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基建融资渠道问题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基建融资渠道问题的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基建规模在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高等院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新校区,虽然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有的院校建设规模达到了几十亿到上百亿元。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由于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资产不能抵押,高校基建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还款期限长等都成为基建融资的障碍。

一、高校基建融资现状

中国高等院校的融资渠道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融资渠道仍很狭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只是初现雏形。总结现阶段中国的高校基建融资模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高校基建资金所需规模与政府投入差距不断增大。由于中国高校进入多元化融资时间较短,从财政拨款占高校融资比例下降,而高校的长远发展又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进行基础建设以完善高校教学及科研条件,非财政拨款的融资比例在不断升高。

2.基建资金的使用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由于组织制度、管理水平的限制,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相当多的高校尚未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高校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资金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3.各种基建融资渠道发展不均,融资渠道总体较为狭窄。基建融资的各种渠道(如社会捐赠、科研资金、银行贷款等)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财政拨款仍占大部分,其他融资渠道虽然自身增长的幅度很大,甚至成倍增长,但在高校总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风险意识不强,审批程序不合理等,也制约着其为高校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多元化教育经费融资的渠道中有些已经不能保证其资金稳定增长,有些则面临萎缩的困境。因此如何拓展高校基建融资的渠道,仍然是高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紧迫任务。

二、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选择原则

为确保高校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高校的资金也会越来越紧张。而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资金的使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高校开展融资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即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益。

2.风险控制原则。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出来,给学校的整体运营、社会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使高校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遵循风险原则,如果无视风险的存在必将给自身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适时适量原则。在高校的融资活动中,必须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与需求时间,这是高校选择融资方式的前提和依据,在确定了资金的需求量后,可以避免高校融资尤其是负债融资过多,使资金使用浪费,并负担利息,又可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正常需要。

三、高校基建的融资渠道新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的发展要求和资金缺口这一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基建的主要瓶颈。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首先解决办学经费短缺问题,拓宽高等学校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模式,许多高校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BOT在高校的实践就是其中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一、高校BOT融资模式

BOT融资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的简称),其典型的形式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与私营企业签订合同,由该企业筹资设计并承建一个具体项目,并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期内(特许权期),由该企业通过经营项目以偿还债务并回收投资和获取利润,协议期满后,该企业将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所在国政府。BOT方式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利用私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形式。在以后各国的实践中BOT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有BOOT、BOO、BLT等十多种变异模式,其实施领域不断延伸。

与一般的BOT项目相比,高校BOT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体现在项目设施使用者上的不同,高校BOT项目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定位是较低的;其次,高校BOT项目大都处于校园之内,要求项目规划要与校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再次;高等学校BOT项目大都属于常规性项目,项目的风险相对较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基建项目即采用了BOT融资模式,由社会、私人资本对高等学校内的基础项目如学生公寓、食堂、购物中心等进行投资建设,然后由投资方经营若干年,再将投资建设的项目移交给学校。这一新的投资方式,不仅有利于缓解高校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更主要的是,它的出现改变了高校投资的单一模式,形成了由国家拨款、学生学费、银行贷款、学校自创经费、社会自创经费、社会集资入股及BOT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二、高校BOT融资模式具体的实践

1996年,京华育缘(天津大学)国际会馆项目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BOT模式建设的校内物业,开创了我国高校后勤基建项目采用BOT模式建设的先河。此后的十几年间各地高校的后勤基建项目出现了很多BOT及其变异模式的具体应用。

1、严格意义上的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承包方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间内经营该设施,然后将此转让给发包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宿舍楼项目:由该校提供土地,负责拆迁、监理、绿化施工以及宿舍家具的费用;山西津辉建筑实业公司注入资金,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时,产权属学校所有,项目公司享有19年的经营使用权。诸如此类的还有长安大学宿舍楼,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综合服务楼,泉州师范学院和中南大学的食堂宿舍等后勤基建众多案例都使用了BOT融资模式。

2、类似于融资租赁行为的BOOT模式

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承包方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规定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发包方。

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项目:这种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BOT不同,主要在于特许权期内项目参与方的共同经营,由深圳市政府、南开大学和项目公司共同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会聘任的行政班子对学院进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学费比较昂贵,按照平均2万元/年、人计算,3000名学生每年的学费就是6000万元。以三七分成为计,项目公司每年的收入也有4200万元,这样在30年的合作期之内,投资方将获得数倍于总投资的收益,学院的收入也就足够满足自身的支出。合作30年之后,学院全部产权归南开大学所有。

3、高校参与度较低的BOO模式

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这种方式是承包方根据发包方赋予的特许权,融资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并不将此基础设施移交给发包方。

国基大学城生活园区项目:此项目是一个后勤完全社会化的大学生活园区,从立项、论证、审批、征地、设计、招标到资金筹措、建造和营运管理都是自负盈亏的,学校仅负责安排学生的入住,学生的一切均需交给园区管理处,独立收费,独立管理。为中州大学、郑州师专和郑州艺术学校的学生提供食宿商业娱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