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总结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一段曲式

摘要:一段曲式的定义,与乐段的区别,分析报告,实例分析。

一、定义:以某种类型的一个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

对定义的三点说明:

1、并非所有类型的乐段都适合做一段曲式的基础。

其中有两种类型更适合做维一段曲式的基础:

①、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并行的更多见);

②、不平衡的四句式乐段(起承转合的更多见)

2、乐段不等于一段曲式。乐段是曲式的结构单位,是构成完整作品的组成部分;而一段曲式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如:肖邦《A大调前奏曲》(Op.28 no.7)

3、和曲式经常在一起说的一个词是“结构”,那么什么是结构呢?结构就是要素之和,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就是曲式。

二、一段曲式是以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它和乐段的重要区别是:

1、一段曲式可以同时使用前奏﹑间奏﹑尾奏,而乐段却不可;如格里格《我爱你》是以并行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为基本结构并附有前奏、间奏以及尾奏的一段曲式。

2、当首尾调性不同时,乐段的主调在前,一段式主调在后;

3、一段曲式为了表现完整内容的需要,可能使用多样化的重复,如:复奏﹑复合。

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如:复奏乐段的整体再复合;复合乐段的整体再复奏。

三、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音乐理论中的一种文体,它一方面区别于音乐史的介绍,另一方面也区别于纯理论式的演绎。它应该是严格地按照曲式分析的要求,在观察、聆听、了解、理解、分析、把握的基础上所作的综合性的描述和评价。

1、报告的主要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

⑴概述;⑵、分析;⑶、结论。

2、关于概述的要求:概述里应最低限度包含——分析对象的“整体结构”、“性质”和“简要的结构图式”。如果作为一篇完整的分析论文,还需要对所阐述问题或者观点的相应背景材料加以介绍;

3、关于分析的要求:由大到小、由前到后。

⑴这一部分的结构性质;

⑵这一部分的和声调性处理;

⑶这一部分的主题材料特征。

4、关于结论的要求:最低限度包括一下两方面。

⑴对概述里关于整体曲式结构的进一步确认;

⑵关于全曲在技术上、处理上、内容以及风格上的特点,要加以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评价。

5、在行文和叙述中还要注意:

⑴学会用让步的方式说话。因为事物没有绝对性,当存在多解性,而不能准确判断时,应该用让步的方式行文;(如:我认为……)

⑵学会用谱例说话,尤其是主题部分和音乐处理较为复杂的地方;

⑶行文的观点和自己的图式要始终一致。

四、分析报告实例:

菲尔德《降B大调夜曲》曲式分析报告

(一)概述:

1、关于夜曲(Nocturnes)

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气质和沉思冥想性格的抒情器乐小品,大多为钢琴曲,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十九世纪初创立。这种体裁通常有三个特征:⑴、要求使用类似人生歌唱的旋律;⑵、要求使用复合节拍;⑶、要求使用幅度比较宽广的分解和弦。

波兰作曲家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提高了夜曲的艺术水平,扩展了作品的规模,使它能够表现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和更丰富的意境。他的夜曲不是寂静的子夜,而是黎明的前夕,是离光明最近的时刻。舒曼评价它为“蔷薇之花”,是隐藏在鲜花之后的大炮。

2、关于《降B大调夜曲》

菲尔德一生共写了十九首夜曲,都是一些优雅的抒情小品,内容多情善感,形式简单朴素。在传世的作品中,以这首1814年之1818年间的《降B大调夜曲》最为盛名。

3、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质是:以8小节的乐段为基础所构成的复乐段,整体再复奏一遍所形成的一段曲式。带有间奏和尾声。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A43=[A8(a4+a4′)+ A10(a4+a6″)]+Re4+[A 8(a4+a4′)+ A 8(a4+a4)] +Coda5

b B——F b B———b B——F b B———

(二)分析:

复乐段的前段是个长为8小节、并行进入的两句式方正型乐段。从b B大调上开始,开放终止在属调F大调上。上句可以细分为两个等长的乐节,下句呈单一句法。前乐段终止后,经过较短的半间奏,后乐段从原调上进入,上句重复前段上句材料,但加入主持续,加厚了旋律声部;后乐句通过变奏重复的方式扩充了两小节。

这首夜曲的旋律处于中音区,呈伏波形,以级进和小跳为主,优美可歌,适合人声歌唱。而第8小节的半间奏的音区有所提高,以大跳音程为主,反而象声乐中的花腔。这种歌腔和花

腔,形成了一定的对比。这个半间奏在低声部通过线性的由属音向主音的进行,还起着过渡作用。

间奏使用器乐化手法模仿弹拨乐器的音型,在主属双持续和声上,以半音方式级进上行后又迂回下行,并形成高潮。这种器乐化的间奏与声乐化的主题也呈现出一定的对比。经过4

小节器乐化的间奏后,又将这个复乐段稍加变化复奏了一遍。复奏中的变化体现在4旋律音的装饰、缩短复乐段的后段以及和声的丰富上。第24和28小节使用远距离发展手法装饰长音,第26和32小节使用上下环绕的方式装饰旋律音;复乐段复奏时对后段做了动力性处理,比呈示时少了两小节;并引进新的和声材料(即31小节转到c小调),从而丰富了和声。

尾声的材料可以分两个部分,先是器乐化的间奏材料,随后又将间奏中级进上行的材料提取用复调手法加以处理,并在主调上形成完满终止。

(三)结论:

纵上所述,这首短小而精致的钢琴小品,是以8小节并行进入的二句式方正乐段为基础,通过复合,再整体复奏,加上间奏、尾奏而形成的一段曲式。使用类似花腔的大跳构成半间奏,使用模仿弹拨乐器的器乐化音型构成复奏间的间奏,对比效果既鲜明,又有层次。

第八章乐思陈述类型及其发展手法

摘要:乐思的陈述类型,关于补充与扩充,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

一、乐思的陈述类型:

1、呈示性陈述

呈示性陈述用于主题呈示段落具有陈述清晰、性质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a、主题曲调完整;b、调性与和声较为单纯,如明确的和声序进和终止,,内部即使有转调、离调也多为近关系调;c、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展开性陈述

展开性陈述用于乐曲的发展性段落,具有不稳定性和动力性特点,标志是a、主题曲调片断化、零碎化;b、和声与调性呈不稳定倾向;c、结构不规整,细碎性和分裂性是其典型特征。

3、过渡性陈述

用于连接段落,连接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常包含“承上”、“转化”、在后面段落所属调性的属功能上作准备的“启下”三个阶段,基本特征与展开性陈述相似。

4、收束性陈述:

用于结尾或补充段落,特征是:a、曲调虽具片断性、常常是已陈述过的主题的一部分的变化,但不作发展,多进行重复;b、调性稳定,和声是终止式的重复,或延续、重复主和弦,或出现主持续音,c、结构作片断的重复或逐渐分解是常见现象;

5、导入性陈述

用于全曲或基础部分的开始,起着某种导向或预示作用,有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