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使用及其文本内容的构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

《教科书文本内容的构成》——石欧刘学利

《论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原则:基于教学关系的思考》——王世伟

读完《教科书文本内容的构成》一文,对这句话印象最深“教科书首先是政治文本,其次才是教学文本。”作者所提出的三个关于教科书选择性的问题:构成文本的内容到底由谁选、选什么、为谁选。通过作者的文字,我的理解是由“利益之手”选,选为“利益之手”服务的,为“利益之手”选。而作者所提到的“利益之手”也就是“意识形态之手”。说实话,对此我不敢苟同。当然,也许作者所陈述的是一种事实。而我在此想表达的是我对于教科书与意识形态看法的关系。意识形态应当是作为教科书的底线,而不是为了适应这种意识形态而写成教科书。作为一本教科书,只要不触碰意识形态这条底线,应当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的。否则,教科书不能称其为教科书,不过是一本政治宣讲册。教育也不能称为“人的教育”,不过是政治介入人民头脑中的一种手段。将政治影响、意识形态摆在首位的教育是没有民族希望的教育。

读完《论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原则:基于教学关系的思考》一文,印象最深的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1.基于教科书。进行全面、深入解读教科书。对教科书的深入解读,作者又分为五个层次:“教科书的主要内容、重点、组织顺序与结构、教科书对于教师及学生的价值及二次开发、教科书蕴含的理念。”2.超越教科书。正确协调“教师与教科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科书”这三段关系,以此来达到让教师成为“教科书内容的仲裁者、转译人与开发者”,以及让学生挖掘自身资源,成为“学习内容的决定者和建构者”。对于基于教科书的中前三个层次,一般都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容易把握,但是对于教科书中一些关于看待知识、学习、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态度,渗透关于性别、阶级、国家以及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时,教师们往往照本宣科,与此同时学生们也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的《一面五星红旗》关于爱国主义的宣扬,老师们最后升华主题时总是会;

“师: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在生命和国旗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国旗!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他说:“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生2:我想对他说:“你用生命捍卫了国旗的尊严,我要向你学习!”

生3:我想对他说:“你的行为感动了我,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热爱国旗!”

在爱国主义的宣扬下,很少有老师会主动提出“如果你是这位中国留学生,你会不会用国旗换面包”之类的问题。我觉得一方面教师嫌麻烦或者怕自己无法和学生讲清楚,所以一般就从教师口中直接问:“我们应该向这位中国留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各种价值观下,一般很少让孩子自己去甄别,而是直接从教科书中或老师口中灌输到学生脑中。第五个层次“关于学科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当然在教师当中也存在理念很先进,但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等现象。但是首先一名教师还是要做好理念上的转变,再对教材有更深入地理解下,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

2.超越教科书

教师想要超越教科书,自己肚里必须有墨水,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更有效地使用教科书。教科书本身具有编者的主观意识,所以有效使用教科书需要教师进行分析甄别,再将教科书中较为晦涩的部分给学生进行解读。更高一个层次的就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与开发。

学生在超越教科书在超越教科书方面拥有丰富的生活资源。学生的经历、家庭背景等都不同可以使生成的教科书文本更丰富多样。

但是超越教科书不管是对于教师自身还是整个教育氛围都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还是基于教科书的基础上把课堂完整规矩地上完,然后在此能力基础上“超越教科书”,使自身的教育质量有所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