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词头
附加在词前,只表示词性的一种词的构成部分,它没有词汇意义。
2、词尾
附加在词后,只表示词性的一种词的构成部分,它没有词汇意义。
3、阴声韵
音韵学术语。凡韵母没有韵尾,或有韵尾而韵尾是元音的韵部,叫阴声韵。
4、阳声韵
音韵学术语。凡韵母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韵部,叫做阳声韵。
5、旁转
音韵学术语。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和阴声韵、阳声韵和阳声韵、入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
6、舌头音
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舌尖中音”中的塞音和鼻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舌头音是“端透定泥”。
7、对转
音韵学术语。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对转有“阴阳对转”、“阳入对转”、“阴入对转”之分。
8、《经典释文》
简称《释文》,唐陆德明著。它汇集了唐代以前各家给先秦13部经书所做的注释,是我国早期别具风格的音义总集之一。先秦古籍中的注音,一般都摘自《经典释文》。
9、如字
训诂学术语。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而且要用本义。这一般是相对于变读或改字而言的。
10、五音
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类别。包括喉、舌、齿、唇、牙。
11、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全诗一般共八句。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分别简称“五律”、“七律”。也有句数超过八句的,称作排律。
12、传
注释术语,这种注解方式主要注解古书中的字句或大义。“传”有“传述”之义,把古书的大义传述后人。
13、读曰
注释术语,主要用来作注音的术语,这个术语一定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注释时,既注音,又释义。
14、叶韵
语音是发展变化的。《诗经》中本来押韵的字,到了六朝以后,人们念起来感到有的不押韵了。但当时的人并不了解古今语音变化的情况,为了使这些显得不押韵的诗句念起来能够押韵,有的人就按照现实读音来改变《诗经》韵字的读音,以求得语音上的和谐,这就是“叶韵”。叶韵是指一种错误的注音方式。
15、反切
古代字典辞书用得最多的一种注音方法。又叫“反”、“切”,它以两个汉字合在一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16、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指使本可成为句子的结构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成句和表意。
17、借义对
近体诗对仗方式之一,是利用汉字一词多义现象,在诗句中用甲意义,而借用其它意义构成对仗。
18、对仗
又称骈偶,古代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19、句读
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20、孤平
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