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1)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1.1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a9e0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9.png)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随堂演练
2. 如图,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 (2)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 (3)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____防__止__瓶__底__受__热__不__均__匀__,__使__瓶__底__炸__裂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气球的变化是_先__胀__大__后__变__瘪__; (5)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_在__分__度__盘__中__央__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 _参__加__反__应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等__于__反__应__后__生__成__的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和__。
反应前
m前 = m后
反应后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梳理
实验分析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红磷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等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
稀有气体等
结论:参加反应的__红__磷__和__氧__气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的质量。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知识导航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本节重点 本节难点
木炭烤肉
新课导入
根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木炭燃烧剩下灰烬的质量相对于木炭的质量,其质量是减少的, 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a0240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0.png)
氢分子
水分子
H
O
H
H
H
O
O
H
H
H
H
O
氧分子
水分子
H
O
H
H
O
H
2H2O
H
H
O
H H
O
通电
===
氢分子 氧分子
HH
O
HH
O
2H2 + O2
知识链接: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不变)
原子种类没变。
微观: 原子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思考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方案2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 测定
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平衡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Fe + CuSO4
Cu + FeSO4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
结冰质量不变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活动与探究
7.表达与交流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 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1.1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
![1.1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1d05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e.png)
一、质量守恒定律1、(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④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
(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点详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3)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5)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及推断反应类型等(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6)对微观反应示意图进行解读。
课题1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课题1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bc57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4.png)
想一想
怎样设计实验让碳酸钠与盐酸 反应后的天平平衡?
小结
1.下列实验方案有无气体参加反应或反 应之后有无气体生成? 2.三个实验方案所选择的装置是否密闭?
用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之后有气体生成的实验 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所用的装置应选密闭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四、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 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将它 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陶土 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 杯放回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仍然 平衡?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填写表格 课本p94做笔记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分析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发生后天平不平衡
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 的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 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导致 天平失衡。
细 沙:防止红 磷燃烧时集气瓶 底受热不均炸裂
想一想 方案二、硫酸铜和铁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为什么要打磨铁钉?
除去铁钉表面的杂质,避免影响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三、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 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 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 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
存在什么关系?
【做出假设】
①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②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③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设计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e492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e.png)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它不仅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也是后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基础。
该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理论推导,引导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逐步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科学探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化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
(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拉瓦锡实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拉瓦锡如何通过精确的实验验证了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的氧气和汞的总质量恰好等于氧化汞的质量。
)老师:视频中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中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定律的神秘面纱。
九年级化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dc23bb9f3f90f77c61bee.png)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 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只有D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应选D3、如图是某反响的微观示意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响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反响后分子总数减少D.参加反响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答】由微观反响示意图可知,该反响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响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响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正确;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响后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响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
应选:D。
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2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2××﹣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2碳、氢、氧三种元素。
应选C。
5、在一密闭容器内参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响,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响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反响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A.反响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响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C.该反响为化合反响D.丙一定为该反响的催化剂【答案】D【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响前后的质量减少了8g-4g=4g,故是反响物,参加反响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2g=14g;丁是反响物,参加反响的质量为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响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响。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a951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e.png)
01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10g盐水蒸发后得到9g水和1g氯化钠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不等于100mL C.44g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变成44g二氧化碳气体 D.1g硫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
01 巩固练习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Mg O2
MgO
m1
<
m2
m1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m2
01 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两点: (1)实验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 行实验。
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一定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元素化合价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02 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①质量
只强调“质量”,不包括“体积”
关 键
②化学反应
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定律,只适 用于化学变化
词 ③参加
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反应 物如果有剩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④总和
不能漏掉气体物质
0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0f4da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26039b561252d381eb6ec5.png)
14.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x为22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解析】由图可知,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 g+(20
10. 16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论断正确的 是( C )。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⑦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A. ①④⑦ B. ①②⑤ C. ①②⑥ D. ①④⑤
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
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
质量为9
g×16=8 18
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1
g×32=8 44
g,两者的质量和为16
g,
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 g-8 g=12 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W中
11. 下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
12.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e8dd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e.png)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作业小结:我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作业包括解答相关的习题和进行小研究。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答,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对科学的curiosity和探索精神,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首先,我通过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f7ac3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5.png)
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
不变
,所
化学反应前后
“622”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
不
变
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的种类
可能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改变
【课堂练习】
1.(课本P98 第2题)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Fe3+----
黄色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出问题】
这个规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无数实验证明:
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
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物
生成的各物质
分子种类
原子种类
分子总数
原子总数
反应物(H2O)
1种
2种
2个分子
6个原子
生成物(H2、O2)
2 种
2 种
3 个分子
6 个原子
得出结论:
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增减,
质量
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
没有改变,________
数目
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种类
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
m1
点燃
=
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7f2a5757e21af45b307a8d6.png)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说明①集气瓶底部细沙的作用:。
②橡胶塞上的导管下端能接触到红磷的目的:;上端套气球的作用:;。
③气球的变化,红磷燃烧时,因为;降温过程中逐渐变;冷却到室温时的情形是,因为。
④引燃红磷后,迅速的原因,塞紧的原因:。
⑤再次称量时,为什么要等到冷却:;。
2、现象:;;;。
3、结论:。
4、反思1)若不用玻璃管并且套气球可以直接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吗?答:,。
2)若整个实验中,小气球无变化,可能原因是什么?答:。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若要成功,关键因素是:。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的说明:本实验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是体现定量实验的严谨性,注意密闭性。
但若改为开放式(即容器口敞开)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现象:;;。
3、结论: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实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最后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叙述为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②Fe+CuSO 4=FeSO 4+Cu4、拓展:①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u 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Fe 的质量,故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比起始溶液的质量(选填“大”、“小”,下同),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后所得溶液的密度较反应前变。
③反应前CuSO 4溶液中存在Cu 2+、SO 42-、H 2O 三种粒子,反应后FeSO 4溶液中存在着Fe 2+、SO 42-、H 2O 三种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铁比铜活泼,在这个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给,结果生成了和,而在这整个变化过程中和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用“Cu 2+”、“Fe 2+”、“SO 42-”、“H 2O”、“Fe”、“Cu”填空)④凡是含(用“Cu 2+”或“Fe 2+”填空,下同)的溶液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凡是含的溶液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cf0d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e.png)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此外,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开始上课时,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现象展示:接着,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协助。其次,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1)](https://img.taocdn.com/s3/m/db24e796ed630b1c58eeb58e.png)
【讲解】强调质量守 应的各物质的质 息 的 水 平 以 及 表 达 量总和等于反应 与交流的水平。
恒定律中的关键点 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引发学生理解
的冲突,引起学生思
提出问题:质量
维火花的碰撞,引导
守恒定律是否适用
给出答案:有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培 养
的说是,有的说 学生分析问题的水
环 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
教学重 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学 分 析
教学难 点
难点 解决办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采取实验演示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
学 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
教学设计
教材名称:《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授课内容: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设计 要素
内容 分析
设计内容
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 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 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 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 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 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节
否。
平。
四
: 实
【验证实验一】
通过这两个实
验
碳酸钠与盐酸
验进一步的增强了 仔细观察实
验
验现象,讨论分析 学 生 对 质 量 守 恒 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f4b076f12d2af90242e686.png)
训 练
·
梯
度
升
级
3.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精
题
(1)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氯化钾,则例 解
主
·
题
举
探 究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a_-_c。) g
一 反
·
三
互 动
(2)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剩余固体,
课
全
堂
能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a_+_b_-_c,) 其g 中二氧
训 练
·
化锰的质量为__b_g__。
中不应有这三种元素以外的元素,A中含有H,B中含有S都不梯 度
升
符合题意,N2没有气味,选项C符合题意。
级
3.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
娥二号”卫星,此次卫星的成功发射
精 题
例
主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向探月计划迈出
解 ·
题
举
探究了新的一步。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
一 反
·
三
互动(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梯 度
升
级
是含钠的化合物,将稀盐酸滴入此化合物时,放出
精 题
例
主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解 ·
题
举
探浊,这种化合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究
A
)
一 反
·
互动A.Na2CO3
B.NaCl
C.Na2SO4
D.NaOH 三
课 堂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全 能
种类不变,该钠的化合物中应该含有碳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由于海绵动物体表有许许多多的小孔,故又名多孔动物。()A.正确B.错误 [填空题]浓硫酸不()与()大量放热,可发生()。 [单选]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左房增大B.二尖瓣舒张期高速血流C.左室肥厚D.右心扩大E.以上均可出现 [单选]井下测压装置一般位于()。A、与潜油泵相连,位于潜油泵上方。B、与分离器相连,位于分离器上方。C、与保护器相连,位于保护器上方。D、与扶正器相连,位于扶正器上方。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CT扫描的优点不包括()A.密度分辨力高B.可作定量分析C.极限分辨力高D.真正的断面图像E.图像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使肾病综合征病情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A.感染B.焦虑C.活动增多D.暴饮暴食E.蛋白质摄入不足 [单选]应探测查明隐患类别、()、规模等具体情况。A.成因B.位置C.机制D.影响 [多选]下列关于着作权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招标文件属于单位作品,着作权完全归单位所有B.单位作品的作者是单位,而职务作品的作者是个人C.一般情况下,职务作品的着作权由作者享有D.职务作品的作者可以许可第三人使用该作品E.委托作品的着作权属于委托人。 [单选]关于三叉神经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A.分布于头、面部B.主要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C.主要由感觉神经纤维构成D.为脑神经中最粗大的神经E.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 [单选]“拟请”“报请”“恳请”为公文的()语式。A.承启B.引叙C.经办D.期请 [单选]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大小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A.1.0%B.2.0%C.3.0% [单选]消防制度的制订不包括()。A.制订物业设施设备消防系统B.制订消防检查方案及应急预案C.制订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制度D.制订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规定 [单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制定的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 [单选]过盈联结一般属于()联结。A、可拆卸B、活动C、滑动D、不可拆卸 [单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英文简写是()。A.CADB.CAMCIMSD.ERP [填空题]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单选]不属于MEN1的特征性组分的疾病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垂体瘤C.胃泌素瘤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E.胰岛素瘤 [单选]心室颤动电除颤采用()A.非同步200J以上B.同步200J以上C.非同步150JD.同步150JE.交流电200J以上 [单选]经方差分析,若P<a,则结论是()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B.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单选]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是何邪所致?()A.燥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温热毒邪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右眼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光反应存在,左侧瞳孔间接反应消失提示病灶部位在()。A.右视束B.视交叉C.右侧视反射D.右侧视神经E.左侧视神经 [单选]系统清洗的目的不是()。A、清除铁锈B、清除油脂清除外来C、剩余物质D、提高机械强度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自动生化分析一点法又称为终点法,是指加入标本和试剂后,何时测定反应混合液吸光度值()A.当反应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B.当反应达到终点时C.当反应达到最大速度时D.当反应处于线性期时E.当反应处于延迟期时 [填空题]室内严禁存放()油棉纱放在指定地点,勿乱扔。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实验室认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认可原则中,未包含()。A.自愿申请原则B.非歧视原则C.专家评审原则D.国家认可原则E.国家强制原则 [单选]()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主体地位。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政策性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 [单选]患儿女,3个月,近期出现呕吐、腹泻、湿疹,伴有表情呆滞,血清苯丙氨酸60mg/L,诊断为苯丙酮尿症。目前有效治疗方法是低苯丙氨酸饮食。对于该患儿最大苯丙氨酸推荐摄取量为()A.70mg·kg-1·d-1B.50mg·kg-1·d-1C.30mg·kg-1·d-1D [单选]女性,56岁。发热2个月,T37.9~38.8℃,伴头痛、呕吐1周入院。体检:T38℃,神清,消瘦,皮肤未见出血点,颈抵抗(+),布氏、克氏征(+)。血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300mmH2O,WBC360×106/L,多核细胞23%,单核细胞77%,蛋白2.9 [单选]以下不属于体检医师对风险考察的方式的是()A.安排体检B.审核体检报告书C.调阅病历D.审查业务员报告书 [单选]从下列药物中选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有效的药物()A.半合成青霉素B.二代头孢菌素C.三代头孢菌素D.碳氢酶烯类抗生素E.多肽类抗生素 [判断题]某些病原菌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对动物体有害的毒素,称为类毒素。()A.正确B.错误 [单选,A1型题]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冠心病C.糖尿病D.高血压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问答题,简答题]主变型号? [单选]下列哪一项是胎儿循环的遗迹A.镰状韧带B.肝十二指肠韧带C.肝静脉韧带D.冠状韧带E.以上都不是 [填空题]石料的含水率是石料在()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石料干质量的比值百分率。 [单选,共用题干题]患者女,55岁,因“双膝关节肿痛3年,加重1个月”来诊。查体:双侧膝关节肿胀,伴双侧腘窝囊肿,关节局部无红,浮髌试验阳性。双膝关节X线检查呈退行性变。关节穿刺的目的不包括()。A.关节液细菌培养B.关节液引流减压C.关节液注射免疫抑制剂D.关节内注射激素E [单选,A1型题]临床证见惊厥昏迷,抽搐震颤,口角歪斜,角弓反张,此乃为常见风证之中的()A.伤风证B.风痹证C.风疹证D.热极生风证E.血虚生风证 [单选]某设计单位承担了某体育场的设计任务,则其应承担的质量责任,表述错误的是()。A.应当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并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B.对有特殊要求的电视转播设备,可以在设计文件中标明生产厂家C.正在送审的排水管网图纸不得进行设计交底D.对跑道地面材料质量导致的质 [单选]一般情况下,灯光的默认颜色是什么:()A.黑色B.蓝色C.白色D.红色 [单选]甲烷化炉床温联锁值是()℃。A.360B.380C.400D.430