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常见的性格心理障碍主要有抑郁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脉独生子女性格心理障碍
独生子女常见的性格心理障碍主要有抑郁心理、孤僻心理、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冷漠心理等。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因而疏导的方法也各有讲究。
1、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凡事都无兴趣,难得开心一回。产生的原因是性格太内向,遇到烦心事不愿与人倾诉,只憋在心中自己承受。客观原因较复杂,或因与同学闹别扭,或因遭受老师、家长的挫伤,或是家庭有了难事。老师、家长应给予充分关心,与其谈心,查明客观原因,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孤僻心理表现为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极少与人交流,喜欢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厌烦别人打扰,常常独处。产生的原因既有性格方面的,也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老师、家长应注意经常找其谈心,引导他们与同学们多交流,安排与其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多接近,尽可能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能发挥其长处的活动,以求渐变。
3、执拗心理表现为凡事爱钻牛角尖,且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一条道跑到黑”碰壁也不回头。其原因是性格愚玩所至,每与人发生矛盾便成胶着状态,令人难以解决。老师及家长宜时过境迁后再做工作,向其指出这种“犟”劲有害于与人交往,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并激励其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知书达理,以求向豁达转变。
4、偏激心理表现为凡事爱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也要争上风。其原因是性格上争强好胜,而思维方法却是“一点论”。老师及家长要向其多讲解片面看问题的害处,与之讨
论“一分为二”的道理。
5、狂妄心理主要表现为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喜欢想入非非,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张狂暴戾,又存在不良思想。老师及家长要从尊重入手,抑其无理的一面,扬其敢做敢为的一面,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面无表情、难得一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与集体活动。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性格孤独,极少交往,阅历中见阴暗面太多,或曾上当受骗,身心受过较大的打击,从而消极对待一切。老师及家长要主动热情相待,真诚相处,引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此,不能操之过急,心中的坚冰须一点一滴地融化。安排有相同爱好的学生与之接近,增加交往,也是个突破口。
怎样才能让独生子女成为“小太阳”呢?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中,既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又要尊重孩子。父母作为一家之长,其权威似乎是天然的,其实不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家长完全没有权威,家长说的话子女当成耳旁风,甚至顶撞,故意唱反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无非是:(1)过于溺爱,只知对子女关怀、体贴,甚至唯命是从,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从来就没有树立权威。(2)家长本身形象不佳,难以在子女中树立权威。有的家长自甘沉沦,不思上进,整日只会打麻将、抽烟喝酒,甚至违法犯罪,那他哪会有什么权威?(3)家庭教育不一
致。较常见的有父母双方一人严厉,一人宽容,或父辈严厉,祖辈宽容,孩子总感到有人护着他而有恃无恐,这样的家长也难以在子女面前树立起权威。
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家长动辄喝斥、打骂,说一不二,使子女见了父母象老鼠见了猫。这种权威通常不会有好的效果。处在这样家庭的儿童,可能用同样蛮横的态度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或者忍气吞声,自卑自弃;或者阳奉阴违,说谎欺骗。无论如何,都难以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所以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权威,如何树立权威。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子女心目中逐渐形成权威,同时,还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不要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二)在教育内容上,要注意子女的全面发展。
首先,对独生子女要特别重视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树立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伟大志向。道德教育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极易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等不良品德,因此主要应是进行集体主义和助人为乐的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他们勇敢、坚强、沉着、冷静,胜不骄,败不馁。其次,对独生子女适时进行体美劳方面的教育。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从小就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十分有益的。体育教育要克服重营养、轻锻炼的倾向。在美育中则应引导孩子通过
领略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力,从而正确地感受美,理解美,乃至创造美。
(三)在教育中要注意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还需要其它多种心理因素的配合。主要有:
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家长对子女的兴趣和爱好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同时要及时加以引导,由短期兴趣变成长期、永久的兴趣,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
刻苦、专心、持久精神。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怕困难,不能浅尝辄止,三心二意。要教育子女在学习中有恒心,有毅力,刻苦专心,树立锲而不舍的精神。
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中国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会“唯一正确”的东西,掌握固定的答案。只用这种教育方法会压抑人的创造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孩子敢于质疑,限于向“权威”(包括父母、老师、书本)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因势利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对策
1. 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不把孩子摆在特殊的地位上,处处把他当中心人物,照顾重点,而应让他感到自己与别人一样,相互是平等的,在行为上要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敬长者,对人有礼貌,热爱劳动,不浪费饭菜,不要事事只顾自己等。
2. 选择小伙伴:小孩是喜欢模仿的,从模仿中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儿童心理就是在对周围人们的语言和行为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们。因为他们年龄特点相似,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极易互相影响,这种模仿作用是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3、端正父母的态度: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子女数目的多少本身并不会接地,明显地影响子女的行为问题,如有行为问题则多与父母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养育方式有关,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六个"不要"一个"一致":
在教养方式上不要"溺养娇惯";
在教育重点上不要"重才轻德";
在教育方法上不要"简单粗糙";
在能力培养上不要"包办封闭";
在相互沟通上不要"强加与人";
在成材希望上不要"拔苗助长";
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5. 培养独立性:不过分保护,否则会妨碍他们身心正常发展,变得好哭,胆怯,依赖心增强,放弃尝试。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做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培养其独立性。让孩子分担家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家长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破坏孩子学习的机会,干扰孩子创造性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