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然药物的综合解析——青蒿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涉足青蒿产业的三大集团公司:
发现青蒿素具有抗癌作用的美国华盛顿大学正式与重庆 华立控股公司和华立制药签约,研发新的青蒿素抗癌药物。
蒿素;

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
氧化得到青蒿素。
•中国关于青蒿素的文献有912篇,其中2007年发表的就有85篇。 专利统计简报,2007年第 9期(总第14期)
青蒿素前景预测
前景展望
(1) 野生青蒿资源的勘察, 高产系的筛选; (2) 具有高效抗疟活性的青蒿素衍生物开发; (3)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青蒿素
——疟疾克星
青 蒿 素
背景 理化性质 制备和提取工艺 应用前景
背景
一、疟疾
“打摆子”
在宿主体内,侵入肝脏细 胞,再由肝脏进入血液感染红 血球,在红血球内无性繁殖, 也可能形成配子体,当蚊子吸 取受感染的血液後,雄、雌配 子体在蚊子胃内发育成配子并 进行有性生殖,孢子体进入蚊 子唾液腺,感染新的脊椎动物 宿主。
以R-(+)-香草醛为原料 运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 经乙烯硅烷中间体合成
化学半合成路线
半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 约为35~50%。

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
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
李子颖等,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2,4(2)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
抗疟研究: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民已经知道了用艾草治疗疟 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其作 用机制是通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化学 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使单细胞 疟原虫死亡。

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
成青蒿醇;

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
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

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
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
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 青蒿发根培养 青蒿芽培养
前体生物合成
前体生物合成 青蒿素及衍生物生物合成
三、基因工程合成青蒿酸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微生物去合成这种物质。这项工 作被专门列为“青蒿素计划”,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
分校的生化工程师Jay Keasling 主持,并且起初就获得“比
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4260万美元的资助。 2006年,Keasling等宣布,通过对一株酵母菌进行遗传
真核 糖酵解 甲羟戊酸途径
真核 糖酵解 甲羟戊酸途径
研究人员已经探明青蒿素是通过以下途径在青蒿 细胞内合成的:
焦磷酸法呢 酯(FPP)
Amorphadiene (合成青蒿酸及
青蒿素的最直接
的前体原料 )
青蒿酸 青蒿素
对酵母细胞进行了总共 8次的基因工程改造。
青蒿素的化学合成
因绝密军事项目,遂设代号523。

试过3200种中草药,收集汇总出包括内服、外治、植
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多个治疟方药,精选出640个试验,
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
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191个
样品),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
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
药青蒿Hale Waihona Puke Baidu由此诞生。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
蒿素”国际会议上,中国《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发言,引
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
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

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
显抑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抗白血病:
用于治疗癌症?因为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 复制DNA,因此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多。通过 “离子泵”作用,极大限度提高癌细胞的铁浓度,然后引入青 蒿素有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实 验结果显示:青蒿素能使白血病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 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白血病细胞在8个小时内就 被消灭。这项研究为青蒿素抗白血病的新用途,提供了十分 重要的实验证据。
青蒿素的提取与制备
植物提取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植物提取
浸提法:乙醚浸提、汽油、超临界CO2 分离法: 柱层析(硅胶、大孔树脂)、重结晶
黄花蒿叶 粉碎 黄花蒿粗粉 60%乙醇浸泡6h、渗漉
渗漉液
活性炭脱色抽滤
滤液
ADS-17树脂柱
流速2BV/h吸附
树脂
90%乙醇 流速2BV/h洗脱
洗脱液 60度以下减压回收溶剂
疟 原 虫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浸膏对
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炭疽杆
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C.清热解毒: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明
《自然》(Nature)
周期性高低温 贫血
肝、脾肿大 脑损伤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随 后,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奎宁,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
氯喹
研究历史

中国抗疟新药的研究源于1967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
其全称为中国疟疾研究协作项目,成立于1967年的5月23日,
青蒿素合成的代谢调控;
(4) 青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 以及在合适的青蒿组织 培养体系和微生物中高效表达;
(5) 开发合适的青蒿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系统, 进行过程的 优化控制和放大, 实现青蒿素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郭燕,王俊,陈正堂,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新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 刘春朝等,青蒿素研究进展,化学进展,1999,11(1)
放置,析出粗品
70%乙醇 重结晶
青蒿素
世界上青蒿素药物的生产主要依靠我国从野生
和栽培青蒿中直接提取。含量很低、受地域性影响 较大。目前使用青蒿素进行治疗每个疗程的费用是 8美元到15美元,对于受疟疾危害最深的非洲和 南美地区的贫困患者来说过于昂贵。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青蒿组织.器官的培养
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
科技成就奖。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 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 级最高级大奖。
青蒿素,菊科植物,青蒿中提炼出来的倍半萜内酯环内 过氧化物(C-15倍半萜),通过释放高剂量的自由基杀死 隐藏于红细胞中的恶性疟原虫。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 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 “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工程改造,其可以产生高水平的青蒿酸——青蒿素的一种直接 的前体。
该成果发表于2006年4月13日英国《自然》杂志上,题为 “Production of the antimalarial drug precursor artemisinic acid in engineered yeast”
三、基因工程合成青蒿酸
有抗血吸虫作用 增强和调节吞噬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利胆、祛痰、镇咳、平喘、抗孕
李伟,石崇荣,青蒿素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3 年第14 卷第2 期
药动学
青蒿素口服后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 T1/2=4h ,72 小时血中仅含微量。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 含量较多,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在体内代谢很 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 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 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 故复发率较高。青蒿素衍生物青蒿酯,T1/2=0.5h,故应反复 给药。
青蒿素基本性质:
溶解性: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 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 水煎后分解)
主要来源
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青蒿中 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
目前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虽然系世 界广布,除中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 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 利用价值。据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重庆酋 阳地区武隆山脉的青蒿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酉阳是世界 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其青蒿生产种植技术已通过了 国家GAP认证,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全球有 80%的原料青蒿素产自酉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