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玉器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介绍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史前时期。馆藏特色是上海地区出土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

第一个橱窗所展出的主要是崧泽文化玉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上海地区出土最早的一件玉器,是马家浜文化的玉玦,玉玦是史前人们用来作为装饰的耳饰。挂在颈上的玉璜,是崧泽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器物,其造型多样,有半环型、倒桥型、鱼鸟型。另一种器物叫做琀,古代先民相信灵魂不灭,人死以后要在口中放些东西,早期一般是放些食物,以后便放些金、银、玉等珍贵的东西,而这件玉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

良渚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是玉琮和玉璧,由于古代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古代先民在祭祀天神和地神时,一般需要2件器物。因为天是圆的,所以祭天要用玉璧。

“玉文化视频”2分钟-2分20。玉璧是古代玉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五千多年。在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传统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深远而厚重的积淀。这个民族的文明始终与古代玉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玉器文明是一段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它的源头甚至直达人类的史前时期。3分钟-3分30。从遥远的史前时期,一直到明清两代,古代先人曾经崇尚的文明,依然在后人的手中传承着。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美丽的容颜是花容玉貌、如花似玉。高贵的品德是冰清玉洁、文润如玉。连日常饮食中也频频冠以玉的字眼,美味佳肴称为玉食,美酒称为玉液,而直到今天,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身上佩带一件小玉饰。它寓意着吉祥和幸福的愿望。中华民族历来说的一句话,叫做执身如玉。拿着自己的身体,要当一块玉一样地对待。要成为一个人才,就要像一块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

第二个橱窗中所展出的是3件玉璧,当中有一件玉璧,上面刻有一个符号,一只小鸟站在祭坛上,鸟一般是良渚先民所崇奉的神鸟,它作为神的使者起沟通天和地的作用。祭地要用玉琮。在中心橱里有个玉琮,似圆筒型手镯,实际上,琮是由玉手镯演变过来的。玉琮一般分成多节,每一节上会刻有一个图像,大多是由2节组成一个复合的图像,上节多为神人的形象,而下节则是兽面的形象,我们称之为神人兽面纹。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个神人骑在神兽上升天入地,与天和地来沟通。这种玉琮是良渚文化所独特的一个玉器品种。良渚早期的玉琮一般比较矮小,到了晚期则比较高大。在中心橱的一个玉琮非常高大,这是良渚晚期的作品,这件玉琮一共有15节,在国内外其高度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它上端射口部位有个飞翔的鸟纹,在良渚玉琮里少见,显得非常珍贵。

良渚玉器代表了史前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在还没有金属工具的史前时代,古代人究竟是用什么工具,将玉材制作成器物的?有不少学者推测认为是用竹木、石等,和借助了解玉砂这种媒介,并利用了片切割和锯切割这种工艺来制作的。

中心橱里面的玉钺,也是良渚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件器物,造型规整,玉质莹润。在良渚文化中,钺是权力的象征,在边橱中有件玉权杖,权杖是当时的氏族首领握在手中,象征他有着生杀大权。在良渚文化中经常发现氏族显贵的墓葬里有这种象征权力的权杖,氏族首领当时往往集军、政、巫为一体。

下一个橱窗里摆放的是一些良渚文化的装饰品,其中有戴在头上的梳背,戴于颈部的项饰,戴在帽子上或装饰在身上的装饰品,还有系于腰间的带钩——古代最早的皮带扣。

在中心橱中有一件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主要出土了一些人物和动物的玉器,这些品种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石家河文化出土玉人一般是人首的形状,没有全身人像,而这件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它非常完整,玉质也晶莹剔透,制造工艺非常高超,在海内外目前仅此一件,非常珍贵。神人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双手放在胸前,一般认为这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后面一件中心橱中的玉人首,是比较常见的石家河文化表现巫师形象的玉器,但又与常见的玉人首有些不同,它的后颈部有一个飞翔的鸟纹,这在目前玉人首中非常少见,鸟纹被认为是古代氏族部落崇奉

的图腾神,而图腾神和巫师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更是具有一种巫术的性质。

这个橱窗中展示的石家河文化鹰攫人首佩,刻画了一个大鹰,背上一只小鹰,大鹰口琢一兽,足抓人首。根据学者研究,在史前社会有一种杀祭的风俗,在氏族兼并战争之中,往往是一个氏族将另一个氏族的俘虏首级砍下,用以祭祀自己的图腾神。这件鹰攫人首佩可能表现了这个古代的传统习俗。

而旁边2件玉器,有一件是齐家文化的四孔刀,另一件是龙山文化的玉璋。齐家文化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以大型的礼仪性器物为主,比如刀、璧、琮等等。多孔刀是当时齐家文化比较流行的器物,西北地区玉器大多素面无纹,与东面沿海一带的玉器完全不同。玉璋是龙山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器物,属于礼仪器。这种玉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璋之一。龙山文化的区域比较广,黄河中下游一带都有发现,但是每个地区发现的器物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

第一个橱窗中,圭和璋都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头部和柄部,圭一般是平首或是尖首,璋一般是弧首或是斜首。璋的柄部有齿牙,而圭没有。它们都是用来表现古代等级身份的,根据尺寸的不同来表明地位的不同。

“玉文化视频”:30分。《论语》记载了孔子手持玉圭的姿势。“执圭,鞠躬如也。”手拿着这块圭,姿态像鞠躬一样。“如不胜”,像拿不动它。“上如揖(音一),下如授。”两个上肢像作揖,两条腿像承受什么东西,肯定是半弯状的。这就是描述了孔老夫子拿起一件玉器的态度。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周代晚期的时候,开创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玉文化学说。他说:品质高洁的君子,应该像玉石一样,具备上天赋予他的11种品德。比如玉石的洁净、温润、坚硬。一位有修养的君子,要时刻比照学习玉器的这些品性。在儒(读第二声)家学说的影响下,玉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还成了君子人格化的代表。你说,这个五德是指人?还是指玉呢?已经说不清了。这个民族的一个特质的东西,就是人玉不分。正是在这种古代玉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君子佩玉之风大为盛行。上层贵族和士大夫纷纷佩戴各种形状的玉佩。他们在美玉的映衬下,享受着作为君子的荣耀。当后人反思,古代玉文化对后人的影响时。他们会发现,在古代玉器众多的内涵中,关于君子佩玉的思想,无疑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从周代开始,直至明清时期,甚至直到今天,人们在身上佩挂玉器的风尚一直兴盛不衰。追述它的原委,其实正是儒家学说对君子佩玉的推崇所带来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产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芬兰,新西兰等。如果没有儒家赋予玉许多美德,在中国,也可能会像其他民族一样,就是把玉作为装饰品。到了后来慢慢地有别的更好的装饰品以后就不用玉了。中国就是因为有儒家赋予许多美德,所以它的发展过程中间,除了装饰品以外,它还能够延续下来。

第二个橱窗主要是一些仿制青铜兵器的仪仗器,比如戈,在青铜兵器中戈是实用的,但用玉仿制后便成为一种仪仗器,主要在国家重要的典礼场合以增威严,而不作为实用。戚也是一种仪仗器,它和斧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两侧有齿牙,但功能是基本相同的,所谓“刑天舞干戚。”

这几个橱窗展示的都是一些三代的装饰品,以佩饰为主,在这些器物上都有穿孔。古代的佩玉是非常多的,种类也是比较纷繁的。古代佩玉和今人有所不同,今人佩玉主要在颈部带一块玉,腰里挂一块玉,但古人是将几块几十块玉串联挂于身上,我们现在叫组玉佩,古代叫杂佩,身份越高的人身上带的玉越多。

橱窗中展示了很多商周玉器动物,大多为佩玉,动物种类繁多,以龙和虎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鹿,狗,熊之类。商周的动物造型特征比较明显,多为片面雕,呈平面,圆雕较少,雕刻也不是很繁复,寥寥几刀,却善于抓住动物瞬间的动感,所以神态生动。商周动物中鸟的种类繁多,至少几十种,各种各样,有的比较写实,有的具夸张抽象的成分。商代雕刻技法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叫做双线阴刻。无论是人物、动物,大多用这种技法来表现,形成商代特征性的刀法。商代的鱼多呈半环型,好似鱼跳跃瞬间的动感,而有些鱼尾部做成刻刀的形状,这个也是商代所特有的。商代器物上多带有红色的朱砂,是当时埋葬时撒上去用以辟邪,保护尸体。

这个橱窗中有一件玉梳,古代平民只能用一些比较廉价的材料,比如竹、木,只有上层贵族才能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