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要紧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势、人口等因素,分析阻碍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产生的要紧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出版社2021.84.生活体会,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季风水田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季风水田的区位条件及缘故,即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以及季风水田的生产特点、要紧农作物。
(2)读图探究法及社会调查法:指导学生读图或在学校邻近农村做调查,探究季风水田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农作物。
2.商品谷物农业:(1)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探究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形成缘故、生产特点及要紧农作物。
(2)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课堂评判建议1.用地势、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较同类农业地域类型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阻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文档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文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等基本知识,掌握各种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具体例子和产业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进行分析和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乡村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具体例子。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张世界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存在和分布特点。
2.知识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农作物种类等方面。
3.实例分析(30分钟)选择几个具体的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如温带农业、亚热带农业、热带农业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作物种类、产量、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差异。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域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特点,讨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归纳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进行比较和分析。
6.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检验他们对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课件:用于呈现知识点和实例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地图、图片、表格等教学工具: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考查学生对于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人地协调发展的策略。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农业地域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从农业地域类型的视角,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标注出我国及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要说明各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玉米种植等。
2.使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因素。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请大家举例说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它们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你们认为这些地域类型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分类及划分依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了解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农业生产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3.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4.掌握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农业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
(五)课后作业
1.列举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分析影响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
3.思考如何根据农业生产布局原则,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5.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使学生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水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4.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
(2)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特点、分布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通过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高中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2.通过学习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主要区位之间的关系。
3.理解季风水田区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的理念。
2.增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树立科学兴农的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教学难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和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地图复习旧课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一定认识,主要有那些啊?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师:好!还有上节课我们对农业地域类型也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巩固学生对上节课的认识,同时方便引入本节课引入新课以当地的太子米、东北米这两种农业生产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农业地域。
生活化的切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述新课转承:大家知道这些大米主要是在什么地方种出来的吗?还有与这相似的农业大家熟悉不?这些区域有什么特色没有?这节课我们就去探讨一下!师:讲解介绍我国水稻生产的一些景象1、稻米生产包括田间的稻谷生产和工厂的碾病、治虫、灌水排水、收割、脱粒、干燥、碾米等过程。
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双季稻生产,7月底8月初酷热难忍之时,要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种,而且大多靠人工进行,站在田里,头顶烈日,水里还有蚂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或稻子)一把汗”,辛苦难以言表。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力量。
3.把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通过比拟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把握辨别乳蓄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大家要注意自然规律,在爱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进展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培育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力量。
【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拟。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么一日三餐我们除了五谷杂粮和蔬菜,还会吃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吃肉,除了肉我们还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点牛奶。
大家身边应当有订牛奶的同学,那大家知道这牛奶从哪里来?我们吃的牛羊肉又从哪里来呢?好的,今日教师就为大家解释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
【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过渡】那么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首先我们以阿根廷为例,为大家介绍大牧场放牧业。
【播放幻灯片】出示面对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提问】师:大家把幻灯片上的图片和书本结合起来后,发觉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生:有牛肉和羊毛。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师
学校
授课班级
日期
章节名称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学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具体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生产特点。整节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介绍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首先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作物,然后呈现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形成条件的相关地图,接着归纳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为了表现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的发展变化,教材又通过展示两幅“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最后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同时了解我国在世界水稻种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听讲并带着问题课后思考。来自巩固知识。板书设计
亚洲
季风区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农作物
分布
单产高
商品率低
自然
一高
三低
一大小
机械化水平低
生产特点
形成条件
科技水平低
人文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
④培养学生辩证的地理思维意识;
⑤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完成课件上的“学以致用”部分的题目。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以及生产特点,并提出问题:下一节即将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有什么差异?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会判读相关专题地图;而且学生刚学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角度还比较熟悉,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此外,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多以米饭为主食,但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历,对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区位分布了解不足。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的定义和特点种植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植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章:水稻种植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稻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稻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三章:小麦种植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小麦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小麦种植的特点和技术小麦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小麦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四章:玉米种植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玉米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4.2 教学内容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区域玉米种植的特点和技术玉米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五章:蔬菜种植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5.2 教学内容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蔬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蔬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蔬菜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六章:水果种植业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6.2 教学内容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判断。
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实物模型。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好奇心。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并通过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或多个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
第二课时5. 讲解农业地域类型教师介绍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包括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玉米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
并通过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
6.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与区位因素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农业地域类型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
7.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9.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区位因素。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说明
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发展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我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和激励下,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兴趣。
然后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谈谈对农业的认识,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介绍我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包括南方稻作区、北方小麦区、西北农牧交错区和西南经济作物区等。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展示,以便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每个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3.讨论互动(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就农作物类型、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方式、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讨论。
4.总结归纳(15分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地域的农业特点,展示给全班同学。
同时,教师结合课堂上的讨论内容再次强调并巩固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理解。
5.课堂延伸活动(15分钟)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深入研究自己所属地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并撰写一个简短的调研报告。
学生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实地调查,探寻所在地农业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知识讲解、讨论互动、总结归纳和课堂延伸活动等环节,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充实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互动和学生的调研报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农业的实际认识。
高中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3篇
高中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3篇高中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3篇一课件简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 1.浓缩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一“小”:小农经营。
一“大”:水利工程量大。
一“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三“低”: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2.浓缩法记忆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一“多”:人均耕地多。
一“大”:生产规模大。
三“高”: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高中地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3篇二一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第一部分结合水稻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和地形分布图,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第二部分直接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再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用地位】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学生学完农业区位的基础上进行,是第一节课的延续,选择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为第三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影响水稻分布的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别,理解区位因素的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形成的区位,分析水稻种植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地和谐的观念理解科技对农业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分析和特点的总结二教法分析学生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业没有生活经验,不了解生产情况,而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进行。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2.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五)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法与学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与交流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组报告】第一组:水稻时事(视频)第二组:水稻科技——杂交水稻第三组:水稻的种类和习性第四组:水稻的分布(图片)教师活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汇报调查成果,以报告形式。
其中包含视频和图片。
设计意图:分组汇报,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讲授新课一、水稻的分布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教师活动:在前面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度】同学们,我们已经很容易就得出了水稻的分布位置,因为第四组给我们做了充分而详细的报告,那么我要问大家,为什么呢?二、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劳动力;历史;喜好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分组活动,总结,计分设计意图:分组计分活动,培养团队意识。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度】同学们,我们已经分析了水稻分布的区位条件,那么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呢?三、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回答,计分设计意图:学生抢答,培养团队意识。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2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产业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评价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课时:1课时学生:111 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知识,通过两个问题:1、用地理语言描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优势条件)2、举例说明以下因素为主导因素的农业生产: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常见农业的主导因素)迅速回顾知识,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二、明确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4.了解农业地域类型5.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并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6.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3、通过分析影响农业产业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4、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5、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6、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以及种植业的发展条件。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多样性,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种植业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3)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观察和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种植业发展条件及其影响因素;(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习的兴趣;(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关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1)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及特点。
2. 种植业的发展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水资源条件;(5)市场需求。
3. 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2)小麦种植业;(3)玉米种植业;(4)棉花种植业;(5)糖料种植业。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地图: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3. 图表:各类种植业产量统计表;4. 实例:我国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地域类型;(2)提问:你们对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了解?2. 讲解:(1)讲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种植业的发展条件;(3)介绍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查找我国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案例;(2)分享案例: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讨论种植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4. 练习:(1)让学生完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的观察和分析;(2)填写各类种植业产量统计表。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2)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爱农业、珍惜粮食。
高一下册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下册地理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 2节课目标:1. 了解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掌握不同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分布;3. 讨论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具准备:1. 地图或地理教科书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地域类型3. 白板、黑板及相关书写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种植业的注意和思考。
- 引领学生思考,如果把全球的农田就一点点呈现在黑板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域可能出现的种植业类型。
2. 教学(30分钟):- 讲解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包括单一种植业地区、多种植业地区和特色种植地区等。
- 结合地图或教科书,以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类型的分布。
- 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例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 梳理(10分钟):- 回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让学生列举已学地区的特点和分布。
- 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地域类型形成?是否存在着变化和发展?4. 启发(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例如土地利用问题、气候变化等。
- 分组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进行复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关的问题。
2. 探究(20分钟):- 请学生进行小组或小组讨论,在地图上或使用其他适当的方式,探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原因。
-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3. 总结(10分钟):- 小组或小组汇报,总结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必要的知识点。
4. 对照(5分钟):-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提醒,对比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标准答案,看是否有差距。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短文,包括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内容;2. 让学生选择一个已学地区,研究该地区的种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 种植业的生产特点3. 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4. 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5. 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植业的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
2. 教学难点:种植业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种植业的发展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种植业的直观认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种植业地域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种植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植业的地域差异。
2. 讲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如周期性、季节性等,让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性。
4. 讲解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5. 分析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如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种植业的发展状况。
6. 探讨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让学生了解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7.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种植业的认识。
9.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种植业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高中阶段学习的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
通过考察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教材分析: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石山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此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过程与方法
1.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
特点
2.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区
教学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
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种植业。
师:很好。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
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
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
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
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知识梳理】(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
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