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5.科研设计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出来。
为实验设计的第一原则。
二、对照
• (二)原则
根本原则是“齐同对比”原则。 除被试因素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种非被试 因素应尽量相同或接近,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 扰因素处于对等状态,从而减小由此引起的实验 误差,使实验效应能显示出来。
二、对照
• (三)形式
• 1.依时间划分
(1)同期平行对照:在同一时期内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 平行实验。 特点:可比性强。
(2)空白对照: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措施,只是干扰因
素与实验组相同。 特点:由于不施加任何处理措施,故主要用于了解疾病 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可主要用于动物实验。 不主张用于临床效应的研究。
wk.baidu.com
二、对照
• (三)形式
• 2.依对照物分 (3)实验对照:对照组除无拟研究的被试因素外,施加被 试因素的方式、途径、操作等均与实验组相同。相当于 假手术对照组、无药物的空白对照组。
例:某病主要受年龄、性别、病情的影响
层次
性别
年龄 病情 中 <55 较重

>55 中 较重 中 <55

>55 较重
较重 中
样本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分组A B C A B C B C A ……………………………………..
五、均 衡
四、重 复
重现性: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重复出相同的结果。
重复数:当受试对象足够多时,才可得到可靠的结果。
(一)重复数的必要性
1.使各组均数或差值逼真。
2.使实验误差确定合理,主要是使误差(标准误)减小。
3.使统计学推断正确。
4.排险偶然性,发现必然性。
四、重 复
(二)重复的方式
1.整个实验重复。
2.用多个受试对象进行重复。
R≤12)P365,第一行第一个
分组(按奇偶) B B A B A B A A B A A B (按N/2) B A A B A A A B A B B B
一、随机
(2)多组分配
每组分n=N/K,取R≤N(0不取),规定:
1-n为A,n+1-2n为B,2n+1-3n为C. 编号
计算法:
查表法:
四、重 复
• (4)计量资料随机区组设计实验样本量的估算 (n1=n2…..=n)
在α=0.05的条件下,样本量估算公式为:
n=2*(MSe/D2)*(Q+Zβ)2
n为每组样本估算量,MSe为误差的均方,D为组间的差异(最大均数 和最小均数之差),Zβ意义同前,一般取β=0.05,Q指两组均数之差在 P=0.05时应为标准误的倍数,查表5-7。
• (三)均衡性检查
在不是按先分层再随机原则分组的设计,可能 出现不平衡状态。 解决方法:应在实际样本数达预计样本数的8090%时,进行均衡性检查,计算不平衡指数,
根据不平衡指数,对余下样本进行调整分组。
原则:尽量使不平衡指数减小。
五、均 衡
例:某病受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的影响
性别 年龄 男 女 青年 中年 病情 病程 轻 中 重 ≦1Y >1Y
取)→ 计算R/K的余数,并进行初分→调整,尽量使每 组样本数相等。
一、随机
• 2.随机排列表法
适用于小样本,不适用于抽样研究。大样本(N>20)时 可分段进行。
(1)两组分配
步骤:
总样本为N
样本编号,查随机数字(取0时R<N,不取0时R≤N),分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不取0,8 6 5 12 1 4 3 9 2 11 7 10
(2)交叉对照:同一受试对象按先后接受对照物和被试因 素,或先接受被试因素再接受对照因素。 实际上为一种交叉配对对照。
二、对照
• (三)形式
• 3.以对照方式分 (3)相互对照:不设立单独的对照组,而是以不同的被试因 素作用于不同实验组的样本,在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 相互对照多作平行对照,被试因素同时施加。 (4)潜在对照:以史无前例作为对照。在接受某因素时,某 些不能自愈或进行性加重的疾病治愈或好转,由于前无先 例,故可以肯定该因素有效。
一、随机
• (二)方法 • 1. 随机数字表法
(1)两组样本分配
设总样本为N,n1=n2
A.先对样本进行编号
B.从随机数字表中查随机数R≤N的数字,先找出N/2的随机数字。(注 意:重复的不取)
C.规定先取的N/2随机数字对应编号的样本分在第一组,其余样本分
在另一组。 优点:样本分配后,必定n1=n2,不需调整。适用于对小样本的分配。
一、随机
随机是按照概率论的原则,使每个受试对象均
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到样本中或有均等的机会
被分配到不同的组别。
抽样随机化,分组随机化,实验顺序随机化
一、随机
• (一)目的
1.保证组间的均衡性和齐同性,以减小抽样误差。 即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未知因素能机会均等地 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从而保证组间的齐 同可比性。 2.保证实验资料的可统计性。 随机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
四、重 复
• (四) 样本数的估计 • 1.基本估计法 • 2.计算法和查表法:确定实验样本的主要 方法。
四、重 复
• (1)两样本率比较各组样本数的估算
n=(p1*q1+p2*q2)(Zα +Zβ )2/(p1-p2)2 p1=30%,p2=50%,q1=70%,q2=50%
本例为双向实验,查表得Zα =1.96
同一层次内,非被试因素的变异范围较小(差异小), 不同层次之间的变异较大—使各组具有整齐可比性 例:某病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如完全按随机方法分组,
则各组可能年龄和性别差别较大,从而干扰研究结果。
正确的是:先分层,再随机。 性别层次 男 女 <55Y >55Y <55Y >55Y 1 4 3 2 6 7 5 8 A B B A A B A B
3.同一个受试对象的重复观察与测量。
四、重 复
(三)样本数的影响因素
1.组间差异越大,所需样本越少。
2.标准差越大(误差越大),所需样本越多。
3.效应指标的性质:计数资料样本大于计量资料。
4.显著性水平:样本数与显著性水平成反比。
但过大地增大样本数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论。 5.实验结果的可能性:双向实验样本数>单向实验。 6.设计的类型:设计效率高的方法所需样本少。
五、均 衡
随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和资料的可统 计性。 但完全按随机分配样本则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使干扰 因素影响研究结果,从而影响组间的齐同可比性。
均衡的目的就是使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种干扰因素相近,
增强组间的均衡性,使之具有可比性。 方法: 先分层再随机
五、均 衡
• (一)分层---要求
五、均 衡
• (二)分层的依据
以对效应产生影响的重要的非被试因素作为分 层的依据。 常为年龄、病情、体重、病程、并发症等。 将这些干扰因素作为分层的依据,将干扰因素 相近的样本划分为一个区段(区组),在区段 内将这些样本分到不同的组。使区组内各样本 之间的差异小,区组间样本之间的差异大。
五、均 衡
1-β=90%, β=1-90%=0.1 为双侧实验
查表Zα =1.96 Zβ =1.28
n=(0.3*0.7+0.5*0.5)*(1.96+1.28)2/(0.3-0.5)2=121
查表法:
四、重 复
(2)计量资料配对设计样本数的估算
计算法:n=(s/D)2(Zα +Zβ )2
查表法:
(3)计量资料成组比较样本数的估算
三、盲法
• (二)分类
• 1.双盲设计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双方事先都不知道何组接受被试因素或
对照因素,只有第三者知道。第三者在整个研究计划中起
监督和保密作用。 意义:消除了双方心理因素对效应的影响,结论的可信性 大。 应用:慢性非危重病证的研究。双盲双模拟实验室研究。
三、盲法
• (二)分类
• 2.单盲设计 受试者不知道处理方式(是盲的),而观察者知道处理方 式(不是盲的)。 意义:消除了受试者心理因素对效应的影响,便不能消险 观察者的影响,故其结论的可信性小于双盲研究。 应用:适用于急性病或危重病的临床研究。
一个起) 分组 A AB AB C C CB B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5行第 1 2 7 4 5 12 10 9 8 6 3 11
二、对照
• (一)目的
通过对照排除非被试因素的干扰,鉴别
被试因素和非被试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
小实验误差,从而使被试因素的效应能显
(4)标准对照
阳性对照:以一种公认的被试因素作为对照。
阴性对照:以无某种效应的因素处理对照组。
参考值对照:通过建立正常参考值,以参考值作为对照。
二、对照
• (三)形式
• 3.以对照方式分 (1)配对对照
A.自身配对对照:同一个体在处理因素作用前后比较前后效应 的差异。 B.异体配对对照:将条件相似的两个个体配对,其中一个样本用 拟研究的被试因素,另一样本用对照的处理因素。
第五章 科研设计的原则 五原则
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均衡
基本原理
科研设计的目的就是在被试因素作用于受试 对象后,能产生效应,根据效应的性质和大 小来判断被试因素的作用。 但机体出现的效应(反应)不单是取决于被 试因素,还受其它一些影响因素的干扰,如 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生活状况等。这些 因素就是干扰因素(非被试因素)。
• 例:抗高血压实验 T为被试因素,效应为Et;C为干扰因素,效应为Ec。二者作用的总效应 是E。 则:T+C E=Et+ Ec 实验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固定C,使C的效应可以抵消,T的效应能单 独显示出来。 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对照的方法,“你有我也有”,以相互抵消C。 ① A: T+C E= Et+ Ec B: C E= Ec A-B:T+C-C Et+ Ec- Ec T Et ② A: T1+C Et1+ Ec B: T2+C Et2+ Ec A-B: T1+C-(T2+C) Et1+ Ec- (Et2+ Ec) T1-T2 Et1- Et2 (2)尽量控制C,使对照的各组具有齐同可比性,这样抵消才有效。
(2)历史对照(回顾性对照):以过去的资料(本人的或
他人的)与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特点: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及医疗条件等现在和历史不一 致,故其可比性差,属不完善对照。不主张使用。
二、对照
• (三)形式
• 2.依对照物分 (1)安慰剂对照:指外形 、颜色、大小均与试验药物相近, 但不含任何有效成份的制剂。减少心理因素引起的偏倚。 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
四、重 复
例:拟比较四种不同的药物降低血清谷草转氨 酶的作用,根据预试,误差的均方(MSe) 为30U/dl,组间差值(D)达8U/dl,现取α =0.05,β =0.05,求每组需要的样本数?
查表Q=3.8, Zβ=1.65,
n=2*(30/82)*(3.8+1.65)2=28
四、重 复
(四)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数大小的确定 在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 接近或相等,这有利于显著性检验。
A 4 5 B 5 3 C 4 4
差值 1 2
不平衡指数=15
6 4 3
主要用于不能自愈、或可快速致命的疾病的研究。
二、对照
• (四)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齐同可比性。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各项条件(非被试因素)应具有整齐可比性。 2.根据研究目的,正确选择对照,并力求完善。
三、盲法
(一)定义
在进行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要受观察者和观察者 心理因素的影响;此外,实验指标的结果判断也 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为得到被试因素不受干扰的自然结果,应当使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事先不知道被观察者接受何种 处理,这就是盲法。
三、盲法
• (二)分类
• 3.非盲设计 在某些无法做到盲法的研究中,此时不能消除观察者和被 观察者心理因素对效应的影响。
缺点:因无法做到盲法,故偏差大,可信性小。
注意:尽量以客观指标和治愈率进行比较,以消除主观因
素对效应的影响。
不能单纯以自觉症状或体征的改善来进行比较,否则难以 避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随机
(2)多组分配(K≥3)
①依随机数R/N的余数进行分组 每组样本数为N/K=n,R/N的余数分组为: 1—n:A; n+1-2 n:B; 2 n+1-3 n:C 缺点:不直观,实用性不强。 ②依R/K的余数分组,余数为几则分到相应的组。
步骤:样本编号→取随机数字(注意:取R时重复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