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教育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刘文华(1969—),男,江西省赣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音乐理论与作曲;

王冬梅(1972—),女,江西省赣南教育学院副教授;谢莉,女江西省赣南教育学院讲师。

关于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探索

刘文华

王冬梅

(江西省赣南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是改革力度还很不够,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和指挥动作训练,却忽视了合唱训练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对于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

作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探索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旨在为广大学生创设有利条件,

提高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质量。[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164-02

合唱与指挥教学是音乐教育非常实用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十分重要。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合唱训练方法和指挥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合唱与指挥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弊端,致使相当数量的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完全掌握合唱的训练方法和指挥技巧,一些学生甚至差距很大,造成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立即完全适应用人单位对合唱与指挥人才的实际需要。作者根据多年合唱与指挥教学经验,

结合教学实际,现对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做一探索,

以期了解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现状,探索出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为广大学生创设有利条件,提高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通过学习达到能“唱”、能“指”、能“训”三个目标

要改变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把握好教育的正确方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教学内容要以教育目标为根据。以往的

“合唱与指挥”课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合唱中的演唱和指挥部分,学生毕业后只会演唱几首合唱作品的某一声部,会几首合唱作品的指挥动作,而对组织、训练合唱队普遍觉得困难。

那么,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究竟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合唱与指挥”课的学习达到能“唱”(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

能“指”(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巧)、能“训”(掌握训练合唱队的方法)三个目标。所以,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内容,必须围绕提高“唱”“指”“训”这三方面的能力来展开。高职学生专业底子薄,课时又不多,如何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唱”是学习合唱与指挥的基础,训练和指挥合唱必须有演唱合唱作品的经历。因此,

应该把“唱”安排在合唱与指挥课首位,

并且要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这里的“唱”不单单是指演唱合唱作品,其重要目的还在于曲目的积累。所以,在选材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从二部合唱开始,慢慢过渡到三部、四部合唱。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还要安排赏析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及优秀合唱队的表演等内容。

“指”要在“唱”的基础上进行,当学生有了演唱合唱的经历和积累了一定的合唱曲目后,

再来学习指挥,会顺利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指挥部分的教学,不要过分重视图式的教学,切忌把“指挥”课变成“体操”课,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挥的原理和乐谱的分析上,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乐谱的能力、艺术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选材上,要选择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练习,鼓励学生形成正确和富有个性的指挥风格。

4

61

如果说“唱”与“指”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基础,那么“训”无疑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关键。因为,在训练合唱队时,指挥能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合唱训练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轻视“合唱训练学”这方面的内容,而要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来抓。也就是说,在掌握了一定的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能技巧后,必须学习如何组织合唱队、如何划分声部、如何进行合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音准、吐字咬字、合唱音响平衡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二、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

在以往的“合唱与指挥”课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近几年,高职院校中流行的“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注:这里的“错过”意为“做错过”),正是说明了学习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清醒的、理性的认识。例如,在讲“合唱队的声部”时,教师在讲解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音域等知识的同时,就应该创设这样一个实践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当合唱的“指挥”(训练者),其余的就是合唱队(如果是学习童声合唱队的声部,可由女声来代替),“指挥”要对合唱队员作音域、音色、音准等一系列测试,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作出相应声部的判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要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多思考。最后,教师要有详细的点评。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以后组织合唱队遇到分声部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改变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

学习的测量和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核是评定“合唱与指挥”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应该加以重视。可是以往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合唱考试就是分小组演唱某合唱曲,指挥考试就是练好一两首合唱曲的指挥动作,考试时就跟着录音“比划”出来。由于考核时间安排在期末,学生最终看到的只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看不到老师对其的具体评价,这样的考核意义不大。要体现出考核真正的价值,必须关注如下问题:首先,考核内容与方式应以教学目标为根据,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单一地考“唱”与“指”,但到了学习的后期,就要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了。考核形式应多样化,笔试的、实际操作的、独立完成的、合作完成的,等等。另外,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考核其实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整体性评价。从教师方面看,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从学生方面看,可以通过考核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对“合唱与指挥”课的考核作了一次尝试性的改革,目的就是考察和提高学生在合唱指挥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内容是排练合唱,就是让学生体验合唱训练的全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曲到排练,全程由学生亲自参与。准备工作:选一首合唱曲,分析并设计排练计划,小组内人员根据各人的特长分工:负责发声练习的、负责声部训练的、负责伴奏的、负责合排的……其余学生充当合唱队员。考核时间:每组2课时。在展现整个合唱排练过程后,还安排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其他同学出点子,最后老师要总结性地评价。虽然这样占用的时间较多,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互相评价,会发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最后达到提高训练合唱实际能力的目的,这样比老师讲一百遍的效果都要好。

四、发展前景展望与设想

上文所述的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改革,仅仅是在教师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改革,如果要更进一步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就业性、职业性、应用性、市场性等特点,还需要学院其他部门和社会上有关部门的协助。笔者对“合唱与指挥”课的未来发展前景有以下的设想:

(一)走出封闭的课堂。可由学生会或团委牵头,在学院范围内或以系为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的合唱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音乐系学生负责排练。根据学生的特长分成若干个小组,有负责声部排练的,有负责伴奏的,有负责合排的,还可以参加唱的行列……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实践机会,又能丰富校园文化,可操作性也强,值得提倡。

(二)走出校门。与学校周边的中小学、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合作,帮助他们建立合唱队,安排学生定期给他们排练。这样,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合唱指挥实习基地,使学生更早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提高与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合唱事业的推广与及。

总之,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必须在改革的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创设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努力探索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能力强、创新素质的优秀合唱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安平:《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思考》,《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22期。

[2]刘娴丽:《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4期。

[3]宋会兰:《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琐议》,《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2期。

[4]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大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

(责任编辑:宋绪芬)

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