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例如我在执教《捞铁牛》一课时,在揭示课题时,我先出示“捞”字,让学生演示何谓“捞”,再接着发问:“捞”字怎样理解?学生回答:从水中取出物体叫“捞”。
随之,让学生用“捞”组词,学生组词:捞鱼、打捞……最后在“捞”字后面显出“铁牛”二字,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发现了问题:铁牛怎么会在水里?为什么捞铁牛?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捞铁牛?并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索阅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之所以能发现这些问题,缘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二、教给方法,学生有疑可质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质疑?我认为:
1.紧扣题眼质疑。
课文的题目往往起着点明中心旨意或对课文内容高度概括的能力,抓住题眼质疑导思,可以帮助学生疏通文章思
路,为其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所以,很好地对课题质疑,可以训练学生审题以及概括能力。
如教学《“这个规矩不能有”》,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要问的?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这个“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这句话是谁说的?此时,不必马上把结论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
己寻找答案。
从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抓关键词质疑。
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训练学生找出句、段中的重点字词。
如教学《李时珍》第四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抓住“完善”质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算完善的?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把“完善”换成“完整”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进而读懂这个自然段。
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揣摩内心质疑。
对于有些文章作者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透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在执教《月光曲》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我引导学生质疑:“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一曲弹完了,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揣摩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找出许多的可能原因。
三、发挥主导作用有效控制
实验证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正是把教学的主要时间集中在难
点上,“教其不知,释其所疑”。
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要给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的时间。
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
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草率收兵,流于形式走过场。
其次,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
差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来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最后,要保证疑难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一些思维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
总之,质疑问难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向自主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城关区东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