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 )
三峡大学医学院
概述
中枢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神经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局麻药
周围神经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出神经: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 分的神经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一)解剖分类
交感神经
1、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副交感神经
特点:更换神经元,有节前、节后纤维之分
受体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生物效应 → 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调节递质释放
四、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一) 乙酰胆碱() 1.合成 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 胆碱+乙酰辅酶A
胆碱乙酰转移酶
2.贮存 与囊泡内的及蛋白结合 贮存于囊泡中
(一) 乙酰胆碱()
3.释放 胞裂外排和量子化释放
4.降解 乙酰胆碱酯酶()
三、传出神经冲动的传递
1.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突触():神经末梢与下级神 经元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 的衔接处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 突触也称接头()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 肌细胞间的突触。
递质
囊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受体
2. 突触组成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是神经递质 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前膜有受体
突触间隙:15~1000,间隙内存在递质及灭活递质 的酶
突触后膜:是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膜, 其上有与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3.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 →到达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 →2+内流↑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 →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神 经 冲 动
2+
递质
囊 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1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 生物化学效应
激活、、激活2+通道
1 激活2
抑制,激活通道
2
抑制2+通道
1
激活,激活2+
2
激活
3
激活
受体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小结
第一信使(激动剂、神经递质、激素等)
G蛋白活化或离子通道开放 效应器(2离子通道、、、) 第二信使(、、3、、 2+、)
用药理学方法,并以配体对不同组织M 受体相对亲和力不同,将M受体分为 M1:中枢神经、神经节、胃壁细胞 M2:心脏、脑、神经节、平滑肌 M3:平滑肌、腺体、血管内皮 M4:神经节 M5:中枢神经
M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2)烟碱型受体( , ) 对烟碱特别敏感的胆碱受体
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即( ) 受体:位于骨骼肌细胞膜(N2受体)
2、运动神经 特点:不更换神经元,直达所支配的 骨骼肌
传出神经分类及受体分布示意图
(二)按释放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 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包括:全部交感、副交感节前 副交感节后 极少数交感节后 运动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 包括: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酪氨酸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末梢与效应器间的突触
运动神经突触结构
五、传出神经系统受体
(一) 受体的命名及分类 1.胆碱受体:与结合的受体 (1)毒蕈碱型受体()
对毒蕈碱特别敏感的受体 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如心 肌、
平滑肌及腺体等
毒蕈碱() 存在于某些种类的蕈类中
神经节N受体,即( )受体: 位于神经节细胞膜和肾上腺髓质(N1受
体) N受体是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 体
属配体门控离子 通道型受体
每个N受体由二 个α亚基和β、r、 δ亚基组成五聚 体,中间形成跨 膜通道。
受体结构图
2.肾上腺素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 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α1: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腺体,
α受体
内脏血管, 瞳孔开大肌
肾上腺素 受体()
α2: 主要分布于突触前膜(对递质的释放 起负反馈调节)
β1:主要分布于心脏
β受体 β2: 主要分布骨骼肌血管、冠状 动脉、支气管
β3: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肾上腺素受体都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
3. 多巴胺受体() (1)中枢:与运动控制、情感思维和 神经内分泌相关
受体结构图
每个N受体由二 个α亚基和β、r、 δ亚基组成五聚 体,中间形成跨 膜通道。 α亚基 上有乙酰胆碱结 合的位点
(2)受体与G蛋白耦联 (主要有两种方式)
A:耦联腺苷酸环化酶()
递质刺激 受体激动
激活膜内G 蛋白()
对霍乱毒素敏感
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
无活性的 蛋来自百度文库激酶
有活性 的蛋白 激酶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电传递还是化学物 质传递?)
1921 德国科学家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26 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
1946 证明交感神经末梢中的拟交感物质与相似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
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一种突触传递,依靠化学传递物,即递质(,或 )传递.
生物效应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一、受体的生理效应 1. 胆碱能神经兴奋
M受体(+) 心脏抑制(M2):三负 腺体:分泌增加 眼睛:缩瞳、降眼压 平滑肌:收缩 (2) N受体(+) :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2)外周:肠系膜血管、肾血管、 冠状血管。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 一、G蛋白偶联受体: 受体、 受体、M受体
二、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体:N受体
(1)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
递质与受体结合 配体依赖性的离子
通道开放 细胞外、2+内流
生物效
应
N受体属于此种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二)去甲肾上腺素
1.合成
部位:神经末梢
原料:酪氨酸
过程:酪氨酸酪羟氨化酸酶
多巴脱 多巴胺多巴胺
羧酶
羟化酶
多巴
酪氨酸羟化酶是限速酶: ①活性低,反应速度慢 ②对底物要求专一 ③负反馈抑制
(二)去甲肾上腺素 2.贮存与释放 与和嗜铬颗粒结合 贮存于囊泡 胞裂外排
3.代谢 再摄取1(7595%)为储存型 再摄取2为代谢型, 由和代谢
产生 效应
B:耦联磷酯酶C()
递 质 刺 激 激活膜内 受体激动 G蛋白()
激活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三磷酸肌醇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3
+
二酰基甘油
细胞内2浓度升高 ,产生生物效应
细 胞 内 储 存 激活或 的2释放
靶蛋白磷酸化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M135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对百日咳敏感
M24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三峡大学医学院
概述
中枢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神经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局麻药
周围神经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出神经: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 分的神经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一)解剖分类
交感神经
1、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副交感神经
特点:更换神经元,有节前、节后纤维之分
受体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生物效应 → 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调节递质释放
四、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一) 乙酰胆碱() 1.合成 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 胆碱+乙酰辅酶A
胆碱乙酰转移酶
2.贮存 与囊泡内的及蛋白结合 贮存于囊泡中
(一) 乙酰胆碱()
3.释放 胞裂外排和量子化释放
4.降解 乙酰胆碱酯酶()
三、传出神经冲动的传递
1.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突触():神经末梢与下级神 经元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 的衔接处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 突触也称接头()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 肌细胞间的突触。
递质
囊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受体
2. 突触组成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是神经递质 合成、贮存、释放的部位,前膜有受体
突触间隙:15~1000,间隙内存在递质及灭活递质 的酶
突触后膜:是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膜, 其上有与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3.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 →到达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 →2+内流↑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 →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神 经 冲 动
2+
递质
囊 泡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1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 生物化学效应
激活、、激活2+通道
1 激活2
抑制,激活通道
2
抑制2+通道
1
激活,激活2+
2
激活
3
激活
受体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小结
第一信使(激动剂、神经递质、激素等)
G蛋白活化或离子通道开放 效应器(2离子通道、、、) 第二信使(、、3、、 2+、)
用药理学方法,并以配体对不同组织M 受体相对亲和力不同,将M受体分为 M1:中枢神经、神经节、胃壁细胞 M2:心脏、脑、神经节、平滑肌 M3:平滑肌、腺体、血管内皮 M4:神经节 M5:中枢神经
M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2)烟碱型受体( , ) 对烟碱特别敏感的胆碱受体
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即( ) 受体:位于骨骼肌细胞膜(N2受体)
2、运动神经 特点:不更换神经元,直达所支配的 骨骼肌
传出神经分类及受体分布示意图
(二)按释放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 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包括:全部交感、副交感节前 副交感节后 极少数交感节后 运动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 包括: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酪氨酸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末梢与效应器间的突触
运动神经突触结构
五、传出神经系统受体
(一) 受体的命名及分类 1.胆碱受体:与结合的受体 (1)毒蕈碱型受体()
对毒蕈碱特别敏感的受体 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如心 肌、
平滑肌及腺体等
毒蕈碱() 存在于某些种类的蕈类中
神经节N受体,即( )受体: 位于神经节细胞膜和肾上腺髓质(N1受
体) N受体是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 体
属配体门控离子 通道型受体
每个N受体由二 个α亚基和β、r、 δ亚基组成五聚 体,中间形成跨 膜通道。
受体结构图
2.肾上腺素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 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α1: 主要分布于皮肤粘膜血管,腺体,
α受体
内脏血管, 瞳孔开大肌
肾上腺素 受体()
α2: 主要分布于突触前膜(对递质的释放 起负反馈调节)
β1:主要分布于心脏
β受体 β2: 主要分布骨骼肌血管、冠状 动脉、支气管
β3: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肾上腺素受体都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
3. 多巴胺受体() (1)中枢:与运动控制、情感思维和 神经内分泌相关
受体结构图
每个N受体由二 个α亚基和β、r、 δ亚基组成五聚 体,中间形成跨 膜通道。 α亚基 上有乙酰胆碱结 合的位点
(2)受体与G蛋白耦联 (主要有两种方式)
A:耦联腺苷酸环化酶()
递质刺激 受体激动
激活膜内G 蛋白()
对霍乱毒素敏感
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
无活性的 蛋来自百度文库激酶
有活性 的蛋白 激酶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电传递还是化学物 质传递?)
1921 德国科学家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26 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
1946 证明交感神经末梢中的拟交感物质与相似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
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一种突触传递,依靠化学传递物,即递质(,或 )传递.
生物效应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一、受体的生理效应 1. 胆碱能神经兴奋
M受体(+) 心脏抑制(M2):三负 腺体:分泌增加 眼睛:缩瞳、降眼压 平滑肌:收缩 (2) N受体(+) :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2)外周:肠系膜血管、肾血管、 冠状血管。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 一、G蛋白偶联受体: 受体、 受体、M受体
二、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体:N受体
(1)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
递质与受体结合 配体依赖性的离子
通道开放 细胞外、2+内流
生物效
应
N受体属于此种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二)去甲肾上腺素
1.合成
部位:神经末梢
原料:酪氨酸
过程:酪氨酸酪羟氨化酸酶
多巴脱 多巴胺多巴胺
羧酶
羟化酶
多巴
酪氨酸羟化酶是限速酶: ①活性低,反应速度慢 ②对底物要求专一 ③负反馈抑制
(二)去甲肾上腺素 2.贮存与释放 与和嗜铬颗粒结合 贮存于囊泡 胞裂外排
3.代谢 再摄取1(7595%)为储存型 再摄取2为代谢型, 由和代谢
产生 效应
B:耦联磷酯酶C()
递 质 刺 激 激活膜内 受体激动 G蛋白()
激活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三磷酸肌醇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3
+
二酰基甘油
细胞内2浓度升高 ,产生生物效应
细 胞 内 储 存 激活或 的2释放
靶蛋白磷酸化
对霍乱和百日咳均不敏感
M135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对百日咳敏感
M24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