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 朗读课文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然 填然鼓之
助词,地、…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形,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接着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
措施
效果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衣帛(五十) “不王者, 食肉(七十) 未之有也” 无饥(黎民) 王道之成 不负戴(颁白者)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军队
(4)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士兵

(1)木受绳则直(《劝学》) 与“弯”相对
(2)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正确的、正直的
(3)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面对、遇到
(4)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价值,后写作“值”
兵器
喜欢
击第鼓二,打-名比四→方段动
用 请允许我
孟衬字子对曰拖:着“王好逃战跑,请以战喻有。的填然鼓才之,
兵刃既接,凭弃借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曰曰后::止““通。不王“可以如毋要。五知”,十直此不步不,只笑百则是百步无步耳望,,民罢则是之了何亦多如走于?也邻”。国这”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 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 (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 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 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 语,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违背,耽误 粮食 第五段 尽 网 cù,密
池 “砍不伐违树木农,时名,→谷动不可胜食也。数按照罟不入
塘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为也王。之斧道,斤即以以时仁入义山治 林, 材木不可名胜→用动,也埋。谷天与下鱼(鳖施行不仁可政胜)食,,这 材木 不可胜用葬,,是办丧使事民养是生儒丧家死的政无治憾主也张。。养生丧
有为也。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 学派代表人,后人把 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尊 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思轻想 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黄河北部 第国一君段谦词 对于 语气词连用 这河样内凶梁,惠则王荒移曰年其:考民“察于寡河人东之到 ,于移国其也粟,于尽河心取独内焉。耳河矣东。
凶亦然。察邻国使之动,政使,…无迁如移寡人之用心者。邻国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 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 (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树木
(1)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季节
(2)脱我战时袍
时候,时辰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时代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时机、机会
(5)斧斤以时入山林
时节,季节
(6)时韩吏部权京兆 (7)时鸣春涧中

当时 常常、经常、不时
(8)不拘于时,学于余
时俗、时尚
请以战喻
用 介词
可以无饥矣
凭借 介词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根 本 措 施 教民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
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 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 岁:年成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老百姓
黎民不饥不寒, 然:这样
然而不王者,未 而:表转折,却
之有也。
王:wàng,名→动,为王,
统一天下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七十岁的人穿着丝织衣服,吃肉,黎 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却不能统一天 下的人,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种植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树立、建立 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培养
以 以时入山林
按照 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用 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动词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比 介词 对 介词 在 介词
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 之 五亩之宅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代百姓
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然而不王者
代词,这样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 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 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 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 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 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词语讲解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副词,仅,只是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 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 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 告诉,使人知道
喻 家喻户晓
明白、知道
王好战,请以战喻 比喻
(1)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兵器、武器
(2)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军事、战争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阅读与思考
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
见?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推
王如知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如何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而梁惠王回答说 “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没有本质的 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 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 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本 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
第六段
“五亩之 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
宅,树之以桑,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五十者可以衣 以:介词,凭借
帛矣。鸡豚狗 衣:yì,穿,名→动
彘之畜,无失 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
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 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 无:通“毋”,不要 失:错过;食:吃
五亩地的宅院,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可以 穿上丝织衣服;鸡、猪、狗等的喂养,不要错过 它们的养育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狗和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 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济;人死了,就 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的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shù 数目、数量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shù 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六国论》) shù 命运
(4)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与“疏”相对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ǔ 计算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分几层?
排比。
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违农时
使民
不入洿池
养生 丧死
王道之始也
以时入山林
无憾
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养民 然而不王者,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未之有也
谨庠序,申孝悌
教民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
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民பைடு நூலகம்加多 感到
困惑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 《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 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 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 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 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 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
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
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百亩之田,勿夺 夺:耽误
其时,数口之家 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
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古代的学校
庠序之教,申之 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
以孝悌之义,颁 悌:敬爱兄长;义:道理
白者不负戴于道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路矣。
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百亩的农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作季节,数 口的人家就可以凭借这而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 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 复教导他们,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 西,顶着东西了。
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动→名, 活着的人
动→名, 死去的人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 进入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 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 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 埋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
沛公不胜桮杓 能承担,能承受
谷不可胜食也 尽 胜 二败而三胜 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