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命题视角演练-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已考视角
1.命题点:清代农耕经济
(2019·高考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解析: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说明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所有制度继承,排除A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C项;材料体现重农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D项。
答案:B
2.命题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纺织
(2019·高考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由材料“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
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A
3.命题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
(2019·高考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B.茶叶
C.棉布D.白银
解析:据所学,瓷器从唐朝时期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到了宋元时代,海上交通发达,陆上则因为宋朝未统一全国,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A项;据所学,十八世纪以后茶叶贸易占贸易主导地位,输出量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宋元时代茶叶并未大量外销,排除B项;棉布在宋元时期成为百姓衣料,主要内销,排除C项;白银在宋元都是流向中国,排除D项。
答案:A
4.命题点:汉代的自耕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2018·高考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封建社会一直沿用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富商大贾操纵
物价而非税收,故D项错误。
答案:B
5.命题点: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2018·高考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和雇佣劳动的普及,排除B、C两项;D项的“解体”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答案:A
6.命题点:战国前的冶铁技术
(2018·高考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图中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7.命题点: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17·高考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
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8.命题点:玉器的使用对等级秩序的冲击
(2017·高考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至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
答案:B
9.命题点: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2017·高考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故B项错误;仅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