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育技术中级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 探究性教学模式” 。原因是它与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五个教学环节中的四个环节相符:

(1 )创设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这个知识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并运用有理数的乘方,根据这个目标,陈老师给学生安排任务并提出问题:“ 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 )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 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方的概念,那就不难回答上面折纸问题中折10 次、20 次、30 次…… ,50 次以致100 次的层数了,你能用新学习的乘方运算表示上面的结果吗?”“ 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3 )自主探究本节课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

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完成。

(4 )总结提高陈老师提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49 页— 50 页。” 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 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1 )启发式教学策略“ 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方的概念,那就不难回答上面折纸问题中折10 次、20 次、30 次…… ,50 次以致100 次的层数了,你能用新学习的乘方运算表示上面的结果吗?”“ 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

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2 )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要求同学们动手折纸,并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发现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中的道理吗。

(3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 a, 简记作 a , 读作 a 的平方(或二次方);棱长为 a 的正方体的体积为a • a • a ,简记作 a , 读作 a 的立方(或三次方)。今天我们遇到了更一般的情况。一般地,把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把 a • a • • a(n 个a )简记作a , 读作a 的n 次方.”

3. 陈老师设计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

由。

答:我认同陈老师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的设计。理由如下:

(1 )乘方的运算结果数据有的比较大,不通过计算机很难迅速的计算出结果,用Math 3.0 方便快捷,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乘方的运算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优越性,便于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一些必要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实践意

识。

4. 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

点?

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

(1 )在创设情境方面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并且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如让学生折纸的游戏,简单直观的引出乘方,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可操作性强,而且生动有趣,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2 )在问题设计方面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 )在知识拓展方面陈老师所设计的作业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挖究性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

回到生活中去。

5. 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如果增添学习一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这一节课将会更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