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菌的荚膜染色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墨水法

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少量菌体 与其充分混合均匀。

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
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

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 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干墨水法
① 制菌液:加1滴6%葡萄糖液于洁净载玻片一端,挑少量菌与 其充分混合,再加1环墨水,充分混匀。 ② 制片:左手执载玻片,右手拿一边缘光滑的盖玻片,使其一 边与菌液接触、菌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以30度角,迅 速而均匀地将菌液拉向玻片的一端,使菌液铺成一薄膜。 ③ 干燥:空气中自然干燥。 ④ 固定:用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 min,立即倾去甲醇。
材 料

细菌培养物:胶质芽孢杆菌(或钾细菌) 染色液与试剂:Tyler染色液、绘图墨水(必要时滤纸 过滤后再用)、复红染色液、黑素、6%葡萄糖水溶液、 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 CuSO4水溶液、香柏油、
二甲苯

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擦镜纸、吸水纸、
显微镜、废液缸、等。



负染色法 湿墨水法 干墨水法 Tyler法
负染色法
① 制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加蒸馏水一滴,取少量菌体 放入水滴中混匀并涂布。 ② 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③ 染色:在涂面上加复红染色液染色2~3min。 ④ 水洗:用水洗去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染液。 ⑤ 干燥:将染色片放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⑥ 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边加一小滴黑素,用一边缘光滑的 载玻片轻轻接触黑素,使黑素沿玻片边缘散开,然后向右 拖展,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 ⑦ 镜检: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⑧ 结果:背影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
③ 试比较四种荚膜染色法的优缺点。
② 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③ 染色:用Tyler染色液染5~7min。 ④ 脱色:用20%CuSO4水溶液洗去结晶紫,脱色要适度 (冲洗2遍)→用吸水纸吸干→立即加1~2滴香柏油于涂 片处,以防止CuSO4结晶的形成。 ⑤ 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蓝紫色,菌体紫色,荚膜无色或浅紫色。
细菌的荚膜染色
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继续学习微生物制片方法
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细菌的荚膜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 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疏松、柔软、粘液 状或胶质状的物质,即为荚膜(Capsule)。
荚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多肽、蛋白质、脂 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脂蛋白等。
荚膜的功能: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能 保护细胞免受干燥的影响,同时能增加某些病原菌 的致病能力,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 细菌荚膜与生产生活:葡聚糖、黄原胶的提取,龋 齿、面包发粘,等。
染色原理与说明
① 荚膜的化学成分对染料结合力很弱,不容易着色,而 且可溶于水,易在水洗时被除去。所以,一般采用衬 托染色法(负染色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 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即荚膜)。 ② 荚膜很薄,涂片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滴加水,以防破 坏其荚膜原形。 ③ 荚膜富含水分(90%以上),制片时应自然干燥,不 可加热固定,以避免荚膜受热失水收缩而变形,影响 观察。
⑤ 干燥:在酒精灯上方,用文火干燥。
⑥ 染色:用甲基紫染1—2min。 ⑦ 水洗:用蒸馏水轻洗,自然干燥。
⑧ 镜检:先用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圈。
Tyler 法
① 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可多挑些菌体与水充分混合,并 将粘稠的菌液尽量涂开,但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
涂片方法
注意事项
① 加盖玻片时不可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 ② 应用干墨水法时,涂片要放在火焰较高处并用 文火干燥,不可使玻片发热。 ③ 在采用Tyler法染色时,标本经染色后不可用 水洗,必须用20%CuSO4冲洗。
作业思考题
①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和荚 膜的形态。 ② 通过荚膜染色法染色后,为什么被包在 荚膜里面的菌体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