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区域人口 区域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素质及其人口的年龄决定了区域经济活 动所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了区域生产力的一部分,同时也 决定了区域的消费水平。
4、政策因素 (1)税收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保护或限制某一行业的发 展。为促进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政府常制定一个较低的税率,甚 至免税;反之,制定较高的税率。 (2)人口政策,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合理控制区域人口数量而制定的一 系列政策。 (3)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部门在对规划区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分析后,对第一、二、三产业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政策。 (4)金融政策,是指把资金从多余部门(贷方)流通给不足部门(借方) 的过程。国家对这种资金流动进行人为调解措施就是金融政策。现 代金融政策主要通过制定银行贷款的利率及其限额和制定货币供应 量来实现。国家为刺激某一部门的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较低的银行 贷款利率,吸引资金对其的流入:同时为了防止聚集资金过多而导 致物价飞涨,又必须制定一个贷款限额。货币供应量就是家庭和企 业等民间非金融单位所持资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金钱的总和。 (5)消费政策,是一涉及面很广的的政策系统。市场经济繁荣程度最 终是由消费者和技术两个因素所决定。影响消费水平的政策因素有 工资政策和就业政策等。 5、区域现有的经济基础因素 • (1)区域内现有的和潜在的产出水平:包括区域现有的资本存量、 劳动力数量和科技水平。 • (2)区域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如果使区域的社会经济有一个 较高的发展速度,必须有一个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集布局相适应。 •
• • • • • •
• •
明确预测对象,确定预测目标 分析对象结构特征,选择因素变量 搜集整理反映对象特征的内、外信息 选定预测方法,建立 预测模型 数学模型的检验和验证 预测期自变量数值的确定与得出的预测 结果 分析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将预测结果应用于运输项目的规划研究, 即输入投资决策
社会经济预测方法及常用模型
货物运输
• 道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 比重已分别达到了75.4%和13.3%,道路货物运输 是中国短途货运市场的主力。 • 2001年共完成道路货运量105.6亿吨,散装或包 装固体原料为主。目前,在中国道路货物运输市 场中,对这类货物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仍是整车 运输,因此普通货物整车运输是中国道路货物运 输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海运国际集装箱和国 内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集疏网络初步 在沿海和内河主要外贸港口、重点铁路枢纽站以 及中心城市形成。 • 零担货物运输是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中亟待发展的 领域。
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
• • • •
•wk.baidu.com• • •
人口(包括总人口、农业及非农业人口、社会劳 动力人数及构成等) 土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 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 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 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人均收 入、农民人均收入等 财政支出与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中基建投资额) 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矿产资源储存量等
1、按经济预测方法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经济预测和定量经 济预测 • (1)定性经济预测:是指预测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 际情况,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业务水平,对经济现 象发展前景的性质、方向和程度作出判断进行预测的方法, 也称为判断预测或调研预测。 • 其方法包括:判断预测法、专家评估法、市场调研法、类 推法等。其预测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预测者的经验、理论、 业务水平以及掌握的情况和分析判断能力 • (2)定量经济预测:是根据准确、及时、系统、全面的 调查统计资料和经济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和因果关系所建 立的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未来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 和比例关系的推测。 • 其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 定量预测缺点在于不能充分考虑不定量的因素影响,而是 一经济条件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比较稳定为前提, 当经济条件和因素发生突然变化时,结果往往会发生很大 偏差
第四节 各方式运网基础设施发展预测
•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具有一定技术装 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二是综合运输生产系统, 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三是综合运输组织、管 理和协调系统。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结合部 系统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 • 综合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固定设备子系统,包括线路、港站的土木建筑及其 相关的技术设备,具体的说包括铁路、公路、航道、管道、 桥梁隧道、车站、枢纽、港口码头、船闸、客货运设施、 航空港、机场、管路、油气泵站以及相关的通信信号与控 制等设备; 二、是移动设备子系统,它是指完成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 使用机械动力驱动的载重工具,这些动力装置和运载工具 即为铁路的机车车辆、公路的汽车、城市的电车、水上的 船舶,以及航空运输中的飞机等,这些设施都是在交通网 上移动的,故称为移动设施; 三、是为完成综合运输所必须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 (库)、汽车保养修理厂、加油站等。
第三节运输需求结构预测 •
综合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 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
•
从其结构上来讲,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分类:一是总 运输需求量中客运量和货运量的结构比率;二是总运 输需求量(含客运量和货运量)由综合运输系统的五 种运输方式分别承担的结构比率。 一、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状况 • 旅客运输 • 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 已分别达到了91.5%和54.8%,道路旅客运输在中国旅 客运输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由资料可以看出,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客运量所占 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运量,且呈不断增长 趋势。而铁路客运周转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这是因 为公路主要承担的是短途运输,铁路主要承担中、长 途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
•
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又称为交通运输方式划分预测或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预测。主要是指对公路运输与铁路、 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方式之间的分担量预测 一、交通运输方式分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的市场指向 • 产业的生产指向决定运输方向; • 资金密集型产业中,生产指向是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资 金成本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快速完成 流通的周转过程; • 科技密集型产业中,生产指向要求尽可能降低信息成本, 实现信息空间位移的方法是通信,二是客运。 2、运输质量比较:指标可归纳为安全性、速达性、准确性、 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 3、各运输方式适应运距分析 4、其他方面的分析 二、预测方法
社会经济预测的构成要素及程序
1、社会经济预测的要素构成: 预测者、 预测对象、 信息、预测理论、方法和手段、 预测结果等 • 社会经济预测有四种类型的技术: 与输入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预测对象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输出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整个预测系统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社会经济预测的基本程序
2、区位条件 • 自然地理区位条件,指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在国内和国际 的地理位置条件。 • 政策区位条件,指国家政策对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发展的倾 斜程度。 • 交通区位条件,决定了影响区域产品的运距和运费等方面 的条件,它是始终决定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 • 市场区位条件,市场的范围、大小、划分、分布通称为市 场区位。 • 投资区位条件,主要是指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对外部资金的 吸引位势的大小,主要有该区域的科技水平、人口素质和 劳动力数量及其资源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等决定。
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预测
1、旅客运输发展预测 (1)1949-2001年道路旅客运输发展情况 (2)影响客运量的主要因素 • 客运量就是旅客运输量。人们出行的目的一般可分为:出 差、探亲访友、旅行、购物、求学、医疗等。 影响客运量的主要因素有: • 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情况(主要指年龄构成与职业构成); • 地区政治、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 •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民收入水平; • 名胜古迹、风景区及疗养的资源分布 • 城镇工业布局及卫星城的分布; • 其他因素,如交通运输网分布与密度,文化教育发达程度, 政府的方针、政策等。 (3)客运量预测方法 • 一般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预测 法方法中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回归预测分析法等, 同时增长率法、乘车系数法、弹性系数法等也是常采用的 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预测是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制定的宏观或微观经 济政策指导下,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出发点,以调查 研究和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科学的定性分析判断和严谨的定 量计算为手段,对预测对象有关的经济活动发展演变规律进 行揭示,从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演变过程预先作出科学 的推测。 • 交通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与其他的子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中,与交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经济指标有: •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国民 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指标;与交 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社会指标有:人口发展水平(人 口总量、构成及其流动性)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 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 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它是用客货运 量、客货运周转量来表示的。对其进行 预测时,通常采用专家法和模型法 2、在综合交通需求预测中还可以采用以下几 种方法 • 增长率法 • 乘车系数法 • 产值系数法 • 弹性系数法 • 灰色预测模型
2、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类
长期经济预测,预测年限一般在15年以上; 中期经济预测,5-15年 短期经济预测,5年以下
3、按预测的时态不同分类
静态经济预测,是指不包含时间变动因素,对同一时期经
济因果关系预测 动态经济预测,是指包含时间变动因素,根据经济现象发 展的历史和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
4、几种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 • 德尔菲法 • 主观概率法 • 时间序分析预测列法 • 回归分析预测法 • 投入产出预测法
•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是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交通调查等工作的研究范围和立足点。 习惯上将调查范围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 区域经济是与部门经济相对应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指经济区域范 围内的经济特征,包括研究区域的经济总量水平、区域经济结构、比例、 平衡发展等。区域经济预测,是对区域现状社会经济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的。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如下: 1、 资源条件: (1)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 矿产资源、 • 水产资源、 • 旅游资源、 • (2)社会资源 • 区域的科技水平、 • 区域的社会历史传统
货物运输发展预测
• 1、1949-2001年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情况 • 2、影响货物运输量的主要因素: • 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 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 • 能源及火力电站建设布局; • 冶金工业发展规模、速度和布局; • 基本建设投资、房建工程数量; • 3、货运量预测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 • 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中德交通需求预测习惯上分为四个阶 段进行:交通生产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 预测、交通分配预测
1、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 • 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是直接建立在区域经济与土地利用分 析预测基础上的,其预测的理论框架如图所示(见书) • 理论框架可以分为总运量预测和客货流预测两大部分 2、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 • 系统分析原则 • 政策协调原则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弹性原则 • 历史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政策因素 (1)税收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保护或限制某一行业的发 展。为促进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政府常制定一个较低的税率,甚 至免税;反之,制定较高的税率。 (2)人口政策,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合理控制区域人口数量而制定的一 系列政策。 (3)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部门在对规划区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分析后,对第一、二、三产业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政策。 (4)金融政策,是指把资金从多余部门(贷方)流通给不足部门(借方) 的过程。国家对这种资金流动进行人为调解措施就是金融政策。现 代金融政策主要通过制定银行贷款的利率及其限额和制定货币供应 量来实现。国家为刺激某一部门的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较低的银行 贷款利率,吸引资金对其的流入:同时为了防止聚集资金过多而导 致物价飞涨,又必须制定一个贷款限额。货币供应量就是家庭和企 业等民间非金融单位所持资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金钱的总和。 (5)消费政策,是一涉及面很广的的政策系统。市场经济繁荣程度最 终是由消费者和技术两个因素所决定。影响消费水平的政策因素有 工资政策和就业政策等。 5、区域现有的经济基础因素 • (1)区域内现有的和潜在的产出水平:包括区域现有的资本存量、 劳动力数量和科技水平。 • (2)区域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如果使区域的社会经济有一个 较高的发展速度,必须有一个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集布局相适应。 •
• • • • • •
• •
明确预测对象,确定预测目标 分析对象结构特征,选择因素变量 搜集整理反映对象特征的内、外信息 选定预测方法,建立 预测模型 数学模型的检验和验证 预测期自变量数值的确定与得出的预测 结果 分析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将预测结果应用于运输项目的规划研究, 即输入投资决策
社会经济预测方法及常用模型
货物运输
• 道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 比重已分别达到了75.4%和13.3%,道路货物运输 是中国短途货运市场的主力。 • 2001年共完成道路货运量105.6亿吨,散装或包 装固体原料为主。目前,在中国道路货物运输市 场中,对这类货物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仍是整车 运输,因此普通货物整车运输是中国道路货物运 输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海运国际集装箱和国 内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集疏网络初步 在沿海和内河主要外贸港口、重点铁路枢纽站以 及中心城市形成。 • 零担货物运输是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中亟待发展的 领域。
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
• • • •
•wk.baidu.com• • •
人口(包括总人口、农业及非农业人口、社会劳 动力人数及构成等) 土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 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内生 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 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人均收 入、农民人均收入等 财政支出与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中基建投资额) 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矿产资源储存量等
1、按经济预测方法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经济预测和定量经 济预测 • (1)定性经济预测:是指预测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 际情况,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业务水平,对经济现 象发展前景的性质、方向和程度作出判断进行预测的方法, 也称为判断预测或调研预测。 • 其方法包括:判断预测法、专家评估法、市场调研法、类 推法等。其预测准确度主要取决于预测者的经验、理论、 业务水平以及掌握的情况和分析判断能力 • (2)定量经济预测:是根据准确、及时、系统、全面的 调查统计资料和经济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和因果关系所建 立的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未来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 和比例关系的推测。 • 其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 定量预测缺点在于不能充分考虑不定量的因素影响,而是 一经济条件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比较稳定为前提, 当经济条件和因素发生突然变化时,结果往往会发生很大 偏差
第四节 各方式运网基础设施发展预测
•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具有一定技术装 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二是综合运输生产系统, 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三是综合运输组织、管 理和协调系统。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结合部 系统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 • 综合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固定设备子系统,包括线路、港站的土木建筑及其 相关的技术设备,具体的说包括铁路、公路、航道、管道、 桥梁隧道、车站、枢纽、港口码头、船闸、客货运设施、 航空港、机场、管路、油气泵站以及相关的通信信号与控 制等设备; 二、是移动设备子系统,它是指完成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 使用机械动力驱动的载重工具,这些动力装置和运载工具 即为铁路的机车车辆、公路的汽车、城市的电车、水上的 船舶,以及航空运输中的飞机等,这些设施都是在交通网 上移动的,故称为移动设施; 三、是为完成综合运输所必须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 (库)、汽车保养修理厂、加油站等。
第三节运输需求结构预测 •
综合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 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
•
从其结构上来讲,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分类:一是总 运输需求量中客运量和货运量的结构比率;二是总运 输需求量(含客运量和货运量)由综合运输系统的五 种运输方式分别承担的结构比率。 一、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状况 • 旅客运输 • 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 已分别达到了91.5%和54.8%,道路旅客运输在中国旅 客运输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由资料可以看出,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客运量所占 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客运量,且呈不断增长 趋势。而铁路客运周转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这是因 为公路主要承担的是短途运输,铁路主要承担中、长 途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
•
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又称为交通运输方式划分预测或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预测。主要是指对公路运输与铁路、 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方式之间的分担量预测 一、交通运输方式分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的市场指向 • 产业的生产指向决定运输方向; • 资金密集型产业中,生产指向是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资 金成本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快速完成 流通的周转过程; • 科技密集型产业中,生产指向要求尽可能降低信息成本, 实现信息空间位移的方法是通信,二是客运。 2、运输质量比较:指标可归纳为安全性、速达性、准确性、 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 3、各运输方式适应运距分析 4、其他方面的分析 二、预测方法
社会经济预测的构成要素及程序
1、社会经济预测的要素构成: 预测者、 预测对象、 信息、预测理论、方法和手段、 预测结果等 • 社会经济预测有四种类型的技术: 与输入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预测对象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输出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与整个预测系统有关的社会经济预测技术
社会经济预测的基本程序
2、区位条件 • 自然地理区位条件,指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在国内和国际 的地理位置条件。 • 政策区位条件,指国家政策对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发展的倾 斜程度。 • 交通区位条件,决定了影响区域产品的运距和运费等方面 的条件,它是始终决定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 • 市场区位条件,市场的范围、大小、划分、分布通称为市 场区位。 • 投资区位条件,主要是指运输项目影响区域对外部资金的 吸引位势的大小,主要有该区域的科技水平、人口素质和 劳动力数量及其资源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等决定。
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预测
1、旅客运输发展预测 (1)1949-2001年道路旅客运输发展情况 (2)影响客运量的主要因素 • 客运量就是旅客运输量。人们出行的目的一般可分为:出 差、探亲访友、旅行、购物、求学、医疗等。 影响客运量的主要因素有: • 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情况(主要指年龄构成与职业构成); • 地区政治、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 •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民收入水平; • 名胜古迹、风景区及疗养的资源分布 • 城镇工业布局及卫星城的分布; • 其他因素,如交通运输网分布与密度,文化教育发达程度, 政府的方针、政策等。 (3)客运量预测方法 • 一般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预测 法方法中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回归预测分析法等, 同时增长率法、乘车系数法、弹性系数法等也是常采用的 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预测是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制定的宏观或微观经 济政策指导下,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出发点,以调查 研究和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科学的定性分析判断和严谨的定 量计算为手段,对预测对象有关的经济活动发展演变规律进 行揭示,从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演变过程预先作出科学 的推测。 • 交通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与其他的子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中,与交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经济指标有: •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国民 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指标;与交 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社会指标有:人口发展水平(人 口总量、构成及其流动性)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方法
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 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 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它是用客货运 量、客货运周转量来表示的。对其进行 预测时,通常采用专家法和模型法 2、在综合交通需求预测中还可以采用以下几 种方法 • 增长率法 • 乘车系数法 • 产值系数法 • 弹性系数法 • 灰色预测模型
2、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类
长期经济预测,预测年限一般在15年以上; 中期经济预测,5-15年 短期经济预测,5年以下
3、按预测的时态不同分类
静态经济预测,是指不包含时间变动因素,对同一时期经
济因果关系预测 动态经济预测,是指包含时间变动因素,根据经济现象发 展的历史和现状,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
4、几种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 • 德尔菲法 • 主观概率法 • 时间序分析预测列法 • 回归分析预测法 • 投入产出预测法
•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是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交通调查等工作的研究范围和立足点。 习惯上将调查范围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 区域经济是与部门经济相对应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指经济区域范 围内的经济特征,包括研究区域的经济总量水平、区域经济结构、比例、 平衡发展等。区域经济预测,是对区域现状社会经济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的。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如下: 1、 资源条件: (1)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 矿产资源、 • 水产资源、 • 旅游资源、 • (2)社会资源 • 区域的科技水平、 • 区域的社会历史传统
货物运输发展预测
• 1、1949-2001年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情况 • 2、影响货物运输量的主要因素: • 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 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 • 能源及火力电站建设布局; • 冶金工业发展规模、速度和布局; • 基本建设投资、房建工程数量; • 3、货运量预测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 综合运输需求预测 • 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中德交通需求预测习惯上分为四个阶 段进行:交通生产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分担 预测、交通分配预测
1、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 • 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是直接建立在区域经济与土地利用分 析预测基础上的,其预测的理论框架如图所示(见书) • 理论框架可以分为总运量预测和客货流预测两大部分 2、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 • 系统分析原则 • 政策协调原则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弹性原则 • 历史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