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王国维关于趣味与嗜好的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窦颖梅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美与时代(下半月) BEAUTY & TIMES 2005,(4) 0次
参考文献(1条) 1.于民.孙通海 中国古典美学举要 200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ysd-x200504006.aspx
二、王国维论“嗜好”及其表现 王国维和梁启超一样强调审美活动对 人类生存的提升意义。他认为,人生充满 着各种功利性欲念,可以说,人生的本质 就是“欲”,甚至人的终生都为“欲”所困 扰。而为了摆脱生活之欲带来的困扰,最 佳途径就是借助于审美和艺术。只有通过 审美和艺术,“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 人才能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如他在《叔本 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所说:“此利害 之念,竞无时或息欤?吾人于此桎梏之世 界中,竞不获一时救济欤?日:有。唯美 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 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何贝lj?美 之对象,非特别之物,而此物之种类之形 式;又观之之我,非特别之我,箍纯粹无 欲之我也。”⑤他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 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日: 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 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 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 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 ⑥ 由此出发,王国维对人的“嗜好”进 行了专门研究。王国维所说的“嗜好”,与 梁启超所说的“趣味”在学理上是相通的, 而且含义也很接近。王国维认为,既然生 活中充满着痛苦,那么人心的痛苦就应当 得以排遣和慰藉,而其基本途径就是“嗜 好”。“虽嗜好之高尚卑劣万有不齐,然其 所以慰空虚之苦痛,而与人心以活动者, 其揆一也。”又说:“故嗜好之为物,虽非 表直接之势力,亦必为势力之小影,或足 以遂其势力之欲者,始足以动人心而医其 空虚的苦痛。”他还把人的嗜好分为三种 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烟酒。他说:“嗜好中
万方数据
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换 句话说,是把那渐渐坏掉了的爱美胃口, 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收趣味的营养,以 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③他提醒人 们要重视“美术这样东西”在人类文化体 系中的重要位置。美术以外,他更重视文 学,因为“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无 论何时,总要积极提倡的”。④梁启超这种 观点透出一种审美救国主义的人生态度, 这在当时的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无疑具有积 极的意义。
若到把趣味丧失掉的时候,老实说,便是 趣味。”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引导
生活得不耐烦,JgA_虽然勉强留在世间, 人们的趣味一事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人
也不过行尸走肉,倘若全个社会如此,那 在幼年期和青年期的时候,趣味是最浓
社会便是痨病的社会,早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医生宣告死 的,成天乱碰乱进,对什么都感到新鲜,若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趣味”虽然重
要,但并非任何趣味都是可取的。所以,梁
启超根据趣味的性质将其分为“高等趣
味”和“下等趣味”两种。他指出,趣味
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有的人好
嫖好赌,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
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不是好的。但
他又反对拿严酷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趣味。
那么,到底如何来判定趣味的好坏高下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活
其次,趣味的好坏及其标准。
动的源泉。但趣味本身并非无源之水,任
畸形,但正是这种畸形、扭曲和变态,感 染了千百万人。这是精神病患者所做不到 的,也是八大山人同精神病世界的主要区 别。他的艺术世界的终点,才是精神病世 界的起点。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颠狂者都会 创作出伟大的、独具特色的作品的,艺术 家处于颠狂状态下进行创作,在他们无意 识的行为当中,始终贯穿着意识的影响及 约束力;也不是艺术家必须变态才能画出 好画,头脑清醒、人格健全照样成就卓越
梁启超和王国维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 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虽然都没有专 门的美学著作,但却都有许多与美学密切 相关的思想观点。这其中,除了大量专门 研究艺术的专著(如梁启超的((美术与生 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 论》等)之外,也有一些与美学的根本问 题有关的,譬如关于审美趣味问题等。 一、梁启超论趣味的意义、标准和源泉
二是“心态之抽出与印契”。这一条包 括“遇着快乐的事,把快乐状态归拢一想, 越想便越有味,或别人替我指点出来,我 的快乐程度也增加;凡遇着苦痛的事,把 苦痛倾筐倒箧吐露出来,或别人能够看出 我苦痛替我说出,我的苦痛程度反会减
少。…‘看出说出别人的快乐,也增加我的
快乐;替别人看出说出苦痛,也减少我的 苦痛”。这实际上是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通过审美化交际达到对生活趣味的 体验。
万方数据
田BEAUTY&TIMES
的艺术家。但我们却不能否定颠狂与变态 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注释: ①吕俊华.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北 京:三联出版社,1987:103页 ②阿那尔德·豪瑟.无意识、意识、梦. 伦敦:1959 ③蔡邕.笔论.见程翔章、曹海东.书 画同源.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17页 ④参考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北
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 他就根本不能做趣味的主体。因为认这类
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 事当趣味的人,常常遇着败兴,而且结果
拿趣味做根柢。”因为“趣味是活动的源 必至于俗语说的‘设兴一齐来’而后已。所
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人类l:J,我,lfl讲趣味主义的人,绝不承认此等为
实习编辑:魏华莹
何趣味都是有其源泉的。梁启超把“趣味 之源泉”分为三种:
一是“对境之赏会与复现”。即人们在 工作忙碌之余,“要之总有机会和自然之 美相接触,所谓水流花放,云卷月明,美 景良辰,赏心乐事。只要你在一刹那间领 略出来,可以把一天的疲劳忽然恢复,把 多少时的烦恼丢在九霄云外。”他还特别 指出,人类要想在这种尘劳世界中生活得 有滋有味,这便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注释: ①②④④⑤⑥予民、孙逶海.中困古 典美学举要.fM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27-1028,1018,1013,1015,1057— 1058页
作者单位:窦颖梅。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实习编辑;关咏梅
美与时代2005.4下圈
梁启超、王国维关于趣味与嗜好的思想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三是“他界之冥构与蓦进”。人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那么, 当一个人对现实不满的时候,应该保持怎 样一种处世态度呢?“肉体上的生活,虽 然被现实的环境捆死了;精神上的生活, 却常常对于环境宣告独立。或想到将来希 望如何如何,或想到别个世界,例如文学 家的桃源、哲学家的乌托邦、宗教家的天 堂净土如何如何。忽然间超越现实界,闯 入理想界去,便是那人的自由天地。”他认 为这是人们追求趣味的又一条路径。
刑。”由此,他便进一步得出结论:“趣味 不引他们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
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 入下等趣味不可。他之所以大力宣扬q隋
无意义。”①作为我国近代革新派人物的 感教育”,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代表,梁启超的观点显然是针对我国传统
第三,趣味的三种源泉。
礼教文化无视人的趣味性情而言的。
人们可以追求和享用的趣味虽然有以 上三种路径,但由于“各人感觉机关用得 熟与不熟,以及外界帮助引起的机会有无 多少”这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使 “趣味享受之程度,生出无量差别”。例如 “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 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 则趣味弱。”梁启超还认为,专门从事诱发 以刺激各人器官不使其迟钝的利器有三 种,即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是美术。譬 如关于美术,他指出:“审美本能,是我们 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 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 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 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
呢?他以((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故事说明
这一点,即《世说新语》载:“祖约性好钱,
阮孚性好屐,世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
正料量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
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诣孚,正
见自蜡屐,因叹日:‘未知一生当着几绸
屐。’意甚闲畅。于是优劣始分。”他认为,
怕很多人都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由 此出发,他强调“趣味”的巨大作用,认
之烟酒二者,其令人心休息之方面多,而 活动之方面少。”这是一种偏重于休息和 生理放松的普通之嗜好。第二种类型如 “宫室车马衣服之嗜好”等,是“适用”与 “妆饰”,亦即功用和装饰的统一,“其适用 之部分属于生活之欲,而其装饰之部分则 属于势力之欲。”例如“驰骋田猎跳舞之嗜 好,亦此势力之欲之所发表也”。第三种类 型是文学美术,他认为这是最高尚的嗜 好。他在((人间嗜好之研究》中说:“若夫 最高尚之嗜好如文学美术,亦不外势力之 欲之发表。希尔列尔既谓儿童之游戏存于 用剩余之势力矣,文学美术亦不过成人之 精神的游戏,故其渊源之存于剩余之势 力,无可疑也。且吾人内界之思想感情,平 时不能语诸人或不能以庄语表之者,于文 学中以无人与我一定之关系故,故得倾倒 而出之。易言以明之,吾人之势力所不能 于实际表出者,得以游戏表出之是也。若 夫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感情为其 一己之感情,彼其势为充实不可以已,遂 不以发表自己之感情为满足,更进而欲发 表人类全体之感情。彼之著作实为人类全 体之喉舌,而读者于此得闻其悲欢啼笑之 声,遂觉自己之势力亦为之发扬而不能自 已。故自文学言之,创作与赏鉴之二方面, 亦皆以此势力之欲为之根柢也。文学既 然,他美术何独不然!”⑦我们明显可以 看出,“最高尚的嗜好”乃是对各类艺术的 创作与赏鉴。艺术的创作与赏鉴和一般的 嗜好虽同为“势力之欲之发表”,但对艺术 的观照它却有超功利的色彩。正是在这一 点上,它跨越了“生活之欲”,带有居尘出 尘的意味。在这里,王困维显然是将西方 现代美学的超功利思想和中国美学追求超 然境界的态度结合起来,用以说明新形势 下中国民众的人生态度。
这段话,就完全可以作为衡量趣味的标 准。
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审美能力是任何
由此出发,梁启超认为:“凡一种趣味
一个正常人都应普遍具有的能力。他甚至 事项,倘或是要瞒人的,或是拿别人的苦
很极端地称自己“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 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相间相
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 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严格说起来,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85页 ⑤柏拉图对话录.文艺对话录.伊文
篇.转引自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75页
⑥转引自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43页
作者单位:冯保荣,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冯兴玉,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 命”的倡导者。他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见解, 主要表现在对与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生活 趣味的论述中。这些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首先,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梁启超认为,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 或缺的因素。他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中指出,“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 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的要素;倘若从生 活的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
窦颖梅 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美与时代(下半月) BEAUTY & TIMES 2005,(4) 0次
参考文献(1条) 1.于民.孙通海 中国古典美学举要 200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ysd-x200504006.aspx
二、王国维论“嗜好”及其表现 王国维和梁启超一样强调审美活动对 人类生存的提升意义。他认为,人生充满 着各种功利性欲念,可以说,人生的本质 就是“欲”,甚至人的终生都为“欲”所困 扰。而为了摆脱生活之欲带来的困扰,最 佳途径就是借助于审美和艺术。只有通过 审美和艺术,“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 人才能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如他在《叔本 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所说:“此利害 之念,竞无时或息欤?吾人于此桎梏之世 界中,竞不获一时救济欤?日:有。唯美 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 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何贝lj?美 之对象,非特别之物,而此物之种类之形 式;又观之之我,非特别之我,箍纯粹无 欲之我也。”⑤他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 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日: 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 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 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 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 ⑥ 由此出发,王国维对人的“嗜好”进 行了专门研究。王国维所说的“嗜好”,与 梁启超所说的“趣味”在学理上是相通的, 而且含义也很接近。王国维认为,既然生 活中充满着痛苦,那么人心的痛苦就应当 得以排遣和慰藉,而其基本途径就是“嗜 好”。“虽嗜好之高尚卑劣万有不齐,然其 所以慰空虚之苦痛,而与人心以活动者, 其揆一也。”又说:“故嗜好之为物,虽非 表直接之势力,亦必为势力之小影,或足 以遂其势力之欲者,始足以动人心而医其 空虚的苦痛。”他还把人的嗜好分为三种 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烟酒。他说:“嗜好中
万方数据
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换 句话说,是把那渐渐坏掉了的爱美胃口, 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收趣味的营养,以 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③他提醒人 们要重视“美术这样东西”在人类文化体 系中的重要位置。美术以外,他更重视文 学,因为“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无 论何时,总要积极提倡的”。④梁启超这种 观点透出一种审美救国主义的人生态度, 这在当时的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无疑具有积 极的意义。
若到把趣味丧失掉的时候,老实说,便是 趣味。”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引导
生活得不耐烦,JgA_虽然勉强留在世间, 人们的趣味一事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人
也不过行尸走肉,倘若全个社会如此,那 在幼年期和青年期的时候,趣味是最浓
社会便是痨病的社会,早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医生宣告死 的,成天乱碰乱进,对什么都感到新鲜,若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趣味”虽然重
要,但并非任何趣味都是可取的。所以,梁
启超根据趣味的性质将其分为“高等趣
味”和“下等趣味”两种。他指出,趣味
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有的人好
嫖好赌,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
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不是好的。但
他又反对拿严酷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趣味。
那么,到底如何来判定趣味的好坏高下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活
其次,趣味的好坏及其标准。
动的源泉。但趣味本身并非无源之水,任
畸形,但正是这种畸形、扭曲和变态,感 染了千百万人。这是精神病患者所做不到 的,也是八大山人同精神病世界的主要区 别。他的艺术世界的终点,才是精神病世 界的起点。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颠狂者都会 创作出伟大的、独具特色的作品的,艺术 家处于颠狂状态下进行创作,在他们无意 识的行为当中,始终贯穿着意识的影响及 约束力;也不是艺术家必须变态才能画出 好画,头脑清醒、人格健全照样成就卓越
梁启超和王国维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 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虽然都没有专 门的美学著作,但却都有许多与美学密切 相关的思想观点。这其中,除了大量专门 研究艺术的专著(如梁启超的((美术与生 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 论》等)之外,也有一些与美学的根本问 题有关的,譬如关于审美趣味问题等。 一、梁启超论趣味的意义、标准和源泉
二是“心态之抽出与印契”。这一条包 括“遇着快乐的事,把快乐状态归拢一想, 越想便越有味,或别人替我指点出来,我 的快乐程度也增加;凡遇着苦痛的事,把 苦痛倾筐倒箧吐露出来,或别人能够看出 我苦痛替我说出,我的苦痛程度反会减
少。…‘看出说出别人的快乐,也增加我的
快乐;替别人看出说出苦痛,也减少我的 苦痛”。这实际上是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通过审美化交际达到对生活趣味的 体验。
万方数据
田BEAUTY&TIMES
的艺术家。但我们却不能否定颠狂与变态 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注释: ①吕俊华.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北 京:三联出版社,1987:103页 ②阿那尔德·豪瑟.无意识、意识、梦. 伦敦:1959 ③蔡邕.笔论.见程翔章、曹海东.书 画同源.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17页 ④参考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北
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 他就根本不能做趣味的主体。因为认这类
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 事当趣味的人,常常遇着败兴,而且结果
拿趣味做根柢。”因为“趣味是活动的源 必至于俗语说的‘设兴一齐来’而后已。所
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人类l:J,我,lfl讲趣味主义的人,绝不承认此等为
实习编辑:魏华莹
何趣味都是有其源泉的。梁启超把“趣味 之源泉”分为三种:
一是“对境之赏会与复现”。即人们在 工作忙碌之余,“要之总有机会和自然之 美相接触,所谓水流花放,云卷月明,美 景良辰,赏心乐事。只要你在一刹那间领 略出来,可以把一天的疲劳忽然恢复,把 多少时的烦恼丢在九霄云外。”他还特别 指出,人类要想在这种尘劳世界中生活得 有滋有味,这便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注释: ①②④④⑤⑥予民、孙逶海.中困古 典美学举要.fM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27-1028,1018,1013,1015,1057— 1058页
作者单位:窦颖梅。河南省电化教育馆。
实习编辑;关咏梅
美与时代2005.4下圈
梁启超、王国维关于趣味与嗜好的思想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三是“他界之冥构与蓦进”。人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那么, 当一个人对现实不满的时候,应该保持怎 样一种处世态度呢?“肉体上的生活,虽 然被现实的环境捆死了;精神上的生活, 却常常对于环境宣告独立。或想到将来希 望如何如何,或想到别个世界,例如文学 家的桃源、哲学家的乌托邦、宗教家的天 堂净土如何如何。忽然间超越现实界,闯 入理想界去,便是那人的自由天地。”他认 为这是人们追求趣味的又一条路径。
刑。”由此,他便进一步得出结论:“趣味 不引他们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
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 入下等趣味不可。他之所以大力宣扬q隋
无意义。”①作为我国近代革新派人物的 感教育”,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代表,梁启超的观点显然是针对我国传统
第三,趣味的三种源泉。
礼教文化无视人的趣味性情而言的。
人们可以追求和享用的趣味虽然有以 上三种路径,但由于“各人感觉机关用得 熟与不熟,以及外界帮助引起的机会有无 多少”这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使 “趣味享受之程度,生出无量差别”。例如 “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 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 则趣味弱。”梁启超还认为,专门从事诱发 以刺激各人器官不使其迟钝的利器有三 种,即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是美术。譬 如关于美术,他指出:“审美本能,是我们 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 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 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 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
呢?他以((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故事说明
这一点,即《世说新语》载:“祖约性好钱,
阮孚性好屐,世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
正料量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
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诣孚,正
见自蜡屐,因叹日:‘未知一生当着几绸
屐。’意甚闲畅。于是优劣始分。”他认为,
怕很多人都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由 此出发,他强调“趣味”的巨大作用,认
之烟酒二者,其令人心休息之方面多,而 活动之方面少。”这是一种偏重于休息和 生理放松的普通之嗜好。第二种类型如 “宫室车马衣服之嗜好”等,是“适用”与 “妆饰”,亦即功用和装饰的统一,“其适用 之部分属于生活之欲,而其装饰之部分则 属于势力之欲。”例如“驰骋田猎跳舞之嗜 好,亦此势力之欲之所发表也”。第三种类 型是文学美术,他认为这是最高尚的嗜 好。他在((人间嗜好之研究》中说:“若夫 最高尚之嗜好如文学美术,亦不外势力之 欲之发表。希尔列尔既谓儿童之游戏存于 用剩余之势力矣,文学美术亦不过成人之 精神的游戏,故其渊源之存于剩余之势 力,无可疑也。且吾人内界之思想感情,平 时不能语诸人或不能以庄语表之者,于文 学中以无人与我一定之关系故,故得倾倒 而出之。易言以明之,吾人之势力所不能 于实际表出者,得以游戏表出之是也。若 夫真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感情为其 一己之感情,彼其势为充实不可以已,遂 不以发表自己之感情为满足,更进而欲发 表人类全体之感情。彼之著作实为人类全 体之喉舌,而读者于此得闻其悲欢啼笑之 声,遂觉自己之势力亦为之发扬而不能自 已。故自文学言之,创作与赏鉴之二方面, 亦皆以此势力之欲为之根柢也。文学既 然,他美术何独不然!”⑦我们明显可以 看出,“最高尚的嗜好”乃是对各类艺术的 创作与赏鉴。艺术的创作与赏鉴和一般的 嗜好虽同为“势力之欲之发表”,但对艺术 的观照它却有超功利的色彩。正是在这一 点上,它跨越了“生活之欲”,带有居尘出 尘的意味。在这里,王困维显然是将西方 现代美学的超功利思想和中国美学追求超 然境界的态度结合起来,用以说明新形势 下中国民众的人生态度。
这段话,就完全可以作为衡量趣味的标 准。
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审美能力是任何
由此出发,梁启超认为:“凡一种趣味
一个正常人都应普遍具有的能力。他甚至 事项,倘或是要瞒人的,或是拿别人的苦
很极端地称自己“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 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相间相
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 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严格说起来,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85页 ⑤柏拉图对话录.文艺对话录.伊文
篇.转引自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75页
⑥转引自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43页
作者单位:冯保荣,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冯兴玉,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 命”的倡导者。他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见解, 主要表现在对与审美趣味密切相关的生活 趣味的论述中。这些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首先,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梁启超认为,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 或缺的因素。他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中指出,“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 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的要素;倘若从生 活的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