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特殊的语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特殊的语序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一般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的顺序,“定语”则用在名词之前。
例如:
《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上面这段短文,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除了“赵氏求救于齐”一句中的补语“于齐”要译成状语放在“求”字之前外(“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其他各句几乎都可以按原来的语序翻译。
但是,古汉语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语序,现介绍如下:
一、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就是指为了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用法,如“光荣啊,人民的军队!”“多美啊,祖国的山河!”但古汉语中谓语前置的现象更为常见。
古汉语中的谓语前置句,主要用于感叹句和疑问句,通常在谓语后面缀以语气词。
1 谓语前置的感叹句
例如: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吕氏春秋·去秋》:“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 谓语前置的疑问句
例如:
《论语·颜渊》:“何哉,尔所谓达者?”
《孟子·梁惠王上》:“何哉,君所谓踰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安在”即“在安”,意为“在哪里”) 等等。
二、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宾
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宾语无条件前置的情况较少。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有四种,下面分别加以 介绍。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1) 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基本情况
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胡”、“奚”、“曷”、“安”、“焉”、“恶”、“孰”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前置,要求很严,很少例外。例如:
《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欺”是动词,“谁”作宾语时前置,名词“天”作宾语时不前置)
《孟子·告子上》:“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敬”是动词,宾语“谁”前置,“兄”不前置)
范仲淹《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
贾谊《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胡”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缚者曷为者也?”
《韩非子·难一》:“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乎”是介词,作用同“于”)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是介词)
如果动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即助动词),那么疑问代词宾语要放到能愿动词前面。例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 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凝固结构
① 何如,如何。“何如”中的“如”是动词,“何”是前置宾语。但“何如”不是“像什么”的意思,而是“怎样”、“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意思,是个凝固结构。“何如”又说成“如何”。例如:
《论语·子路》:“乡人皆好之,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战国策·楚策》:“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左传·僖公四年》:“与不谷同好,如何?”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② 何若,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的含义,与“何如”相同。例如:
《老子》:“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③ 如……何,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是“如何”、“若何”、“奈何”的扩展,可将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插入其间,表示“对……怎么样”、“拿……怎么办”的意思。例如:
《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如之何?”(之,代“年饥、用不足”)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行)、王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你。奈若何,拿你怎么办)
④ 如之何,若之何。这两个凝固结构有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译作“怎么”;有时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蓺yì,种植)
⑤ 何……之……。这种格式是加强感叹的。“之”是指示代词。“何”后面一般是名词或动词,“之”后面是形容词或动词,译成“怎么这样……”、“怎么……这么……”。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史记·外戚世家》:“嚄!大姊,何藏之深也!”
⑥ 何其……。这种格式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也是感叹句式,译作“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例如:
《荀子·法行》:“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史记·孔子世家》:“汝来何其晚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其无大体也!”
2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在用了否定词“不”、“毋(无)”、“未”、“莫”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放到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