC1304400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及优化干预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效增
1003
4.5
14
2016YFC1301400
基于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管理系统在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长青
902
4.5
15
2016YFC13015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消化道癌的立体多层次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令狐恩强
891
4.5
37
2016YFC1303700
卵巢癌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
891
4.5
38
2016YFC1303800
肺癌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
891
4.5
39
2016YFC13039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708
4.5
51
2016YFC1305100
1型糖尿病的遗传与免疫发病机制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
复旦大学
陈思锋
567

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年第46卷第4期193•方案与建议・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0版)☆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全体成员我国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近1000万叫患者病情迁延难愈、功能受损严重。

国内外对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已经深入人心,但早期预防在精神疾病中的认识却还有不足。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常青壮年起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该病具有治疗有效率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进一步凸显对这一群体进行病前早期识别和发病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精神病性障碍风险人群有效识别和干预是全球前沿课题,在过去三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在各国政府和基金的支持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精神病首次发作前构建二级防控网,已卓有成效冋。

我国学者在科技部等基金项目支持下,对此也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Neuroscience Psychiatry,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组织该领域的23名专家(文末附参与专家姓名和单位),以近年国际研究成果为基础,专家组对文稿和建议进行了3轮讨论、8次修改和完善,至2020年4月1日完成所有信息和意见的收集,整理后撰写形成“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专家共识”,旨在协助临床工作者科学处理临床上存在精神病发病风险的人群,即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linical high risk,CHR),为精准防治精神病性障碍做出积极贡献。

doi:10.3969/j」ssn.1002-0152.2020.04.0014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编号:2016YFC1306800)1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1.1证据水平I级:至少2项足够样本量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最好是安慰剂对照试验,和/或具有高质量的meta 分析。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

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和答案(6.14)(Word形式)2020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试题和答案(92分)2020年6月14日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一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宝库,下列不属于深海蕴藏的资源的是( )。

[2分]A油气资源B多金属结核C天然气水合物D森林资源2、近年来,-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结合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出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

以下哪项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 )。

[2分] A物联网B云计算C人工智能D集成电路3、1964年,有“超算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 ) 研制出世界上首台超级计算机CDC6600,开启了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2分]A冯诺依曼B威廉肖克利C西摩克雷D戈登●摩尔4、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由( ) 科学家于2001年首次提出。

[2分]A美国B挪威C中国D日本5、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联合提出了《生物质技术路线》的政策性报告,提出在2020年,生物燃油取代全国燃油消费量的10% , 生物基产品取代石化原料制品的25%,减少相当于( )辆汽车的碳排放量(约1亿吨),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亿美元。

[2分]A7万B70万 C 7000万D7亿6、以下哪个城市未被列入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六大城市圈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 ( )。

[2分]A.上海B深圳C重庆D武汉7、全基因组选择在( ) 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自2009年起,该动物的选育已完全由全基因组选择主导,成为其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

[2分]A奶牛B猪C羊D马8、目前拥有世界上装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家是( )。

[2分]A美国B中国C德国D日本9、( ) 的膜技术在城市污水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赶超美国,跃居至全球首位。

[2分] A德国B日本C中国D俄罗斯10.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 ) 已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18年度定向择优部署12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12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7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年至2020年。

1.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1.1综合防控技术研究1.1.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形成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形成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合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形成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

拟支持项目数:1 项。

有关说明: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 区域应用示范推广平台1.2.1 华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华北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华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1.2.2 华东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东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华东地区建立至少4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华东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

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500万人口。

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1.2.3 中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中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中南地区建立至少4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中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1.2.4 西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西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西南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西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1.2.5 西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西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西北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西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1.2.6 东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东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东北地区建立至少2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2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东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8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

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2. 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2.1 重大慢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平台2.1.1 重大慢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平台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基于全国慢病危险因素监测、生命登记系统、疾病报告系统、各专病临床研究等多源信息整合的国家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大数据平台;研究建立数据采集、交换标准和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开展基于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慢病专病流行病学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重大慢病流行病学大数据平台,病种至少覆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病种;产出各病种疾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变化趋势报告;建立数据采集、交换标准和共享机制,在各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间实现数据共享。

拟支持项目数:1项。

有关说明:由卫生计生委、军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推荐,须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项目涉及疾病领域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参与申报。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2.2重大慢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2.2.1 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研究内容: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的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样本库管理与分析平台;依照国际规范标准,收集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临床数据与血清、血浆、DNA等生物样本,创建多模式电子化数据与样本的采集、管理、交换、共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

考核指标: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的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大数据及生物样本库,总例数不低于20万;开发1套标准化2型糖尿病公共数据元;制定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相关数据与样本采集、管理、交换、共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少于5项;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疗质量改进策略与建议不少于5项;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参与成员单位不少于100个;申请发明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对协同创新网络单位开放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