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道发展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香道发展简史
本文全部摘录于陈云君先生《燕居香语》一书,推荐给各位同好参阅。
日本文化是由西伯利亚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的先后进入而促成的。当然,最重要的影响是来自中国的华夏文化,曾有人指日本文化属于“大乘佛教圈”、“大中华文化圈”、“儒教圈”。然而,日本民族却以自己固有的民族性,在吸收各种文化之后建立了自己特征极强的“大和文化”。
类似日本文化不是单一人种的流传,而是多个民族混合而成。他们主要是原生活在西伯利亚东部的“旧虾夷人”-----日本的“原住民”(或称为“古蒙古利亚人”),与中国秦汉时期的中国人(或称为“新蒙古利亚人”)移民,二支人种混血而成的大和民族,当然其中也有印度支那族、印度尼西亚族、汉族、朝族、马来族等血缘。
日本民族文化咋看来有很多与中华文化相似,但这种相似其实是“似是而非”,这是一个大话题,在此不作深入讨论,仅就“香文化”在日本形成的“香道”而论,就令人有极大之不解。茶文化在中国唐朝(日本的平安时代)传入日本,经过几百年的陶养于明朝初期(日本室町时代)形成了“茶道”,从此日本“茶道”一跃而为日本文化中的精英部分,并立于日本“国宝”艺术之巅。
与茶文化同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的“香文化”虽然同在室町时代就受到重视,但她却一直都作为“茶道”的附庸而伴随着“茶道”的发展,却没有与“茶道”同时形成“香道”,“香道”的形成是迟了二百年于安土桃山至江户时期的事了。我这里讲“令人有极大之不解”,是因为“香道”与“茶道”就一般看来“香道”更具宗教色彩,“茶道”则多具世俗功用,然而在日本文化中恰恰相反,“茶道”形成于禅宗氛围而归结于禅宗修为,到了至高境界,“茶道”纯是修禅与茶无关。而“香道”初起于宗教发展,到后来“香道”活动大多成了“玩香”人之事,几与宗教脱节,或者可以说日本“香道”为“形上弱,而形下强”并无过分。具体来说应是“香道”在日本已经普及到只见“用香”而无论“香道”了。
向生活必须发展----“香道”,改变其专门艺术属性走向了日常生活的实用化。幸好“香道”虽属生活实用化却依旧不俗。---------未完待续。。。。。。
香文化在日本的产生于历史上奈良时期(公元7世纪)的圣武天皇时代可能性最大。因为日本自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派第一位遣唐使犬上御田锹开始,到圣武天皇的天平初年,遣唐使来华已有十次之多,这些遣唐使可能带回香物,鉴真和尚也在此时成功渡日带来香物,以及佛教在日本大兴所使用的香物,都是香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可征之处。至于《日本书纪》所载在日本女皇推古三年(公元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时,有“沈木漂于淡路岛,岛人不知沈木,以薪烧于灶,其烟远熏,以异则献之”可视为传说。圣武天皇于公元745年(天平十七年,唐玄宗天宝四年)建东大寺,后十年即公元756年,将圣武天皇遗物数万件封藏于东大寺正仓院,其中即有日本最大沉香,所谓天下第一名香“兰奢待”,此可说明沉香在那时正式进入皇室收藏。
到了平安时代晚期,由于日本“国风”文化的大力推行,日本民族利用几百年以来从唐朝学来的文化知识,努力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到了中国北宋时期,日本贵族阶层以平等外交通好于宋而不得,于是转而对宋朝采取消极态度。在文化上他们从晚唐、北宋的风气中回归日本本有的淡雅、哀丽色彩。所以此时香文化在中国宋朝大兴,而在日本却只停留在唐风用香-------熏物、佩戴阶段。
公元1221年日本“承久之变”以后的镰仓幕府时代,由于日本武家思想重兴,亲鸾上人创净土宗、日僧道元归日传播曹洞宗,以及稍后的宋僧兰溪道隆来日,日本武士们在禅宗思想
的影响下尊崇香文化,取其幽远、清和、平淡、枯寂之美,一时日本收藏、使用沉香几成风尚。日本此时亦因琉球的转口贸易得以大量进口沉香。
在六十多年南北朝分裂时期,日本文化却一反社会动乱战燹连年的状况,有着畸形发展。这主要是因着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退身文坛,于应永四年在京都北山脚下建鹿苑别墅(因别墅内有一座贴满金箔的楼阁而又称“金阁”,现称“金阁寺”),潜心日本文化研究,并得到大批日本僧侣和上层知识分子响应,一时形成“北山文化”现象,而成为日本文化史上重要阶段。北山文化首先折衷了日本当时皇朝贵族文化与幕府武士文化,同时总结式地审视了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把日本贵族文化中的唐宋风范与幕府武士文化的日本精神合而为一,成为真正的日本“国风”文化。
无独有偶的是在五十年后,他的孙子足利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应仁之乱”后,灰心政事,同他爷爷一样在京都东山脚下建东山别墅,并想在别墅中的一个楼阁全贴上银箔(后不果),因名“银阁别墅”。义政在银阁别墅专心文化享受,一时身边集聚了当时日本最优秀、一流的各类艺术家,义政称他们为“同朋众”。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优越的生活待遇下潜心绘画、能剧、和歌、茶道、花道以及香文化的研究、创作,形成自北山文化之后的第二次文化高潮的“东山文化”现象。
日本文化经历了“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的“国风”化文化高潮,使得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晚于东山文化的禅宗为主的“五山文化”就是日本学僧对中华文化的彻底归依)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了日本民族特征,使日本文化更具“日本性”(对“五山文化”的反动加快了这个进程)。
在此时,“香道”尚未形成,而在足利义政留心能剧、狂言、和歌、茶道的同时,却在宽永六年(公元1465年)亲驾东大寺正仓院,迫使主事者开库截取700年前圣武天皇遗物-------日本国宝天下第一名香“兰奢待”并留下记录,在他之前七百多年中并无人敢动这块国宝,自他开头,“兰奢待”后来又被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几次截取。从此可见“香文化”此时已被日本最高阶层、贵族、文人所重视。在足利义政的周围,肯定有精于“香道”(虽未底定,当有雏形)之人,因为此时的“茶道”已经配合“用香”,而用香在茶道活动中与“挂画”、“插花”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后来茶道大师千利休珍藏有织田信长所赐一小块兰奢待。)日本香道在义政后五十年左右因为前内政大臣三条西实隆而正式产生------未完待续
三条西实隆是后土御门天皇时代的内大臣,地位崇隆。据日本史书记载,后土御门天的继位者后柏原天皇虽然登基,但这位诗人天皇却是有名无实的帝王,就连举行即位大典当时都无钱备办。后来幸亏有三条西实隆出面斡旋于本愿寺,才由本愿寺的和尚捐出一万两银子,于登位18年后的永正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才举行登基典礼,大典后改元大永元年。三条西实隆于沉香情有独钟,他收藏沉香极多,开创日本香道,被称为日本香道始祖,仅其所传遗的“御家香木”就多达66种。他为日本香道用香制定了沉香等级“六国五味”,即在众多的沉香香品中定了六种主要香品,和五种沉香的基本味道,“六国”是伽罗(产安南)、罗国(产泰国)、真南蛮(产马来)、真那贺(产寮国)、佐曾罗(产印尼)、寸多罗(产苏门答腊);沉香的五味是辛、甘、酸、檀、苦。(因日本早期书籍记载不明,或有把五味配于“六国”者,如“真那贺”下即配“无”。)三条西实隆还开创了香道的“御家流”。
比三条西实隆稍晚的志野宗信更进一步充实了香道对香品的鉴定,并开创日本香道“志野流”。“御家流”香道属于日本贵族香道,注重参与者的文化素质、风雅气度,并强调香道的各种程式。而“志野流”香道属于日本武士阶层,是典型的“武家”做派,注重精神修养而行法简约质朴。“御家流”的继承流派称“早风流”;“志野流”的继承流派称“米川流”,不过这一流派已于明治时代绝迹。
在16世纪的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迁居安土城)战国武将受重视,一时武家特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