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及其论诗三十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好問及其《論詩三十首》

李建崑

壹‧元好問之生平行實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西元一一九○年),卒於元憲宗七年(西元一二五七年),是金朝詩文成就最高之作家,《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傳。據《金史‧元德明傳》,元好問出生於名門之家,先祖鮮卑族,系出拓跋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元。遠祖元結(字次山),為唐代開元﹑天寶間著名之文人。祖父元滋善曾任金朝銅山令,父元德明隱居不仕,以詩文知名於世,著有《東岩集》。元好問出生七月即過繼叔父元格為子,元格為地方官,自元好問四歲起,就給與完備的教育,據說元好問七歲能詩,十一歲元格移官冀州,延聘學士路鐸教他為文,十四歲又隨繼父移官陵川,受業於當時大學者郝天挺 (字晉卿,元代知名學者郝經之祖父) 更奠定了堅實之學術基礎。

元好問二十歲時學問已有小成,卻不急於科舉功名。二十一歲時叔父病逝隴城任所,他才結束遊走各地之生活,扶柩返回忻州原籍。二十五歲那年,蒙古兵南下,家鄉秀容受到兵火蹂躪,其兄慘遭殺害。他和家人只得遠離家鄉,避亂於河南。在此期間,寫下不少描述戰亂及抒發悲憤之詩作,引起禮部尚書﹑本身亦為著名詩人的趙秉文之青睞,推崇他的《琴臺》、《箕山》詩:「少陵以來無此作。」於是元好問之聲名大噪。

金宣宗興定五年(西元一二二一年),中進士,三年後在趙秉文﹑楊雲翼之力勸之下應選宏辭科,從此展開仕宦生涯。先後做過權國史院編修﹑鎮平(今河南鎮平)﹑內鄉(今河南內鄉)﹑南陽(今河南南陽)等地縣令。金哀宗開興元年(西元一二三二年)官至尚書省左都司事。是年蒙古兵攻陷汴京,哀宗出亡,元好問身陷危城,備嘗艱辛,次年自立為鄭王的崔立投降蒙古,天興三年(西元一二三四年)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元好問四十五歲。元好問自此不仕,返回故鄉秀容,發憤著述,傾全力於金朝史料之編纂。他鑑於金朝之史實不可湮滅,曾編著《壬辰雜編》,又鑑於中州詩人作品若不輯錄,將隨兵火而毀亡,於是發憤編成《中州集》

十卷,採錄二百四十九家詩人作品。此書不但被脫脫編寫《金史》所採用,後來清人郭元釪編《全金詩》也以此書為藍本。就連清人錢謙益《列朝詩集》,也是仿效《中州集》之體例編成。

他為了編著金朝國史,曾奔走河南河北各地,採集金朝君臣言行事蹟,完成稿本百餘萬言,後來《金史》雖未寫成,他收集之史料,卻成為元朝脫脫修《金史》最主要之根據。元好問在史學與文學之著作外,也樂於獎掖後進。元朝著名的文人郝經﹑王惲﹑許楫,都出自門下,劉因﹑吳澄,更是深受影響的私淑弟子。

貳‧元好問之創作成就

元好問以詩文崛起於金朝,在十三世紀初期成為北方文壇的代表人物。關於他的創作成就,《金史‧文藝傳》云:

為文有繩尺,備眾體。其詩奇崛而絕雕劌,巧縟而謝綺麗,五言高古沉

鬱,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歌謠慷慨,挾幽﹑并之氣。(註一) 元‧杜仁傑在中統本《文集‧後序》云:

之又新;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見其巧,不見其拙;但見其易,不見

其難。(註二)

就各體文章來說,他的碑銘文字,繩尺嚴密,雄奇自肆,錢基博在《韓愈志》之中,認為可以直追韓愈。元好問身遭亡國之恨,隱忍蘊蓄所發的文章,悲歌慷慨,有、《詩》人傷周,《騷》人哀郢」之遺意。他的敘記文字,簡約樸直,情致深厚,許多寶貴之文學批評觀點,都散見其間。

元好問的詩歌作品,數量甚多,約一千三百六十餘首,大概可分為兩個階段來考察。仕金時期為第一階段,此時的詩歌,崇尚風華,不脫才子習氣。金亡之後,為第二個階段,此時的詩風大變,悲壯蒼涼,有「亡國之音哀以思」之慨。元好問的詩歌取材,深受時事之影響,因此相當程度地反映了金元之際的史實。他的詩,和杜甫一般,可以從中考察政治和社會變動之風貌。像《岐陽三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雁門道中書所見》、《續小娘歌》,都是典型的例子。像「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雁到秋來卻南去,南人北渡幾時回。」之類的名句,都是只用白描的手法,就

把戰爭的慘烈「人民饑寒交迫的痛苦,描寫得怵目驚心。他的寫景詩﹑紀遊詩﹑抒情詩甚至應酬之作,都有情真語切的特色。此外,元好問還有一百八十餘首題畫詩,或直寫畫中景物﹑或記述畫題故事﹑或借景物抒境遇﹑或借題畫發時議﹑或兼論畫家畫技,都能作到「以詩意發揮畫意,以詩境開擴畫境」的最高境界。

如果分從各體詩歌來考察,他的五古作品「高古沉鬱」(《金史‧文藝傳》),「以五言雅為正」(註三)(郝經《遺山先生墓銘》),除了對杜詩和蘇詩下了極深功夫之外,,陶潛﹑柳宗元的五言古詩都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他的七古作品,「構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註四)(趙翼《甌北詩話》),至於長短句雜言,更是極盡夭矯變化之能事。至於他的五七言近體詩,更是人所共喻。其沉鬱悲涼,自成聲調的詩格,完全在七言律詩中表現無遺。清‧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就曾提及清乾嘉時期許多詩人都有元好問七律的風格,其中尤以鄭孝胥的成就最大。此外,他有八十幾首樂府詩,大都「不用古題,特出新意,以寫怨思。」(《遺山先生墓銘》)論才調﹑論筆力,幾乎可以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新題樂府相匹敵。

元好問詩文作品的整體成就,受到後人極高的評價。元‧郝經在《遺山先生墓銘》云:

當德陵之末,獨以詩鳴。上薄風雅,中規李杜,粹然一出於正,直配蘇

黃氏‧‧‧汴粱亡,故老皆盡,先生遂為一代宗匠,以文章伯獨步三十

年。(註五)

清‧施國祁《遺山詩集箋註‧例言》云:

遺山先生詩文大家,傑出金季,為一代後勁。上接杜韓,中揖歐蘇,下

開虞宋,其精光浩氣,有決不可磨滅者,是以歷朝傳刻不絕。(註六)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更以為:「金元遺山詩兼杜韓蘇黃之勝,儼有集大成之意。」(註七)當然,也有一些詩評家從另外的角度批評元好問,例如:清‧趙翼《甌北詩話》云:

元遺山才不甚大,書卷亦不甚多,較之蘇陸自有大小之別。然正惟才不

大,書不多,而專以精思銳筆洗鍊而出,故其廉悍沉摯處,較勝於蘇陸,蓋生長雲朔,其天稟本多豪健英傑之氣,又直金源亡國,以宗社邱墟之

感,發為慷慨悲歌,有不求而自工者,此固地為之也,時為之也。(註八)總而言之,當金朝詩壇仍無法擺脫誇多鬥靡﹑苦吟雕琢,及抄書用典之風氣,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