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 载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字数:3177来源:文史天地2011年11期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载沣正是有了这种平和的心态,使清王朝的谢幕少了不少铁血之灾。
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拥顺治入主北京,开清朝260余年洪业。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驾崩,溥仪即位,其生父载沣以摄政王之名监国,1911年保路风潮起,武昌起义生,在革命洪流面前,载沣去摄政王之位退回醇王藩邸。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诏书发布,清祚遂终。正可谓清以摄政王兴,以摄政王灭,首尾两位摄政王于清朝政局关系重大。另外,顺治入关时,福建人洪承畴为前驱;溥仪出关时,又有福建人郑孝胥追随,也是一件巧事。
爱新觉罗•载沣,于1883年2月12日降生,身世显赫。其祖父为道光帝旻宁,其父亲是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其堂兄为同治帝载淳,其胞兄为光绪帝载湉,光绪宾天后没有子嗣,载沣之子溥仪又入承大统。可见,清朝的几个皇帝都是载沣的近亲,载沣其人对晚清政局有莫大的影响。
载沣父亲奕譞,虽与其兄奕争权攘利不稍让步,但在富于统治经验的慈禧太后面前,表现出的是唯唯诺诺和谨小慎微的个性。1889年,7岁的载沣被晋为奉恩镇国公,1891年奕譞去世后承袭醇亲王王位,自此在按着固定节奏流转的深深庭院中过着波澜不惊的王公生活。身世显赫的载沣的命运注定不会平凡。1900年,岁在庚子,载沣平静的生活从这一年开始被打破,自此慢慢被推到历史前台。
由赴德致歉到监国摄政
20世纪初,义和团风起云涌于华北大地,他们“视死如归,摇动世界。屠外使、火教堂、毁公使、折铁道,动天下之兵,寒列强之胆,虽巨炮如雨,坚船如云,而犹苦战经时”。因废立问题被外国阻挠,内心恼怒的慈禧太后看到义和团的英勇,想为己所用,以泄心头之恨。遂以光绪之名发布对“各国”的宣战上谕,宣称“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克林德事件与载沣使德
义和团入京后,设坛练武无虚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无视国际法,率一队德兵四处寻衅,遇见团民练武即令枪击,造成多人死伤,行为猖獗。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致电各国公使,称联军强占大沽炮台,显然是故意失和,中国政府对各国使馆不再负保护之责,限他们24小时内离京。克林德气势汹汹地前往总理衙门抗议,在北京东单楼内为载漪统率的虎神营兵丁乱枪击毙。八国联军以此为藉口,在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率领下攻入北京,造成创巨痛深的庚子国变。
仓皇西狩的慈禧接连致电两广总督李鸿章,授其为全权议和大臣,令其迅速入京与八国联军议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致电李鸿章,恳其北行,说:“大清存亡,惟公是赖。”风烛残年的李鸿章不得已北上,经过与列强的讨价还价,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第一款即对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的善后作了如下规定:清政府须派亲王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向德皇代表光绪致忏悔之意,并于克林德遇害处为其建立牌坊。
清廷谕令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由张翼和荫昌随同,赴德国向德皇呈递谢罪国书,少年载沣由此开始在晚清政坛上崭露头角。1901年7月12日,载沣由北京动身,16日到达上海,受到中外人士的热烈欢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各国军舰都升旗鸣炮,向御弟醇亲王致敬。在到达上海之前,载沣已先饬令上海道,“两宫蒙尘于外,本邸出使良非得已,诸事不求美备”。到上海后又传谕“一切从简,不必奢华”,其俭朴得到官商士绅和外人的钦佩。载沣在上海四天,给民众和舆论界留下良好印象。7月25日11点到达香港。后来成为溥仪英文教师的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的序言里回忆了他彼时所目睹的场景,在他眼里,18
岁的载沣是个“羞涩而略带孩子气的人”,当他乘坐德国的巴伐利亚号入港的时候,没有英军敬礼致意,上岸后亦没有隆重恭候他的人群,而“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愿办的,因为他此行肩负着一项耻辱的使命”。
到达德国后,在经历了礼仪风波后,载沣一行还是受到德国皇室的礼遇。同时他见到德国皇室权势很盛,国力很强,就向德国威廉亨利亲王请教统治之术。威廉亨利告诉载沣若要使皇室强盛,首先要集中兵权。载沣将他的话作为金玉良言,深深记在心头。日后他成为摄政王后一心将军政大权集于亲贵之手,应该说与德国之行不无关系。
通往摄政的坦荡之途
光绪帝载湉无子,关于其百年之后的入继人选问题,慈禧太后早就开始筹谋,庚子之前即立溥儁为大阿哥,欲以之为新帝。辛丑和议既成,溥儁之父载漪名列“祸首”,溥儁理所当然地被废掉。此时,光绪之弟、刚从德国归来的载沣就进入了慈禧的视线内,加之老醇亲王奕譞的正福晋为慈禧的妹妹,所以载沣虽由侧福晋刘佳氏所生,却毫不影响慈禧对他的眷注。
载沣于1901年11月回到上海,留沪几日后北上返京。慈禧太后对其慰劳有加,并数次接见。为了对载沣加以笼络,1902年1月,慈禧太后宣布了为载沣指婚的懿旨,指婚的对象是荣禄之女瓜尔佳•幼兰。
这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慈禧此举的用意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皇嗣。荣禄生前对慈禧忠心耿耿,对戊戌政变出力甚大,现在使载沣成为他的女婿,将来其子为帝,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新帝必然不会翻戊戌旧账,慈禧也可保不会被死后算账。但载沣此时婚事已经定下,对象为将军希元的女儿,慈禧指婚的懿旨下后,希元的女儿服毒自尽。
通过荣禄女儿与载沣的婚事,慈禧与载沣的关系又近了一步,从此载沣“惟视太后为圣明,日见亲任”。1905年,一位西方人士就断言“如果醇亲王意外地有一个儿子,他就一定是继承人”。1906年正月,瓜尔佳氏生子溥仪,这位嫡长子的出生大大有利于载沣的仕途。1907年,丁未政潮过后,为牵制膨胀的奕劻、袁世凯势力,慈禧任载沣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2月2日,被正式任命为军机大臣。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离世,按照慈禧安排,溥仪入继大统,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慈禧于次日离世后,载沣便以监国摄政王身份总揽朝纲,所谓“独揽大权者,仅载沣一人”。当初慈禧不直接立载沣的一个原因是同治、光绪已是兄弟相承,假使再立载沣又是兄弟相继,因此小一辈的溥仪被立为帝,而令其继承同治、兼祧光绪,却是当年吴可读尸谏为同治帝争嗣所换来的结果。
1908年12月3日,溥仪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在《我的前半生》里,溥仪用一种自我调侃的笔意对当日情形作了精彩描述,不妨节录如下:
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极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又把我放在又高又大的宝座的时候,这就超过了我耐性的最高限度,这就难怪我不得不放声大哭。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叫我不要乱动,我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待)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可就窃窃私议起来了。“王爷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的,好像人人都发现了不祥之兆。
1912年宣统退位,摄政王“快完了”之说,一语成谶。文武百官“回家”的议论也有了一个解答——辛亥鼎革后,愤懑的肃亲王善耆吟着“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马看烽火,中原落照红。”回了满洲老家。
逐黜袁世凯,集权于亲贵
当载沣以摄政王监国之初,朝廷颁布监国礼节总目十六条,赋以无上的权限。自黜陟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